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的法律法规
Ⅰ 党的两个《条例》是什么
两个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罚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的通知要求,全党一定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严格遵守。
(1)中国反腐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历史: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形势发展,该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为此,党中央决定予以修订。2015年10月正式印发。
新修订《条例》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围绕党纪戒尺要求,明确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六类违纪行为。
Ⅱ 特色反腐制度有哪些
从制度属性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立足于执政党和国家两大层面整体推进、系统建设的反腐倡廉制度的集合。在党内,是以党章为核心,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国家,是以宪法为核心,以刑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反腐倡廉国家法律体系。党纪和国法两套制度体系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从本质特征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并不是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的简单综合,而是从反腐败斗争新的形势要求和基本规律出发,遵循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构建全方位、广覆盖、多维度、立体化的反腐倡廉制度网络,以提升制度体系的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在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基础上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制度创新成果,深刻反映和揭示了反腐败的基本规律。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框架结构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包括三大法律制度规范和六个制度门类。
三大法律制度规范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中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规范;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党内法规及其他党内法规中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规范性文件;从中央到基层的党的组织、行政机关和其他单位制定的关于反腐倡廉的制度规范。
六个制度门类分别是:
1.反腐倡廉根本大法。宪法和党章是治国、治党的根本大法,从根本上规定了反腐倡廉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国体、政体、国家权力的来源、权力的运行机制等有关核心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滥用这个权力。党章为纪委履行职责提供了党内根本大法保障。
2.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和要求。出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制度不断建立,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3.反腐倡廉监督制度。国家法律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行政监察法》等法律。在党内,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文件。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等党内监督10项制度。
4.反腐倡廉预防制度。国家法律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以及《行政许可法》、《政府采购法》、《反垄断法》等法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在党内,制定实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
5.反腐倡廉惩治制度。刑事处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刑事诉讼法》是惩治腐败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党纪处分上,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及关于党员经济违法违纪等八个方面的党纪处分规定。政纪处分上,有《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基本形成了反腐倡廉惩治制度体系。
6.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法规制度。《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初步形成,标志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力进行。
Ⅲ 反腐措施有哪些
反腐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
制度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就是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有效机制。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推行公开透明的公务管理制度,减少腐败滋生的土壤。
二、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腐败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同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释法,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的防线。
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对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查处,严肃追究责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的建设,提高监督执纪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有效的腐败治理体系。
四、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反腐败斗争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形成国际反腐合力。同时,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反腐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水平。
以上即为反腐措施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措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