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浙江地方性法规

浙江地方性法规

发布时间: 2025-08-06 04:47:28

『壹』 哪些地方性法规对河长制作出规定

《浙来江省河长制规定(自草案)》这是全国首个“河长制”地方性法规。《草案》对我省河长的履职奖惩情况也予以明确。

河长履职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对村级河长还可以给予奖励。

河长如有未按规定进行巡查、未及时发现问题、未按规定处理发现的问题等怠于履行河长职责行为,《草案》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贰』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的法律效力()

答案选项C是正确的。《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叁』 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2020修正)

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2020修正)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于2020年9月24日发布,地方性法规,现行有效。

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

(2017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等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取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浙江省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含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基金会等组织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统称为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其工作人员、职工、雇工(统称为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伤保险相关工作。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施监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社会保险、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应急管理、财政等部门与工会等组织建立工伤保险协调机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对策研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事项,提高工伤保险水平。

第二章工伤预防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会同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应急管理、财政等部门,根据当地工伤事故高发行业、工种和岗位,确定工伤预防重点领域,建立工伤隐患排查和预警机制,开展工伤预防宣传、培训。

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加强对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其做好工伤预防工作。

第六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应遵守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用人单位应承担工伤预防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与管理,通过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方式预防、减少工伤事故。

第七条

工伤保险预防费用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实行预算管理。其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工伤保险基金

第八条

建立工伤保险基金省级调剂金,用于调剂全省市、县工伤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支出。省级调剂金的提取比例和使用、管理规定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九条

市、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行业基准费率,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安全生产信用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等情况,按照规定确定并调整用人单位的具体缴费费率。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以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建筑施工等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费方式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分别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后,应及时向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参保职工名册、增减表;职工符合条件时,其工伤保险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名册或增减表次日起生效。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得设定报送时间限制和条件。用人单位应公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名单、参保时间、缴费情况等信息,公示时间不少于30日。

第四章工伤认定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伤职工或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发生或诊断之日起1年内提出申请。用人单位提出申请时间在前的,视为申请人。

第十三条

在用人单位法定申请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已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等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受伤职工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应由用人单位、受伤职工或近亲属、工会组织向市、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受伤职工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应向生产经营地的县(市、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申请人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人事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申请表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害程度等信息以及相关证据。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符合法定要求的,出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申请材料不完整时,书面告知补正所需材料。逾期不补正或补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应配合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劳动人事关系无法确认时,当事人可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法定期限内对申请作出是否为工伤的决定。

第六章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九条

省和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劳动能力障碍程度等级、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级、停工留薪期延长确认、工伤康复确认、辅助器具配置确认、旧伤复发确认、供养亲属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等。

第七章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三条

工伤职工在治疗和康复期间,享受工伤医疗和工伤康复待遇。

第二十四条

工伤职工住院治疗或康复期间的伙食补助费,按当地最低工资的35%计算,根据住院天数确定。需到市、县外地区治疗或康复的,其交通、食宿费按当地机关单位一般工作人员差旅费标准执行。

第二十五条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用人单位负责。近亲属同意护理的,护理费按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

第二十六条

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相应待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和职工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要求退出岗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办理伤残退休手续,伤残津贴高于基本养老金的,按伤残津贴标准计发基本养老金,并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

省本级参加省工伤保险统筹的单位,工伤保险管理按本条例执行;职工受伤或死亡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由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

第三十九条

经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批准,市、县可试行职业技工等学校学生实习期间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继续就业期间参加工伤保险,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加强指导。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热点内容
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2 01:15:27 浏览:205
没按手印的担保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12 01:06:02 浏览:729
湖北省市场开办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2 00:45:57 浏览:945
动迁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2 00:45:57 浏览:994
天津赵洋律师 发布:2025-08-12 00:43:28 浏览:608
遂宁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8-12 00:19:25 浏览:385
外汇法规2017 发布:2025-08-12 00:15:01 浏览:592
合同法有约定从其约定 发布:2025-08-12 00:13:28 浏览:523
砸手机需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2 00:07:32 浏览:635
律师保险费 发布:2025-08-12 00:05:52 浏览: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