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
1. 武汉市中小学校安全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中小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安全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中小学校是指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学校)。
本条例所称学校安全是指学校校园、学校周边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的安全。第三条学校安全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履行职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并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内容,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保障学校安全。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按照本条例关于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管理职责的规定,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学校安全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负责辖区内的学校安全工作。第五条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以下称教育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安全工作,应当设立或者明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指导、监督学校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协调处理学校安全事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学校的安全工作。
公安、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行政管理、文化、新闻出版、城管、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规划、土地、房管、水务、司法行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学校安全相关工作。第六条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对学生负有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学生应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学生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学校可以组织成立学生家长委员会,监督、协助学校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支持政府和学校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第八条市、区人民政府和学校举办者应当依法保障学校安全所需经费。
学校不得以保障安全为由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第二章学校周边安全第九条生产、经营、储存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者其他危险品以及设置高压设施设备的,应当按照国家或者本省、市规定与学校保持安全距离并符合安全规范。
学校周边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的排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市规定的标准。第十条规划、土地、水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学校周边山体、水流状况,发现影响学校建(构)筑物、活动场所、通道等使用安全的,应当向有关部门或者学校发出禁止使用、通行或者设置防护设施的通知。有关部门或者学校应当按照通知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公安机关应当在禁止游泳区域设置禁止游泳标志。水务部门应当督促有关单位对江河湖泊的岸线、堤防进行安全巡查和加强日常管理,在其他易发生学生溺水地段的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对学校周边在建工程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发现安全隐患,依法及时督促建设单位予以整改。
城管部门负责学校周边市政道路的维护管理。
燃气、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等设置有地下管网检修井口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学校周边地下管网、井盖的巡查、检修和安全防范工作,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第十一条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学校周边的治安、交通巡逻,在学校周边设置学校标志牌和相应的交通标志标线。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或者人行横道信号灯。
学校位于交通事故易发路段或者交通繁忙路段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段安排警力,维护学校出入口道路交通秩序。第十二条文化部门应当依法禁止在学校周边二百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第十三条新闻出版、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城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学校周边有关经营场所和流动商贩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出售非法出版物、假冒伪劣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和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
2. 学校规章制度有哪些
学校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学生行为规范、学习纪律、考勤制度、奖惩措施等。例如,学生的上课纪律要求准时参加每一节课,禁止旷课、迟到和课堂喧哗等行为。学校还会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考试纪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会设立奖学金和惩处措施,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规范学生行为。
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等。学校会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知识教育。同时,学校会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教职工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教师工作职责、教师考核办法、教职工工作纪律等。学校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同时,学校还会对教职工的工作纪律进行规范,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安全事故处理办法等。学校会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保障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例如,学校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同时还会制定安全事故处理预案,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响应,保障师生的安全。
以上就是学校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些规章制度旨在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障师生的权益,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
3. 广州市学校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保障学校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幼儿园、普通中小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统称学校)的安全管理适用本规定。第三条学校安全工作应当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原则。第四条学校举办者应当保障学校安全经费,将学校安全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转。第五条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市、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校安全工作,中等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学校的安全工作。
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能履行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职责,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保障学校安全。第六条市、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交通、城管、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监管、环保、司法、建设、国土房管、质监、残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学校安全问题,保障学校安全。第七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主管辖区内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编制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规划,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实效;
(二)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定期进行考核;
(三)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四)制定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导和监督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五)协调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组织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将学校安全工作作为责任区督学的重要督导内容。第八条学校应当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负责人是学校安全的直接责任人。第九条学校应当按照在校学生比例设立专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以及监控、报警等设备。第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下列安全工作制度:
(一)安全保卫、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制度;
(二)突发事件及其他安全事故的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三)教育教学、生活用品及设施管理制度,包括危房报告,食品、饮用水、用电、消防等安全管理,药品、危险品、实验室物品、体育场地、运动场所的器材、体育课的设备设施等管理制度,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等制度;
(四)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五)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六)学生健康档案制度;
(七)师生法制教育制度;
(八)其他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登记或者验证制度,禁止未经同意的校外人员和机动车入内。经同意入校的车辆应当限速限道行驶,并在指定地点停放。
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管制器具和其他可能危及学校安全的物品带入校园。
除下列情形外,在7时至18时时间段内,学校应当允许本校学生留校或者入校:
(一)法定节假日;
(二)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中等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作出防疫、安全防范等安排;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按照前款规定,学生在非教育教学时间段内留校或者入校的,应当遵守有关管理规定。具体管理办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中等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另行制定。第十二条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学校周边地区及学生上学、放学期间重点路段的治安管理和巡逻防控,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及时查处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学生和教职工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
城管执法和建设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规划及建设工程的执法检查;工商、卫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周边地区有关经营服务场所的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安全监管、工商、规划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在学校周边设立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和放射性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的场所或者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场所或者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