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进超市的法律法规
Ⅰ 个体工商户可以做预包装进超市吗
个体工商户确实可以将预包装食品送入超市销售。具体来说:
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个体工商户:这类个体工商户拥有进行预包装食品生产和销售的法律资格。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获取门槛较高,要求厂房布局合理,包括原料库、成品库、包材库等区域的划分,以及严格的生产流程和监管要求。
持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的个体工商户:这类个体工商户同样具备生产和销售预包装食品的资格,但其门槛相对较低,无需复杂的厂房布局和严格的生产流程。这种登记证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条件较为简单的食品加工个体工商户,但仍需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无论持有哪种许可证,个体工商户在进行预包装食品生产和销售时,都必须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这是为了满足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更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Ⅱ 小作坊食品能进超市吗
有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的虚配食品可以
一、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管理办法的授权立法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点多面广,各地差异很大,尽管《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但仍需要地方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具有地方特色、操作性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明确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对专门事项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自法律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作出规定。有关国家机关未能在期限内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说明情况。因此,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在新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但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是在其关于食品安全综合性的地方性法规中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小敬誉信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管理内容,如果修改该地方性法规可能需要等待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出台。
二、地方立法的范围
2015年7月30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将小餐饮纳入调整范围,该条例第三条第2款规定:“本条例所称小餐饮,是指有固定经营门店,从业人员少、条件简单,从事餐饮服务的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等个体经营者。但是,经营面积在五十平方米以上的,不适用本条例。”
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定义、范围
老法和新法都没有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定义和范围作出规定,但这是地方立法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两个:
一是200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中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定义为:固定从业人员较少,有固定生产场所,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不含现做现卖)的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单位或个人。
二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GB/T23734-2009)》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定义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生产,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无预包装或简易包装,销售范围固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不含现做现卖)的单位和个人。
以亮轮上两个定义都强调“不含现做现卖”,但有的地方立法如湖南将小作坊分为制售分离的小作坊和现场制售的小作坊。客观上讲,现场制售食品的小作坊难以与小摊贩、小餐饮划清界线。
从已有的地方立法来看,河南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民事主体资格界定为“个体工商户”,非常值得称道!但陕西将小作坊的民事主体资格界定为“个体生产经营者”。广东、山西界定为“生产经营者”。确切地说,无论是“个体生产经营者”,还是“生产经营者”,都不是民事主体的概念,而且让人联想到“个体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者”是否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如果把取得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个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甚至一人公司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都列入小作坊的范围,无疑会使小作坊的范围无限膨胀;如果只把部分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一人公司列入小作坊,那么对于其他被列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一人公司在市场准入、行政处罚方面又有失公平。因此,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民事主体资格应限定为个体工商户。
(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经营范围问题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由于其自身生产条件和能力所限,有必要对其可以生产加工的食品范围进行限定。为确保安全,应当原则上禁止或者限制其生产加工高风险食品。省级政府可以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可以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
从已有的地方立法来看,黑龙江、北京规定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准予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贵州、吉林规定监管部门应当编制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的品种目录。湖南规定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经营乳制品、罐头制品、果冻等食品,专供婴幼儿、老年人、病人、孕产妇等特定人群的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以上即所谓的高风险食品)。北京规定对食品摊贩经营的食品品种实行目录管理。
(三)小作坊的市场准入问题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小作坊应当将下列内容向当地县级质监部门备案:经营者名称;拟生产加工的食品名称;生产经营场所及基本的生产设备、设施和工艺;使用的原辅材料、添加剂的名称、类别、用途、实际最大用量、进货渠道等;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检验;生产加工人员健康状况;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规定的其他要求。县级质监部门认为符合有关要求并具备相应的食品生产加工能力的,予以备案,并发给备案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只有在取得备案号后方能从事生产经营。从以上规定不难看出,这属于典型的非行政许可事项的行政审批,即备案的实质就是行政审批。
1. 许可制度。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通过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第十条第1 款、第2 款规定:“对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食品小作坊业主应当持符合第九条规定要求的相关材料,向所在地的县(市、区)质量监督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食品小作坊准许生产证;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以书面形式告知并说明理由。”
2. 备案制度。例如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制定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1 款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并于取得营业执照后三十日内向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备案办法由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
3. 登记制度。例如2015年5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食品小作坊应当经旗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但从该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来看,名为登记制度,实为许可制度。
(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的销售范围问题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界定小作坊的要素之一是“销售范围固定”。200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具体措施之一是“限制销售”,即“严格限制满足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产品销售最多不得超出县级行政区域,超出的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邻近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应形成联动机制,做到产品销售超出县级行政区域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积极协调工商、卫生等部门,严格限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产品进入商场、超市等单位。”但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的《纪要》又否定了自己说法。该《纪要》指出:“限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销售范围,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也不具备可操作性。”从已有的地方立法来看,陕西规定“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散装食品,仅限在本生产加工点销售。”吉林规定:“小作坊应当按照许可区域和项目经营。禁止超出规定区域和项目经营。”
是否应当限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的销售范围?笔者认为,从市场经济以及统一市场的要求出发,不应限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的销售范围!只要能从源头上管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生产行为,又能从流通过程中做到可追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产品可以销往世界各地。
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六条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改善其生产经营环境,鼓励和支持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或者在指定的临时经营区域、时段经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一百二十七条
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执行。
Ⅲ 产品进超市需要什么条件
要将产品进驻超市,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提供企业三证:
- 营业执照:证明企业合法经营的基本证件。
- 税务登记证:证明企业已完成税务登记,具备合法纳税资格。
- 组织机构代码证:用于标识组织机构的唯一代码证件,有时需提供副本。
拥有相关产品的工商许可证:
- 确保产品生产和销售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合法生产和销售资格。
获得工商部门颁发的相关产品检验合格证:
- 证明产品已通过相关质量检测和安全性评估,符合超市上架要求。
与超市方商定具体细节:
- 条形码费用:如超市要求使用其条形码系统,可能需要支付相应费用。
- 陈列费用:根据产品在超市的陈列位置和面积,可能需要支付陈列费。
安排促销人员:
- 超市通常会要求供货方安排促销人员以推广产品,这些人员的工资和管理由供货方负责。
签订供销合同并商定付款方式:
- 在所有事项谈妥后,双方应签订正式的供销合同,明确产品供应、价格、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条款。
总结:将产品进驻超市需要满足一系列资质和条件,包括提供企业证件、获得相关许可证和检验合格证,与超市商定具体细节,安排促销人员,并最终签订供销合同。这些步骤确保了产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同时也为超市和供货方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