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义务的法规
『壹』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三章经营者的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履行承诺义务:经营者通过广告、产品说明等方式承诺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及售后责任时,必须切实履行这些承诺。
遵循约定与法规:经营者与消费者有约定或承诺对消费者有利且高于法规要求时,应按约定履行;反之,若对消费者不利且低于法规标准,应遵循法律规定。
禁止强制交易:经营者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不得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或附加条件,同时禁止虚假陈述和误导消费者。
明码标价:经营者需在显著位置标明商品或服务价格,不得额外加价或收取未明示的费用。
公示信息:经营场所需公示真实名称,并悬挂相关行政许可证照。
安全设施与警示:经营场所的安全设施需符合标准,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设施应有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对于相关娱乐项目,应有应急措施和救护方案。
告知义务:对可能存在危险的商品或服务,经营者在销售前要告知消费者正确使用方法和防范措施。对于惊险娱乐项目,需告知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缺陷商品处理:如商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经营者需立即停止销售或服务,并报告相关部门,对已售出商品需召回进行修理、更换或销毁。
履行修理、更换等义务:经营者需履行规定的修理、更换等义务,不得故意拖延或拒绝。如消费者提出要求后,经营者在规定时间内未作答复或未履行承诺,将承担法律责任。
『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53条内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主要规定了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
一、修理、重作、更换、退货的要求
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接受的服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向经营者提出修理、重作、更换、退货的要求。经营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二、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的要求
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不足,或者经营者提供的服务未达到约定的标准,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经营者应当积极响应消费者的要求,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三、赔偿损失的要求
如果因为经营者的原因,给消费者造成了损失,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进行赔偿。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直接损失和合理范围内的间接损失。经营者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经营者不得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
经营者对于消费者提出的上述要求,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如果经营者未能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义务,消费者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综上所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条款,它要求经营者在面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赔偿损失的要求时,必须按照规定或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这一法律条款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三条规定: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应当按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