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人事争议仲裁条例

人事争议仲裁条例

发布时间: 2025-09-01 05:51:07

A. 湖北省印发《湖北省审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若干问题规范 指引(一)》的通知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24年3月22日发布通知,印发《湖北省审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若干问题规范指引(一)》。该指引旨在统一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标准,提升办案质量与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湖北省实际制定,旨在为仲裁案件提供指导。

一、明确不予受理的争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费、退休条件、职工人事档案争议,全日制在校学生与用工单位、学校间的争议,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与组织间的争议,破产清算组与其聘用人员间的争议,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间的争议,劳动者与破产清算组、管理人之间的争议(除身份性质争议外),证券经纪人、保险代理人与委托人间的争议。

二、确认劳动关系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仲裁委员会应审查时效抗辩,遵循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的规定。

三、判断劳动关系,以用工为标准,仅书面劳动合同不足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四、承包单位违规转包、分包,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人员,请求确认与承包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不予支持。

五、用人单位发包给个人,且合同具备民事法律关系要件,个人及其招用人员请求确认与发包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不予支持。

六、用人单位订立集体合同但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双倍工资的,予以支持。

七、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双倍工资的,有特定情形的,不予支持,如劳动者为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符合特定劳动合同期满和工伤续签情形。

八、计算双倍工资以劳动者当月应发工资为基数,不包括加班工资、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劳动报酬和未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

九、双倍工资的计算标准,包括劳动合同未订立的期限、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的期限。

十、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提出续签,用人单位应续签。否则,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赔偿金或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十一、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或操作规程,用人单位调整工作地点、岗位,应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权。

十二、调整工作地点、岗位,应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工资水平保持基本相当,无侮辱性、惩罚性变更,其他劳动条件未不利变更或补偿。

十三、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劳动者未提供正常劳动,单位应支付不低于最低月工资标准70%的生活费。

十四、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的,予以支持,但存在特定情形除外。

十五、劳动者书面承诺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险,后以未缴纳为由主张经济补偿的,予以支持。

十六、认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考虑隐瞒、虚构、严重失误或未通过试用期考核。

十七、认定“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自然灾害、法律政策变化、特许经营变化或其他不可归责于用人单位的情况。

十八、劳务派遣单位合同期限不足两年终止双方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

十九、加班工资计算基数遵循合同约定、单位规章制度规定、前12个月平均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二十、法定节假日加班,应按小时或日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二十一、连续24小时在岗的保安、门卫、保管员等,加班时间应综合考虑工作需求、工作强度、休息设施、安排值班人数等。

二十二、劳动者主张加班费需提供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证据的承担不利后果。

二十三、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生工伤后,无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B.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以下简称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五)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第三条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第四条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仲裁委员会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按照三方原则组成仲裁庭处理。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尚未建立工会的,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产生的代表依法申请仲裁。第六条发生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劳动者可以推举三至五名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第七条代表人参加仲裁的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仲裁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第八条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依法将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第九条劳动者与个人承包经营者发生争议,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应当将发包的组织和个人承包经营者作为当事人。第十条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一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

(二)一方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请求权利救济的;

(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的。第十一条因不可抗力,或者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履行地为劳动者实际工作场所地,用人单位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用人单位未经注册、登记的,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所在地。

案件受理后,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发生变化的,不改变争议仲裁的管辖。

多个仲裁委员会都有管辖权的,由先受理的仲裁委员会管辖。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发现已受理案件不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至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对上述移送案件,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应依法受理。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或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争议协商不成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仲裁委员会主管部门指定管辖。第十四条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应当在答辩期满前书面提出。当事人逾期提出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当事人因此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撤销。第十五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庭审辩论终结前提出;当事人在庭审辩论终结后提出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当事人因此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撤销。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仲裁委员会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处理,但因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热点内容
交通法规对车灯颜色要求 发布:2025-09-01 10:16:53 浏览:286
津南区法院法官查询 发布:2025-09-01 10:01:53 浏览:27
民法的书图片 发布:2025-09-01 09:57:06 浏览:938
法官绩效工资方案 发布:2025-09-01 09:34:13 浏览:478
死在法院里 发布:2025-09-01 09:32:47 浏览:832
华中师大非全法律硕士复试 发布:2025-09-01 09:25:01 浏览:503
建设安全法规 发布:2025-09-01 09:14:57 浏览:206
为公司法为民 发布:2025-09-01 09:07:54 浏览:318
跨国公司关联企业法律问题 发布:2025-09-01 09:00:37 浏览:480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如何考 发布:2025-09-01 08:59:20 浏览: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