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条例修改
㈠ 事关钱包!《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2022修正)法规变动评论 上
《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法规变动的主要评论如下:
描述准确性提升:
- 将“费”修改为“补贴、奖励”,减少了描述的抽象性,增加了准确性,对员工钱包无直接影响。
法律思维体系化:
对用人单位要求更苛刻:
- 将“延长”修改为“延期”,对用人单位不能在约定工资支付日发放工资的合理性解释要求更高。
- “延长五日以上”修改为“延期超过五日”,与《民法典》对应,不含五日。
尊重意思自治:
- 修改凸显了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意思自治的尊重,可能对用人单位更有利。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时,奖金支付依据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或企业规章制度,无约定则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
加重用人单位举证责任:
- 工资支付表保持期限从至少两年改为至少三年,加重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 允许用人单位以电子形式送达工资清单,无须员工签收,作为对加重举证责任的补偿,但对劳动者权益影响不大。
病伤假期工资规定更精确:
- 将病伤假期的工资限缩解释为不得低于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描述更为精确。
支付工资起算点明确:
- 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的起算点,自停工、停产之日起。
- 将“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改为“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使描述更为直接具体。
统一最低工资标准:
- 市人民政府自此无权就不同行政区域确定不同的最低工资,实现了最低工资标准的统一。
㈡ 深圳拟首次修改员工工资支付条例,会对哪些方面做出修改
职工工资从一些支付方面的规则上来看的话,也是很多工作者们他们非常关心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一些城市上面相应的改革也是能够感觉到非常关心。深圳这个城市,也是对于当地的一些员工公司进行支付的一些条例上,也是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让很多职工人员们对于这样的一个修改,特别的好奇。
但是像这样的不定时的工资值可能也是因为一些生产方面的特点或者是一些工作上面的特殊需要,以及一些职责范围,所以无法去按照这样的一个标准的工作时间去进行相应的衡量。所以针对于这些情况也是专门的推出了一种创新制的特殊工作时间的这样的一个管理制度。删除了之前的一个不定时的工作制的工作方法,并且也是在法定的节假日中享受加班工资这样的一些规定。
㈢ 深圳将修正员工工资支付条例,修正后对员工有何益处
通过各个城市的经济上面的发展,也是能够感受到对于劳动用工的一些方式,其实也是在进行着相应的变化。比如说像深圳市对于一些员工他们的工资进行支付这些条例也是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并且在5月27日的时候也是进行了相应的会议审议。从这些相应的规定来看的话,也是从很多方面都是有着比较大的改变。
根据现在的一些规定上面来看的话,很多员工他们的一些阅读奖或者是一些季度奖以及他们的年终奖。其实在一些支付未满的工资都是可以进行折算进行发放的,所以对于一些企业们来说,他们也是应该以这种方式去激发一些员工们的积极性。并且是能够去提升企业的整体的竞争力,另外就是对于不定时的工作制,其实也是要进行相应的规定。
㈣ 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2009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员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员工。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依照本条例执行,但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等除外。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但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
(一)社会保险费;
(二)劳动保护费;
(三)福利费;
(四)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
(五)计划生育费;
(六)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第四条本条例所称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是指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为用人单位提供正常劳动应得的劳动报酬。
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由用人单位和员工按照公平合理、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劳动合同中依法约定,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不得低于市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第六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等非货币形式支付。
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月向员工支付一次工资。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本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公安、工商、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劳动保障部门做好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二章工资支付一般规定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通过集体协商或者其他民主方式依法制定工资支付制度,并向本单位全体员工公布。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约定工资及其支付周期、支付日等内容。第十条实行年薪制或者按照考核周期支付工资的,应当每月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的标准预付部分工资。
加班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第十一条工资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第七日;工资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的一个月;工资支付周期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的六个月。
工资支付日遇法定休假节日或者休息日的,应当在之前的工作日支付。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因故不能在约定的工资支付日支付工资的,可以延长五日;因生产经营困难,需延长五日以上的,应当征得本单位工会或者员工本人书面同意,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第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依法解除或者终止的,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工资,可以在约定的支付日期支付。第十四条员工工资应当从用人单位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计发至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
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员工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等支付周期未满的工资,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第十五条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应当制作工资支付表。
工资支付表应当有支付单位名称、工资计发时段、发放时间、员工姓名、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加班工资等应发项目以及扣除的项目、金额及其工资账号等记录。
工资支付表至少应当保存两年。
用人单位支付员工工资时应当向员工提供一份本人的工资清单,并由员工签收。工资清单的内容应当与工资支付表一致,员工对工资清单表示异议的,用人单位应当予以答复。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工资支付给员工本人。
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委托银行发放的,应当将工资存入员工本人账户。
用人单位以现金形式支付员工工资的,应当由员工本人领取,并在工资支付表上签收。员工因故不能亲自领取工资的,可以委托他人代领,但应当提供书面的授权委托。员工死亡的,工资由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领取。第十七条用人单位以周、日、小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其工资折算按照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每月平均工作二十一点七五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