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改一拆法规
❶ 2019年浙江省棚户区改造计划及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
高低不齐的房屋建筑,脏乱差的环境,那些游离于浙江现代城市之外的设施将在得到有效改善,随着浙江省棚户区改造政策的推进,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淳安县;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洞头县、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绍兴市:越城区、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绍兴县、新昌县;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龙游县;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临海市、玉环县、三门县、天台县、仙居县;丽水市: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城市环境越来越美好。
浙江省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和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2〕60号)的规定,为支持市、县(市、区)做好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规范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申请、分配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补助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内已纳入当地政府批准的城镇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并列入省政府目标任务考核的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不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煤矿、垦区和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第三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分配给实施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的市、县(市、区),专项用于政府主导的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包括征收(收购)、安置、建设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开支,不得用于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中回迁安置以外的住房开发、配套建设的商业和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的建设支出。
第四条各市、县(市、区)应当按照“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跟踪问效”的要求,加强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第五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分配使用根据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进展情况适时调整。
第二章资金的申请和分配
第六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实行“多改造多补助,不改造不补助”的分配政策。
第七条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具体视中央下达我省的当年补助资金规模情况,结合省政府下达的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年度改造任务,按照各市、县(市、区)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的征收(收购)面积、征收(收购)户数和申请额度作为因素,并结合地区转移支付分类分档情况,适当考虑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办法进行分配。若中央下达我省的当年补助资金规模较小,可全部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上年度未按时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的市、县(市、区),当年不再给予补助。
根据各市、县(市、区)报送的上一年度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资料和财政部浙江监察办审核情况,省级财政将相应调整相关市、县(市、区)当年的补助资金。
第八条实施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的市、县(市、区)财政部门会同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情况提出申请,并于每年的2月10日前向省财政厅、省建设厅提交以下资料:
1.经市、县(市、区)政府批准的当地城镇住房保障规划。
2.设区市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主管部门确认的列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考核的上年度和本年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征收(收购)项目清单。
3.上年度已实施的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征收补偿(收购)方案,已签订的征收(收购)补偿协议复印件和补偿决定复印件。
4.市级财政、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县(市、区)上年度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申报材料审核情况的说明。
5.加盖部门印章的有关表格(详见附1、附2)。
6.与审核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对未按规定时间报送有关资料的地区,视同未申请城市棚改补助资金。
第三章资金的拨付和使用
第十条省级财政根据本细则测算分配相关市、县(市、区)的资金规模,并按规定及时将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分配下达至市、县(市)财政部门。相关市、县(市、区)财政部门收到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后,应按规定用于本地区实施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的支出,并按项目进度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一条相关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当对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并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截留、挤占、挪作他用,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主管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本细则使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不得挪作他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支付,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相关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安排使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时,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21类“住房保障支出”01款“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03项“棚户区改造”支出科目。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相关市、县(市、区)财政部门以及城市旧住宅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必须确保城市棚改补助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对于弄虚作假、违规虚报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申请数据问题严重的,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骗取城市棚改补助资金,不按规定使用城市棚改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省财政将收回已安排的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第十四条相关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城市棚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如遇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城市棚改补助资金分配时可适当向灾区倾斜。
第十六条本细则由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浙江省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浙财综〔2010〕112号)同时废止。
浙江省棚户区改造最新消息:
一、浙江省明确提出“三改一拆”行动
,浙江省又明确提出,制定实施新一轮“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11项行动,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省,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这是浙江的庄严承诺。
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作为拆、治、归“三字经”的重要一环,“三改一拆”肩负起新的使命。全省上下树立起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五年,着力抓推进、抓巩固、抓长效,继续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并强化拆后土地利用,深入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
二、浙江宁海棚户区改造引入“竞争机制”
不久前,宁波宁海西门棚改区块1号和4号两个区块开始签约,短短16天,签约率即达到80%,成为各县(市)中第一个签约协议生效的棚改区块。
加快签约是宁海棚户区改造引入“竞争机制”的功效之一。过去几年,宁海在实施成片危旧房改造中,往往碰到被征收户意见不统一,认为这是政府“要我拆”,出现了一些“钉子户”。去年,宁海引入“竞争性拆迁”模式,以竞争转变百姓思路,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以西门区块为例,一期拟征收773户,将其划成6个项目小区块,设定90%意愿率的项目启动触动阀。去年7月开展民意征询工作,6个区块的报名同意率分别达到91.4%、95.6%、90.3%、92.2%、76.3%和84.8%。
“竞争性拆迁”模式实现了政府与棚改户的双向互动,以及棚改户之间的互促互动。之前未达到同意率90%的5号和6号区块的居民,在项目启动触动阀的激发下,形成了自动自发组织动员、邻里宣传促报名率的氛围。很快,5号区块报名同意率从76.3%提高到91.4%,6号区块从84.8%提高到97.1%。
❷ 三改一拆政策农村一户多少平方
刚回答过一个淳安的朋友,以其为例,提供相关情况供你参考:
一、三改一拆
是指浙江省政府决定,从2013年到2015年在全省深入开展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简称“三改一拆”)三年行动。通过三年努力,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违法建筑拆除大见成效,违法建筑行为得到全面遏制。
二、淳安农村三改一拆中,一户可以有多少平方?
1、这个标准还是以前的老标准,即审批建房时的标准,现在要处理的,只是认定为违建的部分。
2、淳安县农村私人建房用地管理程序和审批规定 (2009-03-24)
(一)农村私人建房审批原则
(1)一户一宅的原则
(2)符合规划原则。
(3)拆旧建新的原则。宅基地审批必须坚持先拆旧后建新的原则,腾出的旧宅基地由村收回统筹安排,能复垦的尽量复垦或依法安排其他建设使用。对于不拆旧的,不予审批新建房。
(二)农村私人建房用地标准(包括附房、阳台)
小户(1—2人):占用耕地67.5㎡,非耕地75㎡。
中户(3—5人):占用耕地99㎡,非耕地110㎡。
大户(6人以上):占用耕地125㎡,非耕地140㎡。
(三)农村村民私人建房审批条件
1、农村私人建房的对象必须是符合建房条件的本村在册农业人口。
2、独生子女凭证按两人计算。
3、离退休退养而回乡落户的城镇居民,凭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办理审批拆建。面积按小户计算,不得申请审批其它宅基地。
4、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申请建房和买房,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5、对于60周岁以上的农户一般不能单独分户申请建房,对于现人均占地面积超过法定平均面积的农户不允许分户申请建房。并入户必须是面积不够的无房户、少房户,并出户应先办理被并房屋的土地变更登记手续,方可申请建房,严格禁止假并房。
(四)农村私人建房的审批程序
用地户申请→村委会讨论通过,公示7天→乡镇人民政府会同国土所审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结果告知。
(五)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批准建房用地
(1)宅基地面积已达到规定的标准再申请新宅基地的;
(2)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子女与父母上下代分户申请建房用地的;
(3)接受调剂住房者调剂后的宅基地达到规定面积的;
(4)违法建房未处理结案的;
(5)年满60周岁以上的与亲属分户申请建房;
(6)出卖、出租、赠与他人房屋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地上建筑物后再申请建房用地的;
(7)房屋合并后,未办理集体土地变更登记手续的,申请新建房屋;
(8)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明确规定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四、淳安县《关于全县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筑认定处理的实施意见》(省内的政策,各地区大体相同)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我县“三改一拆”行动,加强全县辖区土地管理,规范依法用地行为,根据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法律法规和《关于开展“无违建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等规定,现就全县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筑认定处理的有关意见明确如下: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农村集体土地上既有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各乡镇(青溪新城)已作出处理的除外。农村特色历史建筑按《关于加强农村特色(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淳政办发〔2013〕96号)文件执行。
二、认定与实施主体
全县农村集体土地上的违法建筑由各乡镇(青溪新城)调查、认定并处理,国土、规划、建管、交通、水利、林业等职能部门按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各乡镇(青溪新城)做好认定处理工作。
三、处理方式
全县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筑处理包括应当拆除、有偿使用并补办手续和可以补办手续三种情形:
(一)应当拆除的情形
1.非法占用土地建设的违法建筑,且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2.市级、省级、部级卫片遥感发现,未经审批且整改未到位的;
3.未批先建,且不符合建房条件的;
4.属于“一户多宅”中需依法拆除的:
(1)农户建新房应拆旧而未拆旧的;
(2)不符合分户条件,未经审批建新房且旧房未拆除的;
(3)2008年以后农民建房不符合合理分户条件的:独生子女另行分户的(第三代子女成家后除外);两个以上农业户口子女,父母不随子女而另行分户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分户的;子女未成年、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而另行分户的;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外嫁女,其丈夫有住房或享受国家住房政策补助却另行分户的。
(4)原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单位购买且现状和用途已改变为住宅用途的;
(5)虽有权证来源,但按法律规定应该撤销或已经撤销的;
(6)农户建房,经审查被并入户不符合建房条件的或并户但又实际使用等假并户的;
(7)超规定使用面积,并拥有多户共有祖传住宅部分权属的,已注销原祖传权属且条件成熟的;
(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使用借名或假名等在农村集体土地上非法取得审批建房的或农村居民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上非法取得审批建房的;
5.未按照临时用地相关规定建永久性建筑的;
6.占用耕地异地新建,超出批准占地面积30平方米以上的(含30平方米);
7.原拆原建或占用非耕地建房的,占地面积超用地标准面积50%以上(含50%)的或建筑面积超建筑标准面积80%以上(含80%)的或建筑高度超准建高度6米以上的;
8.行政机关历年下达的拆除违法用地建筑行政处罚决定,至今尚未执行到位的;
9.存在建筑安全隐患、影响相邻建筑安全的;侵占乡村交通干线、水库河道、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公共场所用地影响公共安全的;妨碍重点工程建设以及顶风作案,造成恶劣影响的;
10.沿湖沿线、沿村主要道路不符合乡镇、村庄规划,影响整体环境和村容村貌的建筑物、构筑物;
11.违反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应当拆除的。
上述情形之一的违法建筑拆除,原则上不得给予任何形式的补偿,一切经济损失以及违法建筑相关的民事责任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违法建筑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或恢复原状,也可委托代为拆除,逾期不拆除或不恢复原状的,由各乡镇(青溪新城)政府组织强制拆除。
(二)可以有偿使用并补办相关手续的情形
1.原拆原建或占用非耕地建房的,符合村庄规划且占地面积超批准面积50%以下(不含50%)的;
2.原拆原建或占用非耕地建房的,符合村庄规划且建筑面积超建筑标准面积80%以下(不含80%)的或建筑高度超准建高度6米(含6米,两层)以下的;
3.占用耕地异地新建,符合村庄规划且占地面积超批准面积30平方米以下(不含30平方米)的;
(三)可以补办相关手续的情形
1.未批先建,属占用村庄宅基地拆旧建新且符合建房条件的,合法面积给予补办手续,超出部分按上述第(二)类1、2条规定处理。
2.无房户、困难户、危房户等一户一宅而未批先建或批少建多的,合法面积给予补办手续,超出部分按上述第(二)类1、2条规定处理。
上述情形之一的超面积违法建筑,由村民委员会与违法建筑当事人签订有偿使用协议并收回。村民委员会对违法建筑当事人的房屋按村规民约规定以有偿使用的方式处理给当事人。违法建筑当事人有偿获得房屋使用权后应在规定用途范围内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并按规定补办相关手续。国家建设需要拆迁时,不作安置补偿依据。
违法建筑当事人不在规定期限内与村民委员会签订有偿使用协议并缴纳有偿使用费的,应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或恢复原状,也可委托代为拆除,逾期不拆除或不恢复原状的,由各乡镇(青溪新城)政府组织强制拆除。
(四)处理程序和后续利用
1.处理程序:全县集体土地违法建筑由各乡镇(青溪新城)政府(青溪新城)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负责调查认定、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分类处理。对调查处理实行“三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处理范围、对象公开;整改期限公开;整改进度和结果公开;在认定处理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应当拆除的违法建筑,由各乡镇(青溪新城)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调查取证、事先告知、限期整改、强制拆除等程序依法进行。
2.后续利用:对拆除后的农村集体土地,由村集体负责收回,根据村庄规划的空间布局和土地用途,坚持“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的原则,做到拆耕结合、拆建结合、拆绿结合,重点用于公益事业、村庄绿地、农民建房、宅基地复垦等方面。
四、有偿使用指导标准
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筑占地面积超3%以下和建筑面积超10%以下的,免缴有偿使用费。其它违法部分按建筑面积计算有偿使用费,超占地面积但不超建筑面积的按超占地面积计算有偿使用费,具体标准如下:
1.超批准占地面积3%-10%(含10%)或超批准建筑面积10%-20%(含20%)的:
各乡镇(青溪新城)建成区每平方米100元,其他村每平方米70元;
2.超批准占地面积10%-30%(含30%)或超批准建筑面积超20%-50%(含50%)的:
各乡镇(青溪新城)建成区每平方米200元,其他村每平方米140元;
3.超批准占地面积30%-50%(不含50%)或超批准建筑面积50%-80%(不含80%)的:
各乡镇(青溪新城)建成区每平方米300元,其他村每平方米210元;
4.占用耕地异地新建且超批准占地面积30平方米以下的:
各乡镇(青溪新城)建成区每平方米400元,其他村每平方米280元。
各乡镇在执行中,可按上述有偿使用费指导标准上下浮动10%。具体标准各村需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进行固化,若遇到相交叉的情形按照就高标准执行。
未批先建且符合建房条件的合法面积给予补办手续,超面积部分按上述标准执行。上述标准是对既有违法建筑缴纳有偿使用费的指导性标准,本文件下发后新出现的违法建筑不使用此规定,将坚决予以依法拆除。上述未注明的违法用地行为,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依法处理。
五、资金管理
1.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和违法建筑当事人签订有偿使用协议后,由村经济合作社向违法当事人收缴有偿使用费,并开具相关票据。
2.有偿使用费必须经村两委集体研究,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使用。该款项只能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违法建筑拆除、宅基地退出及规划建设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3.有偿使用费由各行政村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按照经济合作社的要求建立项目财务审批制度,专款专用,村监会负责监督。
4.各乡镇(青溪新城)及纪检监察、农办、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该款项使用的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凡经查实挪用该款项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本实施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中共淳安县委办公室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