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执法规定
『壹』 公安机关执法细则
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的针对公安机关从执法前的准备工作、案件办理、证据管理、复议程序等多个方面。
该细则旨在解决相关突出的执法问题,确保民警严格、准确规范执法。对公安执法的各个环节做出了相关规定,尤其是确定了执法主体、执法行为、执法场所、执法信息化等公安执法的基本要求。同时还针对刑事、行政、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的相关程序做出了相关行为规范。
1、出警前应当检查装备是否齐全。
2、出警过程中应当依照接处警的相关规定进行,依据法律规定处理警情,对于不构成案件的可以当场告知对方权利、义务,或协助调解。
3、如果执法过程中发现有违法嫌疑的,应当依法进行核实。
公安机关对于办理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有不同的程序。
对于行政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在受理后进行调查取证,对于有明确线索或嫌疑人的,应当尽快核实相关情况,通常情况下应当在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对于刑事案件,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案件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院。对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等情况的,应当做出不予立案的决定,已经立案的应当撤销案件。
1、报告撰写:详细记录执法过程及结果,撰写执法报告。
2、证据整理:整理收集到的所有证据,确保证据链完整。
3、案件移交:按照规定将案件及相关材料移交给有权处理的部门或机构。
4、后续跟进:对于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案件,应持续关注进展,并按要求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5、总结反馈:对整个执法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改进建议,并向上级汇报。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三版)》的通知》(2018修正)进一步细化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指南,确保执法行为规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