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广州市实施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办法

广州市实施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办法

发布时间: 2025-09-20 16:20:25

⑴ 《广州市实施《广东计划生育条例》 规定的晚婚的婚假是多少天啊

晚婚10天,晚育15天。
国家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专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属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第六十二条还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对此做了进一步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晚育的根据各省计生条例不同规定,有的可以再增加15天,长的可增加两个月.
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第五章 优待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五条 职工实行晚婚的,增加婚假十日;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十五日。城镇其他人员实行晚婚、晚育的,可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⑵ 违反计划生育处罚条例

将广州市标准提供给您作参考 广州市实施《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办法 第四十一条 对未经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以下规定给予处罚: (一)已达到晚育年龄的,征收计划外生育费二年; (二)已达到法定婚龄而未到晚育年龄的,征收计划外生育费三至四年; (三)未达到法定婚龄的,征收计划外生育费五年。 以上非婚生育人员的产假作事假处理,入院一切费用自理。 第四十二条 凡符合《条例》生育规定,但未申领生育指标先怀孕或未领《生育证》生育的,由户口所在街、镇计划生育部门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女方未到晚育年龄,婚前怀孕的,应落实补救措施;不属婚前怀孕的,处以从怀孕之日起至晚育年龄止每月一百元的罚款; (二)女方已到晚育年龄怀孕的,处以怀孕之日起至批准生育指标之日止每月五十元罚款; (三)不领取《生育证》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比照本条第(一)、(二)项规定加倍处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处以从怀孕之日起至批准生育指标之日止每月二百元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对计划外生育的干部、职工,除按《条例》第三十二条执行外,夫妻双方从处理之日起五年内不能提薪、不能从下级单位调到上级单位。 对计划外生育的农民,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制经营的,可按其情节轻重给予五年至七年内不分红利或取消股东资格等处罚。 第四十四条 对在拆迁期间出现计划外生育的拆迁户,回迁单位凭计划生育部门的通知取消原安置计划,另行安排。 第四十五条 空挂户口的育龄妇女无特殊原因不按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回来见面的,由街道办事处按每缺一次罚款五十元至一百元。 第四十六条 节育对象逾期不落实节育措施的,计划生育部门可没收其节育保证金,并采取必要的经济、行政措施促使其落实。 第四十七条 对出现计划外生育的单位(以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为单位),由所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处以每个子女二千元的罚款,从单位自有资金中列支。 第四十八条 医疗单位或个体行医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主管部门按以下标准罚款,并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或吊销个体行医执照: (一)对没有《生育证》而给予保胎、产检的,每例罚款五百元至一千元; (二)对没有《生育证》而给予收院待产、接生的,每例罚款一千元至五千元。 (三)不按要求发给出生证的,每例罚款二百元至五百元。 以上罚款全部用于计划生育手术补贴。 第四十九条 对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由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按以下标准给予直接责任人罚款,并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条例》的生育规定,按规定程序申请生育指标的夫妻,以各种不正当的理由拒发《生育证》的,每例罚款五十元至一百五十元; (二)在为育龄人员办理计划生育证明时违反规定乱收费、乱摊派的,每例罚款五百元至一千元。 第五十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在作出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和罚款决定时,应填写规范的法律文书。将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时,应有送达回证。并向当事人申明其复议、起诉的权利和履行处罚决定的义务。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罚款决定不服或对镇、街计划生育办公室生育申请批复意见不服或认为街、镇计划生育办公室逾期不发给《生育证》、《优待证》的,可从收到征收、罚款决定、生育申请批复意见或逾期发证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以上具体行政行为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在接到申请复议书后,应在六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能作出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或起诉,又不执行征收或罚款决定的,作出征收或罚款决定的机关可在生效之日起,按计划外生育费或罚款的金额,每日加收千分之五的滞纳金,并可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⑶ 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方法,谁知到 求速度

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2004年12月3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号发布,根据2008年1月5日发布的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居住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公民和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而居住在国内的公民,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组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 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市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区、县级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内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省人口发展规划,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编制本市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本市人口发展规划由市发展计划行政部门负责编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由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牵头拟定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 本市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责任单位制度,责任单位应当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 责任单位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情况列入其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七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实施。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组织应当依法做好本系统、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并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年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保证本单位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的经费。 第二章 生育调节 第九条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1个子女。 第十条 已生育1个子女的夫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审批,可按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1个子女: (一)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1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1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1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四)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1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五)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六)夫妻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5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 (七)夫妻双方的户籍均登记为农村居民,只生育1个子女是女孩的。 第十一条 再婚夫妻,一方再婚前所生子女未婚死亡造成无子女,另一方生育过1个子女,新组合家庭可以按照《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安排再生育1个子女。 第十二条 再婚夫妻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再安排生育: (一)再婚前双方各生育1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本人,因变更抚养关系造成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二)再婚前一方已生育2个以上子女的; (三)再婚前双方各生育1个子女,新组合家庭有子女的,包括双方均属农村居民; (四)其他不符合再生育条件的。 第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整个建制转为居民委员会,原属农村居民的育龄夫妻已生育2个子女,其中1个子女在转制后死亡的,不再安排生育。 第十四条 涉外、涉台港澳及归侨、侨眷的生育政策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辖区内的公民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的权利。 第十六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孕情检查和妇女生殖保健技术服务。 第十七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包括查环查孕、避孕药具、放取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术、绝育术、人工终止妊娠及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符合政策的复通术;以及国家、省和市规定的其他免费项目。 以上费用的支付办法:职工享受公费医疗的,自付部分由所在单位支付;享受生育、医疗保险的,在生育、医疗保险基金中按规定支付,超出部分由用人单位在职工福利费中支付;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居民及其他人员由当地政府在当地计划生育事业费中支付;职工或者城镇失业人员的配偶是农村居民的,其配偶在探亲期间接受以上项目服务的,由职工所在单位在职工福利费中支付或者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支付;流动人口的以上费用由用工单位在职工福利费中支付,无用工单位的由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因非婚同居、擅自摘取宫内节育器或者接受输卵(精)管复通手术而怀孕的,终止妊娠的节育手术费用由本人支付。 第十八条 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 已生育1个子女、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在产后3至6个月内可以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因身体原因不适宜使用宫内节育器的,经区、县级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可以由当事人选择其他节育措施。 符合生育规定已生育2个子女、女方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育龄夫妻,一方在产后3至6个月内首选结扎措施。第1个子女属病残,经批准生育第2个子女的,可以在产后1年内一方首选结扎措施。 第十九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在与女方户籍地的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签订不再生育合同书后,育龄妇女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 (一)第一胎为双(多)胞胎的; (二)依法收养1个子女后按规定又生育1个子女的; (三)生育1个子女后又依法收养子女的; (四)再婚夫妻,再婚前各生育过1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本人,新组合家庭有2个子女的。 第二十条 已生育子女的育龄夫妻,其中一方婚外再生育子女的,无论其配偶是否已采取结扎措施,本人都首选结扎措施。 违反规定条件生育2个以上子女的,首选结扎措施。 第二十一条 49周岁以上的妇女可凭本人身份证到医疗、保健机构取出宫内节育器。 前款的手术费用支付办法参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已婚育龄妇女因身体原因需要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区、县级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检查确认后,可以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指导其选择其他避孕节育措施,并报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所在单位备案。 第二十三条 已婚育龄妇女等待定居国(地区)入境签证的,可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 第四章 优待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四条 初婚夫妻可以按照双方各自的年龄分别享受晚婚假。再婚夫妻初婚一方达到晚婚年龄的可以享受晚婚假。 已婚妇女23周岁后

热点内容
司法考试累 发布:2025-09-20 19:35:27 浏览:743
举例说明什么是行政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0 19:27:45 浏览:618
司法李帅 发布:2025-09-20 19:13:36 浏览:569
流产公司按劳动法可以休假几天有工资吗 发布:2025-09-20 19:02:05 浏览:530
2019婚姻法形成性考核3 发布:2025-09-20 19:02:02 浏览:351
法院被执行人记录 发布:2025-09-20 18:52:41 浏览:71
南风窗依法治国 发布:2025-09-20 18:11:32 浏览:475
灵丘法院刑事 发布:2025-09-20 18:05:38 浏览:720
司法考试放水 发布:2025-09-20 17:59:53 浏览:571
涿州律师所 发布:2025-09-20 17:55:54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