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培训视频
『壹』 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2020修正)
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2020修正)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于2020年9月24日发布,地方性法规,现行有效。
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
(2017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等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取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浙江省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含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基金会等组织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统称为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其工作人员、职工、雇工(统称为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伤保险相关工作。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施监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社会保险、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应急管理、财政等部门与工会等组织建立工伤保险协调机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对策研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事项,提高工伤保险水平。
第二章工伤预防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会同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应急管理、财政等部门,根据当地工伤事故高发行业、工种和岗位,确定工伤预防重点领域,建立工伤隐患排查和预警机制,开展工伤预防宣传、培训。
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加强对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其做好工伤预防工作。
第六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应遵守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用人单位应承担工伤预防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与管理,通过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方式预防、减少工伤事故。
第七条
工伤保险预防费用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实行预算管理。其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工伤保险基金
第八条
建立工伤保险基金省级调剂金,用于调剂全省市、县工伤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支出。省级调剂金的提取比例和使用、管理规定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九条
市、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行业基准费率,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安全生产信用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等情况,按照规定确定并调整用人单位的具体缴费费率。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以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建筑施工等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费方式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分别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后,应及时向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参保职工名册、增减表;职工符合条件时,其工伤保险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名册或增减表次日起生效。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得设定报送时间限制和条件。用人单位应公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名单、参保时间、缴费情况等信息,公示时间不少于30日。
第四章工伤认定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伤职工或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发生或诊断之日起1年内提出申请。用人单位提出申请时间在前的,视为申请人。
第十三条
在用人单位法定申请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已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等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受伤职工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应由用人单位、受伤职工或近亲属、工会组织向市、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受伤职工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应向生产经营地的县(市、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申请人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人事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申请表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害程度等信息以及相关证据。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符合法定要求的,出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申请材料不完整时,书面告知补正所需材料。逾期不补正或补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应配合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劳动人事关系无法确认时,当事人可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法定期限内对申请作出是否为工伤的决定。
第六章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九条
省和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劳动能力障碍程度等级、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级、停工留薪期延长确认、工伤康复确认、辅助器具配置确认、旧伤复发确认、供养亲属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等。
第七章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三条
工伤职工在治疗和康复期间,享受工伤医疗和工伤康复待遇。
第二十四条
工伤职工住院治疗或康复期间的伙食补助费,按当地最低工资的35%计算,根据住院天数确定。需到市、县外地区治疗或康复的,其交通、食宿费按当地机关单位一般工作人员差旅费标准执行。
第二十五条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用人单位负责。近亲属同意护理的,护理费按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
第二十六条
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相应待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和职工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要求退出岗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办理伤残退休手续,伤残津贴高于基本养老金的,按伤残津贴标准计发基本养老金,并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
省本级参加省工伤保险统筹的单位,工伤保险管理按本条例执行;职工受伤或死亡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由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
第三十九条
经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批准,市、县可试行职业技工等学校学生实习期间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继续就业期间参加工伤保险,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加强指导。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贰』 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不属于财政拨款支持范围或没有经常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国家机关和财政经常拨款支持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具体办法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伤政策执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依照本条例规定执行。
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城乡劳动者。但用人单位聘用的离退休人员除外。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每年将本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名单、缴费工资、工伤保险费缴纳、工伤事故等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接受职工监督。第四条工伤保险基金在省辖市实行全市统筹。
中央驻豫单位和省属驻郑单位以及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特殊行业,实行省直接统筹。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特殊行业的省级主管部门负责工伤保险业务经办工作。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努力发展职业康复事业,帮助因工致残者得到康复和从事适合身体状况的劳动,建立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工作体系。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工伤保险费滞纳金;
(四)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第八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费率。
省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工伤保险费率的规定和行业特点,确定农民工较为集中行业的费率标准和具体缴费方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第九条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职业康复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工伤保险费用的支付。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他用。第十条省、省辖市建立两级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各统筹地区储备金按当年本地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总额的百分之七提留:百分之二上解作为省级工伤保险储备金,百分之五作为省辖市工伤保险储备金。当工伤保险储备金滚存总额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时,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减少储备金提留比例,并报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后实施。
储备金主要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及工伤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的支付。统筹地区储备金不足支付时,同级财政部门应当先垫付,再申请省级储备金调剂。第十一条职业康复费用按不超过当年结存的工伤保险基金四分之一的比例由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提出用款支出计划,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列入下年度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下年度据实列支,用于工伤职工职业康复。第十二条在保证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费、职业康复费用足额支付和储备金留存的前提下,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可以按当年工伤保险基金实际征缴总额百分之五的比例提出工伤预防费使用计划,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主要用于统筹地区参保单位工伤保险工作的宣传培训、工伤案例分析、工伤事故预防等。第三章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第十三条职工有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前往疫区工作而感染该疫病的,视同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