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应如何落实好安全法律法规
① 企业安全管理如何贯彻落实好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加强员工的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法制意识和观念,深入基层班组加强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的监督检查、不断总结改进和考核工作,注重提高整体安全法制效果等。
② 安全管理学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哪些
“安全第一
③ 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有哪些职责
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有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等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3)企业安全管理应如何落实好安全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费。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④ 结合,学法规,强管理,今后如何做好安全工作
根据所学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简要讲要做到四个到位:想到位,讲到位,管到位,做到位。
⑤ 企业应什么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第条规定可知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目的就是规范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为,由此决定了行政责任是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
《安全生产法》第77条规定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安全生产法》第79条规定对中介机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范的行为可以做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撤销资格等行政处罚。
二、民事责任
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造成民事损害,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法律强制其进行民事赔偿的一种法律责任。形式为经济赔偿。
三、刑事责任
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给予刑罚的一种法律责任。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刑事责任是指企业及本企业安全负责人、从业人员违反国家和企业关于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相应损失,需要承担的刑事上的责任。
企业安全生产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为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和生产活动中的具体操作人员,即安全生产责任的刑事责任由上述人员承担。
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不当行为主要为
1、生产经营单位的不当行为
①未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管理、生产人员未经专门培训;
②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不符合规定;
③安全设备管理不符合规定,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专业机构检测,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不符合规定;
⑤承包租赁安全管理不符合规定;
⑥交叉作业安全管理不符合规定;
⑦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未设符合需要的出口,或者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
2、从业人员的不当行为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不当行为主要表现为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
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不当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
3、从业人员不当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
①给予批评教育;
②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包括降职、撤职以及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等;
③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关于企业安全生产刑事责任的部分规定:
第一百三十四条 【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⑥ 如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2017年要抓住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这个关键,有效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最大限度预防事故、减少事故损失。
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
企业要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注册安全工程师。
三、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实行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
四、落实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责任
完善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教育培训。
2. 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
3. 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培训。
4. 从业人员的岗位安全职责、权利和义务。
5. 特殊作业岗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要求等。
6. 岗位的风险辨识、排查、整改,以及职业危害因素的防范。
7.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及相关安全防护知识。
五、落实"三同时"责任
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健康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
六、落实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责任
制定风险辨识与管理指南,完善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检测、评估、监控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要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七、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保障安全投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标准化。
八、落实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责任
健全隐患分类分级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第三方评价制度以及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制度。
⑦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办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什么和安全生产规章制
(1)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安版全生产管理体系、操权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2)企业应当重视安全生产投入,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不得随意降低保障标准和要求。
(3)企业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重视岗位培训,对于特殊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企业应当加强生产设备的经常性维护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企业如果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妥善处理,排除故障,减轻损失,追究责任。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严禁迟报、谎报和瞒报。
⑧ 企业如何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以下职权:
(一)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二)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三十三条: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杭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五)组织或者参与有关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其他监督管理职责。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第二十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发现有限空间作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或者限期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暂时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作业。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6号)第三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冶金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6号)第三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下统称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和本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第二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第二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查处:
(一)不配发劳动防护用品的;
(二)不按有关规定或者标准配发劳动防护用品的;
(三)配发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
(四)配发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五)配发超过使用期限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六)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混乱,由此对从业人员造成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
(七)生产或者经营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和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
(八)其他违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行为。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依法向本单位提出配备所需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有权对本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违法行为提出批评、检举、控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批评、检举、控告,经查实后应当依法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第十四条第一款: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时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现场处理措施:
(一)能够立即排除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
(二)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隐患排除后,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4号)第九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采取下列现场处理措施:
(一)当场予以纠正;
(二)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三)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
(四)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
(五)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
(六)依法应当采取的其他现场处理措施。
⑨ 2014年《安全产生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的职责有哪些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
议;
(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9)企业安全管理应如何落实好安全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安全生产法》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⑩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求职工"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问:这个规定说法严谨吗
1,如题所述,该说法本身并没有不妥之处,国家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必须遵照执行的版。说法权是严谨的。
2,但是,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则应予制定企业内部操作细则,员工才能凭以执行。过于宏观的要求或规定,员工是难以把握得到的。那么,这样的内部制度,很可能发挥不了建章立制的作用,体现不到建制的效果。或许,最终会变成一纸空文。
3,可见,内部制度可以有如题所指的说法,但,为慎重起见,应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补充制定企业适用的规章制度,员工才能凭以遵照执行。
4,提示,企业内部制度的条款制定必须让执行人清晰理解,且应切合实际,制度才能行之有效,字里行间的严谨是必要的,但必须谨防一切流于形式的操作。
5,以上仅供参考,请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