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条例和规定的

条例和规定的

发布时间: 2025-10-15 09:31:13

㈠ 法,通知,条例,办法,规定,意见,决定,解释,批复,细则,公告,这些法律法规的层级

法是最高的,是法律
条例、办法属于部门法规
规定、意见、解释、细则是部门规章
公告、批复、决定、公告是部门意见

㈡ 法条例规定办法区别

法,条例,规定,办法四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制定主体、实施权限范围
1.条例由国家行政机关或权力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制定,它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它具有很长的时效性,它的实施权限范围是针对于国家的某一特定领域。
2.规定是领导机关或职能部门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相应措施,要求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法规性公文。规定的实施权限范围是局限于落实某一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约束力。
3.办法是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它侧重于行政约束力。
综上所述,条例由国家行政机关或权力机关制定,适用于国家某一领域;规定由领导机关或职能部门制定,适用于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办法由机关或部门制定,适用于对某一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4、法律位于第一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最大,通过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为执行标准,如违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一概宣布无效。
为什么要有法律:
人们的需求总是不能满足,而且这些需求还都相同或相似,有着相同需求的人又都生活在一起,在这个资源有限的空间内追逐争夺,那么,冲突必然会发生,而且无法消除。这是一个死结,单凭人类的智慧,不足以解开。
聪明的脑袋不如合理的制度,这是历史的经验。
法律之所以被需要,一是由于冲突不可避免,二是人类追求安全。生而为人,不仅有欲望,还有理性,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有权衡得失的能力。没有人喜欢不停地进攻与防范,整日提心吊胆。总之,人类追求安全的生存环境,而且,当陷入无休止的争斗时,这种对安全的需求会压倒一切。在冲突的环境下,对安全的需求会促使人们制定规则,互相约束,形成一个相对安定、有序的社会。
所以,人类之所以需要法律,并非我们本性向往规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㈢ 《**管理条例》与《**管理办法》的区别

、“条例”“规定”“办法”间的区别

“条例”与“规定”和“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是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内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阔,稳定性强;对制定与发布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政系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见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党的系统也只限“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见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规定”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对制定和发布机关的地位无严格限制;所涉及事物和问题不如条例重大,范围相对窄一些;内容详尽具体,针对性强;一般既可是“自主的”规范性公文,也可以是“补充的”规范性公文(内容为依法或根据授权补充其他规范性公文的内容,对其加以细化和完善),也可以是“执行的”规范性公文(直接为有效执行其他规范性公文而制定,自身不创造新的规则,只是对这些公文在何种情况下适用做出具体规定,对有关概念和问题做出精细的解释说明)。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规定更适合作为“自主的”和“补充的”规范性公文。

“办法”比“规定”所涉及的事物和问题的规模要更小一些,性质也相对轻一些;针对性更强,内容也更加详尽、具体而精细,更重直接的可操作性;除了一部分为“自主的”公文外,大部为“执行的”规范性公文,如各种“实施办法”即均具备这种性质。

㈣ 条例规定办法

条例:政府机关通过的文件,政府机关同时要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发布的文件为执行标准.做了一些对实际事务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文件,就是条例。办法:更为详细的做事规定,规定了做什么事按什么程序,要注意什么。法规:是指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文件为基础依据,再对照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制订的实际执行标准.实际操作性是最主要的方面。
首先,需要明确法律是最高层级的,再往下是行政法规,一般表现为各种“条例”,这些“条例”之后一般都会上升为单行立法。除此之外的规范性文件,从高到低,分别是:规则、制度、办法、细则、规定,另外的“通知、意见、决定、解释、批复、公告”都是和行政行为挂钩而作出的,其效力层级与作出机关的层级有关。“规则”的性质比较硬,制定者一般也受规则约束,属于行政机关应当共同遵循的基础规则;“制度”一般出现于上级对下级,制定者是判定者,具有变动和修改的权限;“办法”针对行政机关处理的各种事务而定,并不直接约束主体;“细则”一般是对“办法”的进一步补充,对各种事务进行的详细约束;“规定”是针对某种案例而言的,通常时效性比较强,影响范围也不是很大。另外,“通知、意见、决定、解释、批复、公告”根据作出单位不同,层级也有所区别,不可一概而论。
条例,规定,办法三者的区别?
1.条例由国家行政机关或权力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制定,它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它具有很长的时效性,它的实施权限范围是针对于国家的某一特定领域。
2.规定是领导机关或职能部门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相应措施,要求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法规性公文。规定的实施权限范围是局限于落实某一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约束力。
3. 办法是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它侧重于行政约束力。
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第五条
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准则对全党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等作出基本规定。条例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规定。规定、办法、规则、细则对党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的要求和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可以使用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㈤ 制度、条例、规定的区别

主要区别

条例是法律性质文件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制发的,规定是对有关工作和事项根据条例做出的具体规定,制度是不同单位机关在内部实行的规章制度。

(5)条例和规定的扩展阅读:

制度

制度用的地方不同,所包含的意义也不同。比如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就是大的制度。当是一个企业的制度时,一般是指公司内部人员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

参考资料:规定-网络条例-网络制度-网络

㈥ 规定和条例哪个效力大

一、条例的法律效力大。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而通知、意见是政府或者部门出示的非规范性文件,如果从法律效力的角度看,条例的效力较高。
1、法律分析
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2、办法重在可操作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
3、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对某机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办法、人员配备、任务职权、工作原则、工作秩序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或对某类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义务权利、奖惩作出系统的规定。
4、其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第三十七条 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如下:
(一)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议案;
(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组织起草法律草案和其他议案草案;
(三)承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有关具体工作;(四)承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五)承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有关具体工作;
(六)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安排,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题汇报,提出建议;
(七)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
(八)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门的命令、指示和规章,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决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提出意见;(九)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质询案,听取受质询机关对质询案的答复,必要的时候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
(十)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负责有关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促办理工作;
(十一)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安排开展对外交往;
(十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㈦ 法律、条例、规定、通知等等这些法规的后缀名称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有的时候立法委也可以
国务院叫条例
地方人大叫地方法规
地方政府 叫地方行政规章或制度

㈧ 请教 法规与条例、办法、要求、规定、规范有何区别

法规是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对特定社会关系作出的规定。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人人必须遵守,违反它就要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
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很多时候还表示是建立在自己意愿基础上来强烈指导别人的决定。
规定是强调预先(即在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条文中的决定。规定作动词指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比如说:~产品的质量标准 | 不得超过~的日期等。
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们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物流企业组织为了做到别具特色,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影响组织的决策与行动。

㈨ 请教,法规与条例、办法、要求、规定、规范有何区别

在法律体系中,法规、条例、办法、要求、规定、规范这几种法律文件的制定机关和下发部门有所不同,它们的效力和适用范围也各有特点。

首先,法规通常由国家有权的行政机关制定,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这类法规往往涉及国家层面的重要事项,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和制度。

其次,条例一般由省级地方机关制定,其效力次于法规,主要用于规范省级地方的具体行为和事项。条例的内容更加具体,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地区的情况进行详细规定。

再者,办法、要求、规定、规范一般由部委制定,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特定领域的具体行为。这些文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便于相关部门和机构执行。

办法通常是对某一事项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规定,便于执行和操作。要求则是对某一行为或事项的具体标准和预期结果进行规定,强调执行的严格性和规范性。

规定则是对某一特定事项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要求,通常涉及具体的行为规范、操作流程等。规范则是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一般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强调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综上所述,法规、条例、办法、要求、规定、规范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制定机关和下发部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效力和作用。

热点内容
公司法第147 发布:2025-10-15 14:11:12 浏览:757
中级经济法核心考点 发布:2025-10-15 14:10:16 浏览:134
法学转医学 发布:2025-10-15 14:10:13 浏览:437
上海拘留条例 发布:2025-10-15 14:09:02 浏览:132
新的干部管理条例 发布:2025-10-15 14:08:05 浏览:450
法学系怎么样 发布:2025-10-15 14:03:18 浏览:495
土地四至边界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15 13:58:47 浏览:998
暂行条例增值税 发布:2025-10-15 13:48:37 浏览:563
绿春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15 13:34:44 浏览:457
简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发布:2025-10-15 13:22:26 浏览: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