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城市供水管网管理条例

城市供水管网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 2025-09-30 10:01:49

1. 城市供水条例(2020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条例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第三条从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必须遵守本条例。第四条城市供水工作实行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六条国家实行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平。第七条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供水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第八条对在城市供水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章城市供水水源第九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第十条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第十一条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第十二条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会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划定跨省、市、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当由有关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并经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第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活动。第三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第十五条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进行。第十六条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禁止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第十七条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八条城市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其工程项目总概算应当包括供水工程建设投资;需要增加城市公共供水量的,应当将其供水工程建设投资交付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其统一组织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设。第四章城市供水经营第十九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第二十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城市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第二十一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监测工作,确保供水管网的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第二十二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停止供水的,应当经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第二十三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实行职工持证上岗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等制定。

2. 成都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2019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用水,维护供水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供水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四川省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用水及其相关管理活动。第四条城市供水坚持合理开发、保护水源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保障供水与确保水质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第六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市城市供水工作。

区(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城市供水的相关工作。第七条对在城市供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第八条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经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规定办理工程报建手续。第九条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第十条城市供水工程设计、建设单位选用的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对进入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管理。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通知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参加。城市供水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二条用水单位出资建设、改装的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贸易结算表前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自来水供水企业验收合格,纳入统一管理后,方可使用。第十三条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公共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生产、生活和其他用水需要的,不得新建、改建、扩建自建供水设施。第十四条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其工程项目总概算应当包括供水工程建设投资。第三章城市供水第十五条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城市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并接受卫生部门监督。第十六条供水企业应当按国家规定设置供水管网水压测压点,保证供水管网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第十七条供水企业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暂停供水的,必须按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经批准并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停水范围内用水立户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用户)。因自然灾害、爆管等原因造成停水的,应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并报告城市供水主管部门。

供水企业在进行抢险、抢修作业时,对影响作业的道路、树木等有关设施,可以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事后,供水企业应当及时补办有关手续。第十八条因供水企业工程施工、设备维修、自然爆管等原因造成连续停水超过四十八小时的,供水企业应当为居民生活用水采取应急供水措施。第四章城市用水第十九条需要城市供水和超过水表额定流量需要增加用水量的用户,应当向供水企业提出用水申请,供水企业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第二十条使用城市供水应当按照不同的用水类别分别装表计量。因用户的责任未分别装表计量的,按最高类别水价结算。因供水企业的责任未分别装表计量的,按最低类别水价结算。

供水企业应当定期派人抄录贸易结算水表并按其计量的实际用水量、用水类别和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水价标准结算水费。

对居民生活用水,供水企业应当逐步实行抄表结算到居民住户。第二十一条供水企业用于与用户贸易结算的水表必须符合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规定,未按期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第二十二条用户应当按期交纳水费。逾期未交纳或者未足额交纳的,应当补交并交纳滞纳金或者按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第二十三条用户改变用水类别、扩大用水范围、变更户名、停止(含暂停)用水的,应当提前二十日到供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供水企业应当在二十日内予以答复。连续六个月停止用水又不申办停用或销户手续的,供水企业可作拆表销户处理。

3. 长春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2002修改)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长春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供水管理。
从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和二次加压供水(以下简称二次供水)。
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条例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条例所称二次供水,是指通过自建的贮存、加压等设施,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管道取水,再为单位和居民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规划、公用、水利、地矿等部门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从本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管理。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平。第八条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管本市的城市供水工作。第九条规划、计划、建设、水利、地矿、卫生、环保、城建、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第十条市人民政府对在城市供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第十一条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市供水工程年度建设计划。
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和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设资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或以采取国家投资、地方自筹、利用国内外贷款、集资统建等办法解决。第十三条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经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验证后,方可从事设计、施工和监理业务。
禁止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业务。第十四条承担城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第十五条城市供水工程建设使用的供水管材、材料、设备和器具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供水管材、材料、设备和器具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第十六条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参加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七条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正常压力条件下,用户用水不能满足需要的,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投资建设相应的二次供水设施。第十八条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的单位,必须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工程竣工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发放《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第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其工程项目总概算应当包括供水工程建设投资;需要增加城市公共供水量的,应当将其供水工程建设投资交付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纳入城市供水工程年度建设计划,统一组织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设。第二十条单位用户需要改造或者延伸供水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外公共供水干线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所需费用由单位用户承担。

热点内容
社会与法离婚 发布:2025-09-30 12:09:40 浏览:897
广州市通邮条例细则 发布:2025-09-30 12:00:08 浏览:415
有多少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30 11:53:20 浏览:789
cctv12社会与法投稿 发布:2025-09-30 11:53:15 浏览:541
公司法语名 发布:2025-09-30 11:51:07 浏览:140
初三道德法制 发布:2025-09-30 11:47:55 浏览:300
法官书 发布:2025-09-30 11:35:58 浏览:688
实施细则试行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30 11:32:39 浏览:104
2016新婚姻法离婚规定 发布:2025-09-30 11:31:56 浏览:451
镇江公益林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30 11:28:12 浏览: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