广西石漠化政策法规
㈠ 政府补贴的项目有哪些
法律分析:最新13项政府补贴
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每亩30-230元。由原来三项补贴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适度经营补贴。
2、造林补贴,每亩100-600元。主要为:防护林补贴、石漠化综合治理补贴。
3、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60-200万)。选择一些重点县作为减肥增效试点给予补贴。
4、耕地轮作休耕补贴试点补贴政策,每亩150-1000元。主要为重金属污染区、地漏区、耕地利用率贫瘠地区。
5、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每亩20-40元。主要为大型机械深耕作业的补贴。
6、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50-100万元)。主要补贴为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产区。
7、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400-600万)。主要补贴为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新型主体。
8、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500万)。主要补贴为从事蔬菜集约化育苗的、有能力的项目主体。
9、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20万)。
10、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每亩600元。
11、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100-300万)。属于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的地区,并报验的项目。
12、农作物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300-700万)。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农作物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等。
13、“粮改饲”支持政策,每亩50-200元。补贴为养殖基础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县,以青贮饲料为主。
法律依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专项转移支付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是中央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方向。
第三条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分配。财政部结合中央财政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年度预算安排、农业部提出的分配建议等情况审核下达资金。其中,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根据2015年各省份耕地地力保护资金规模测算;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主要根据2015年各省份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占全国比重,并综合考虑各省份年度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绩效考评等情况进行测算。
农业部根据政策确定的实施范围,提出资金分配建议,并会同财政部根据资金管理需要,制定实施指导性意见,细化管理要求。
㈡ 荒地可以变林地吗
可以将荒地变成林地,前提条件是合同已经到期。如果没有到期,也可以通过合法程序收回土地,但需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退耕还林政策允许将农村耕地变更为林地,特别是针对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不稳定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退耕还林条例》明确规定了这些条件,具体包括: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区域;生态地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地区。特别强调的是,江河源头及其两侧、湖库周围的陡坡耕地以及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区域,应当优先纳入退耕还林规划。
退耕还林政策还规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的耕地和生产条件较好、实际粮食产量超过国家退耕还林补助粮食标准并且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不得纳入退耕还林规划。然而,出于生态建设的特殊需要,经过国务院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调整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后,可以将这些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规划。在制定退耕还林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退耕农民的长期生计需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过渡。
退耕还林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为当地农民提供新的经济来源。例如,通过种植经济林木,农民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提高生活质量。此外,退耕还林还能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因此,退耕还林是一项双赢的政策,既有利于生态保护,也促进了农民经济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退耕还林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标准。首先,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哪些耕地适合退耕还林。然后,与农民进行充分沟通,解释退耕还林的政策和好处,征得他们的同意和支持。接下来,制定具体的退耕还林计划,包括种植哪些树种、如何管理林地等。最后,实施退耕还林计划,并对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成功实施。
总之,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保护措施,它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为农民带来新的经济机会。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可以实现荒地变林地的目标,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㈢ “十四五”绿色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导语】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绿色生态建设被赋予了关键地位。我们坚定不移地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优先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依靠自然恢复。我们将守护自然生态的安全边界,并通过以下措施具体实施:
1.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步伐,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通过法律和政策为绿色发展提供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对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绿色改造。我们还将推动能源的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强度,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我们将制定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行动计划。
2.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将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全面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我们将治理城乡生活环境,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同时,我们还将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的管理,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搬迁改造。我们还将关注新污染物的治理,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推进市场化交易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和碳排放权,完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管理。我们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3. 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们将实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的管理。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的生态保护治理,实施长江十年的禁渔政策。我们将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我们将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的休养生息政策,加强黑土地的保护,完善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我们将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制度,进行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的监测和评估。
4. 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资源的总管理、科学配置、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我们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水平,完善资源价格的形成机制。我们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体系。
通过“十四五”期间的绿色生态建设,我们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的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
㈣ 为解决碦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应采取甚么措施
为解决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石漠化危害的认识。
- 倡导可持续发展:鼓励人们采取环保行动,避免盲目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促进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
- 植被恢复:在喀斯特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恢复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梯田、淤地坝等,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政策保障与法规支持:
-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石漠化治理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 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扶贫开发与生态产业结合:
- 扶贫解困:通过扶贫开发,提高喀斯特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因贫困而导致的过度开发和土地退化。
- 发展生态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喀斯特地区的生态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解决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政策保障与法规支持以及扶贫开发与生态产业结合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