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条例
⑴ 有偿家教违反了什么规定
1、有偿家教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教师应该为人师表的规定。
2、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规定: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3、家教成为有偿服务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在职教师搞有偿家教引起的社会反响很大,主要是它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可能会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可能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为金钱关系。某些教师在获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会渐渐淡薄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渐渐失去师生互动中纯净的情感。
(1)家教条例扩展阅读:
放开有偿家教不合适,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由教师提出开放有偿家教,不合适也行不通。一方面,我国教师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教师的劳动由政府“专买专卖”。学校将老师招收入校,给予相应的待遇,老师的劳动就必须由校方所支配,不能再去校外收取额外报酬。尤其是公立学校的教师,已经是政府雇佣的人员,就更应该尽责任把教学做好。
另一方面,教师单一方面去从事有偿家教活动,其家教内容中,哪些是自己职责内应该教学的,哪些不是职责内的内容,边界很难把握。由于边界把握不好,所以也没有操作性。
很多家长要求给孩子补课,动力就是要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但我认为,现在的学生,包括很多基层学校学生的成绩之所以上不来,主要问题不是补课时间不够,而是整个教学质量没有跟上、教育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率不高等造成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再怎么给孩子补课,也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相反我认为,学生要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然和社会,让他们的视野更开阔,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优势潜能发展起来。这是更重要的,而不是补课。
因此,治理有偿家教的口子不能松。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提高教师的待遇。现在,教师的工资确实较低,其工作付出和收入不匹配,政府要把提待遇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校有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去做他们喜欢做的课外活动,挖掘并发展孩子的优势潜能。
⑵ 湖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发挥良好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增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家庭教育的实施、指导、服务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家庭教育,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的正面教育、引导和积极影响。第三条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庭教育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政府推进、学校指导、家庭实施、社会协同的工作机制。第四条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三)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体育教育、意志品质教育;
(四)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
(五)生活常识教育、科普教育、法治教育;
(六)劳动意识和技能、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
(七)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家庭教育工作,并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与家庭教育工作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具体承担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妇女联合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第七条每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为本省家庭教育宣传周,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宣传活动。第八条对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组织、家庭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政府推进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鼓励和支持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第十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省妇女联合会和教育行政、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制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指南,编写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规范。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督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建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本级妇女联合会和教育行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人才培训,建设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涉及家庭教育的表彰奖励、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等信息,可以依法纳入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健全留守、流动、贫困、重病、重残、监护缺失等特殊困境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制定特殊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措施,组织开展关爱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在家庭教育方面提供必要指导和帮助。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相关服务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符合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购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作为承接主体。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指导学校、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督促学校、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
(二)推进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化、科学化,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支持大中专院校开设家庭教育相关课程,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开展家庭教育理论和应用研究;
(三)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机制;
(四)配合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家长学校建设以及网上家长学校建设;
(五)将学校、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范围,依法实施教育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