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劳动法规定培训时间规定

劳动法规定培训时间规定

发布时间: 2025-09-18 02:47:12

『壹』 公司强制性的在劳动法规定的休息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不算上班也不算加班,星期天)。

1、公司强制性的在劳动法规定的休息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个属于违法行为的,应专向职工支付加班费的。
2、《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贰』 公司强制性的在劳动法规定的休息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应该怎么办

1、公司强制性的在劳动法规定的休息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个属于违法行为的,应向职回工支付答加班费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叁』 单位用员工自己的时间强制培训.不算加班不给报酬.不参加者还给予处罚。是否违反劳动法

休息时间安排培训应视为加班,应支付加班费。
《劳动法》规定:“单位专由于生产属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此规定可以分解出“加班”的两层含义:首先,安排“加班”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其次,员工在“加班”时间内从事的是生产和工作。描述中,员工在休息时间进行培训是按照公司的安排而进行的,培训的内容与生产工作相关,符合“加班”的这一特征。其次,“加班”是为用人单位创造利益,即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获得某种客观需要。用人单位的客观需要可以体现为很多形式,如完成工作任务、创造工作业绩、提高员工素质、创建企业文化等。即使这种客观需求短时间内不能转化为经济价值,也应当认定为“加班”。

『肆』 公司在休息时间进行培训违不违反劳动法

培训算是加班吗?????有强制吗?不来是算旷工吗?没有吧

我觉得这是增加个人人力资本的好机会呀.为什么会想到劳动法呢?

你自己去看看劳动法吧.

有《劳动合同法》.《条例》 9月刚出的。

『伍』 国家劳动法是否规定培训期应计算工龄

在探讨培训期是否应计算工龄时,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首先,如果员工在培训期间并未真正开始工作,那么培训期通常不会算入工龄。然而,如果员工在培训期间已经开始工作,那么根据中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培训期应当计入工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雇主和员工之间必须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否则可能被视为违法行为。

具体到法律依据,根据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从2004年开始,所有新入职的员工都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于未签订合同的情况,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然而,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已经超过诉讼时效,那么法律将不再保护此类权益。

因此,如果现在才提及此类问题,可能已经错过了提起诉讼的时间。当然,即使超过了诉讼时效,劳动者仍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以寻求帮助。同时,企业和员工双方都应意识到,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综上所述,培训期是否算入工龄,取决于是否真正开始工作以及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对于已经过去的事项,法律诉讼时效的限制使得实际维权变得较为困难。未来,在雇佣关系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措施。

『陆』 劳动法规定培训期间有工资吗

劳动法规定,培训期内是有工资的。培训期短的只有一两天,不会区别对待。若培训期较长,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如入职培训期间为试用期,则工资不得低于本人正式工资的80%。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6)劳动法规定培训时间规定扩展阅读:

限定能够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最短期限,并且在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具体规定是:

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可以约定试用期。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够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三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不是约定试用期的唯一参照。

实践中,很多工作本来不需要试用期过长,劳动者就能胜任,装卸工、建筑工地小工、力工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三天就行。

但有些用人单位动辄规定试用期为三五个月,甚至半年,恶意用足法定试用期限上限,这加重了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不确定性和经济负担。

这就提醒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一方在约定试用期时将技术含量的因素考虑进去。对用人单位来说,在合理时间内依然不能判断劳动者是否能胜任,就应当承担因此而带来的风险。

热点内容
司法证c证好考吗 发布:2025-10-20 08:48:42 浏览:91
2019考研法律硕士试卷 发布:2025-10-20 08:43:00 浏览:545
射洪县律师 发布:2025-10-20 08:42:07 浏览:245
违章停车条例 发布:2025-10-20 08:36:30 浏览: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20 08:28:22 浏览:118
新经济法基础大纲试题 发布:2025-10-20 08:28:13 浏览:258
福建省节能条例 发布:2025-10-20 08:26:12 浏览:361
不服从工作安排劳动法 发布:2025-10-20 08:25:42 浏览:712
法院会录 发布:2025-10-20 08:16:54 浏览:243
我国核电站对建设质量保证依据法规 发布:2025-10-20 08:12:43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