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混同法律法规

混同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5-09-25 19:52:41

A. 一人公司财产混同的认定

法律分析:一人有限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可见,我国对一人公司财产混同实行的举证责任倒置,由公司股东承担举证责任。同时根据最高院公报的一则案例,债权人以一人公司的股东与公司存在人格混同为由起诉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且法院在认定是否构成财产混同,应从公司是否建立了独立规范的财务制度、财务支付是否明晰、是否具有独立的经营场所等方面综合考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B. 公司混同的认定标准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人格混同主要有三种情况,母、子公司间的人格混同、企业相互投资引起的人格混同、姐妹公司间的人格混同。所谓的公司人格混同,是指在形式.上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与股东之间,或公司与公司之间,在财产、业务、人员等方面出现混同,导致公司法人丧失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资格的情形。
公司人格混同的认定标准?
1、母、子公司间的人格混同。由于母、子公司间存有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子公司虽然系独立的法人实体,但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故很难保证其自身意志的独立性,据此,可从维护公平原则出发,否认子公司的法人人格,把,子公司与母公司视为同一人格,由母公司直接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2、企业相互投资引起的人格混同。因为在相互持股的情况下,一方所持有的对方的一部分股份很可能就是对方出资给自己的财产,如该部分股份达到了控股程度,则表面上看似乎是二个相互独立的企业,但实际上已经混合为一-体,从而产生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
3、姐妹公司间的人格混同。一人出资组成数个公司,各个公司在表面上是彼此独立的,实际上它们在财产利益、盈余分配等方面形成一体,董事、监理相互兼任,且各个公司的经营决策等权利均由投资者一人掌握。公司法人人格混同行为侵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违背诚实信用的基本准则,破坏市场交易安全。
综上所述,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C. 财务混同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一、股东与企业间的财务混同:1、 股东个人账户与企业账户混同使用;2、 企业款项用于个人或家庭购买财产;3、 通过未实际发生的顾问费等非分红形式向外转款;4、家族成员利用公司的独立人格恶意避债。

二、 关联企业间的财务混同:1、使用共同账户或相互使用账户,用款混同;2、债权债务关系、业绩混同,收益和债务随意转化;3、某一企业承担多家企业的经营成本。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D. 公司人格混同法律后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格混同的情况越来越多,但这是不被允许的。人格混同情况有如母、子公司间的人格混同,企业相互投资引起的人格混同,姐妹公拿穗宽司间的人格混同等等,但是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相应的责任。那么公司人格混同法律后果是怎么样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公司人格混同法律后果
关联公司人格混同,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关联公司相互之间对外部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即使具有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情形,但实际上未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也不能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这是因为法人制度中的人格独立、股东有限责任以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宗旨,都是为了将利益和风险公平地分配于公司的出资人和公司的债权人之间,实现利益平衡。当公司独立人格被滥用,导致债权人的利益受损时,必然使利益失衡,从而需要否认公司独立人格,对债权人的损失进行弥补,实现一种利益补偿。若债权人利益没有受损,则不需要否认公司独立人格去矫正并未失衡的利益体系。至于如何认定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笔者认为,衡量的标准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即公司能否偿还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如果公司能够偿还债务,债权人就不能主张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以防止否定公司人格权利的滥用。
二、法律责任主体的确定
现实中存在的诸多法人人格混同的现象,意图规避法律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法人人格混同中,出现股东与用人单位人格混同的情况,可能导致公司人格否认的法律后果,这种情形下可以依据我国现行公司法确立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对用人单位进行法人人格否认,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多重劳动关系中实际只存在一个劳动关系,只不过这个劳动关系的一方是劳动者,相对方不是一个用人单位,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混同了的用人单位,这时混同的多个用人单位应当被看作一个法律主体。适格的法律主体都应当为自身的法律行为负责,因此在这样特殊的劳动争议纠纷中,虽然用人单位一方是复数,是两个或以上的用人单位,都应该作为责任主体,即用人单位法人人格混同的情况下,多个用人单位共同构成了劳动争议中的法律责任主体。
三、法律责任承担的具体形式
由于用人单位法人人格混同违反法律对法人人格独立的相关规定,在造成损害劳动者利益的法律后果后,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那么,法人人格混同的用人单位该承担何种民事责任呢?首先,劳动者向法人人格混同的多个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时,由于混同了的多个用人单位共同构成了劳动争议中的法律责任主体,那么混同的各个用人单位均应列为劳动仲裁的被申请人和劳动争议中的诉讼当事人。但消亮这个法律责任主体中包括不同的法人单位,如何确定各个法人单位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各个用人单位责任承担形式为哪种,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而审判实践中对各个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是广义的共同责任、连带责任还是补充赔偿责任颇有争议。
因此,认定各个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的具体形态上,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权宜之计,即笼统地确定多个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承担共同责任,不确定各个用人单位族陆之间的份额或者是否连带。当然,这是在不突破现行法律法规下的做法,劳动者可以向任一用人单位主张其履行全部责任,并且在其责任人内部不存在追偿问题。第二,由于多个用人单位之间发生法人人格混同,其法人人格不独立,实际不具备独立承担责任的条件,谁承担责任的结果都是同一的,任何一个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后也都不须再向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追偿,因此用人单位法人人格混同更适宜于认定为全部的连带责任
热点内容
2016年初级经济法教材下载 发布:2025-09-25 23:22:44 浏览:815
法院被执行人什么意思 发布:2025-09-25 23:02:20 浏览:611
当法官的原因 发布:2025-09-25 23:01:33 浏览:929
2014年二级建造师法规教材 发布:2025-09-25 23:01:30 浏览:621
新旧劳动法内容 发布:2025-09-25 22:40:09 浏览:120
厦门户籍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25 22:40:07 浏览:615
有关人事需要了解的劳动法内容 发布:2025-09-25 22:27:10 浏览:1
路桥司法拍卖 发布:2025-09-25 22:26:29 浏览:340
定海针律师 发布:2025-09-25 22:18:50 浏览:890
通过微信公众号普及法律知识 发布:2025-09-25 22:08:07 浏览: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