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部委发的管理办法是部门规章吗

部委发的管理办法是部门规章吗

发布时间: 2025-09-10 05:37:21

1. 八部委第二号令是属于行政法规还是属于部门条令

不属于行政法规,只是部门规章,这是因为:
1、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只有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只能制订本部门规章。
2、地方法规也只能由本地省级人大来制定。
3、如是法律,则立法权只在全国人大,国务院也是经全国人大授权才可以制定法规的。
所以,不管多少个部委联合发文,都不属于行政法规。如需成为行政法规,必须报请国务院审批并以国务院名义发布。

2. 什么是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等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发布的规范各类行为主体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文件。此类规章涵盖了不同行业和领域内的各个方面,对于该部门的管理和运作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以下是关于部门规章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性质

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业务职能和法律、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规章的法律效力高于一般的规范性文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部门规章作为行政立法的一部分,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主要针对本部门的特殊情况和实际需要,对相关的管理事项进行具体规定。

二、内容与结构

部门规章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行业管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措施等方面。这些规章明确了部门职责、权力与义务关系,以及行为主体应遵循的标准和程序。规章的结构一般包括总则、分则和附则等部分,明确规定了规章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具体操作流程和生效时间等要素。

三、作用与意义

部门规章对于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政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执行法律、法规的具体依据和指导,确保了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部门规章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部门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部门规章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业管理、保护公民权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规章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规章包括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设区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称为部门行政规章,其余的称为地方行政规章。

法律依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七条: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条例”。

第八条:规章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除内容复杂的外,规章一般不分章、节。

第九条:涉及国务院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条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规章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联合制定规章。

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单独制定的规章无效。

4. 部委规章的定义是什么和部门规章的区别是什么

通俗的概念理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部门、委员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专发布的调属整部门管理事项的规范性文件,称为部委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也包括国务院委员会规章。所以严格讲,部委规章的外延大,部门规章外延小。部委规章包括部门规章。但从两个概念的实际使用情况,现实中无论是一些官方法律性文件还是日常使用,都没有严格有意地区分。通常,我们提到的“部门规章”都是区别于其他法律渊源(比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地方规章等)的,这中情况下使用“部门规章”概念实际上是等同于“部委规章”这个概念的。

5. 部门规章有哪些

部门规章是指我国国务院各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规章通常用来规定特定领域的管理规则,如教育、环保、财政、税务、交通、卫生等。

部门规章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它们对相关行业或领域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细化了法律的规定,使得管理部门在执行时有更明确的依据。例如,教育部可能会出台关于学校管理、教学大纲或者学生权益保护的部门规章;财政部则可能制定有关预算管理、税收征收等方面的规章。

制定部门规章的过程一般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审议通过等步骤。这些规章在公布后,对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具有约束力,违反部门规章的行为可能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或处罚。然而,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当其内容与上位法冲突时,应以上位法为准。

6. 什么是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法规是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法规是规章,省及政府发布的法规是规章,行政部门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不管是对所有人有约束力的,还是只针对部分人有效力的为决定、命令。
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一、国务院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门规章的制定机关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这类制定机关可以分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两大类。
制定部门规章的主体,还因为单行法律的授权规定而出现。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行使部门规章制定权。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部门规章是执行性或者补充性的行政规范,而不是自主性的行政规范。
超越一个国务院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可以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部门规章应当由部门的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本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及时在国务院公报或者部门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在部门公报或者国务院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原则上,规章应当在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部门规章应当在公布后30日内报国务院备案。规章解释权属于规章制定机关。
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二、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分为两类。第一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第二是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是指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的市,以及经过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限:(1)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2)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过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本级人民政府公布和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应当及时刊登,在地方人民政府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三、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没有名称,通常称为“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所谓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制定发布行政决定、命令的机构,可以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有权以发布决定、命令的形式行使其各种职权。国务院除了制定行政法规以外,还发布一些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一定级别的政府在制定规章以外,还可以制定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定主体以下的行政机关,也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以上三种文件,统称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热点内容
法官员额后安徽工资 发布:2025-09-10 10:22:38 浏览:683
道德何涛 发布:2025-09-10 10:07:50 浏览:722
呼和浩特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5-09-10 09:58:23 浏览:709
宋云峰律师 发布:2025-09-10 09:58:15 浏览:979
天津蓟县律师 发布:2025-09-10 09:56:53 浏览:382
教育法规试卷答案 发布:2025-09-10 09:56:47 浏览:607
基层法律服务公益性 发布:2025-09-10 09:52:30 浏览:410
工程监理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0 09:51:50 浏览:504
律师与法官论文 发布:2025-09-10 09:46:52 浏览:34
个人收购承兑汇票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0 09:35:20 浏览: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