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内容违法实例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内容违法实例

发布时间: 2021-01-20 14:34:51

㈠ 哪些行为是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

首先,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是通过民主程专序公之于众。其次,劳属动者的行为客观存在,并且是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何为“严重”,一般应根据劳动法规所规定的限度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依此限度所规定的具体界限为准。如,违反操作规程,损坏生产、经营设备造成经济损失的,不服从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调动,不服从用人单位的劳动人事管理,无理取闹,打架斗殴,散布谣言损害企业声誉等,给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管理秩序带来损害。第三,如果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处理,需要按照本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的,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㈡ 如何区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违法呢

1、首先,规章制度必须合法,这包括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许多企业的规章看似非常详尽完整,但是在内容或程序方面存在着与法律规定相悖之处,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即规章制度必须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是指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如规章制度必须是有权部门制作批准,对于法律规定必须经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主形式通过的,还必须按法定的民主程序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在这方面的司法解释还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的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2、其次,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约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权利和义务达成的协议,如果不违反法律、法规,一订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订的,单位不能通过规章制度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的设定,即使规章制度由职代会通过,如果与劳动合同冲突或者不一致,或者增加劳动者的义务,除非劳动者认可,否则无效。另外,企业规章制度也不得违反集体合同的约定。

3、规章制度必须先向劳动者公示然后才生效。公示原则是现代法律法规生效的一个要件,作为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更应对其适用的人进行公示。“不知者无罪”,未经公示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职工无所适从,对职工不具有约束力。

4、最后,依据一般的法理原则,企业规章的法律效力不能溯及以往,即企业规章只对其发布实施之后的人或事产生效力,而不可以溯及以往,即使规章生效以前职工有违纪行为也不能以规章作为依据进行处罚,除非企业和劳动者另行特殊约定承认后来实施的企业规章对以往的事或人发生法律效力。

㈢ 关于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解决劳动合同案例一年内上班玩手机和睡觉,算严

员工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回执上签字,只表明收到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版并不说明其是否同意公权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如果员工对公司的决定不服,则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权利。
首先,应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当面送交本人,若本人拒绝签收或直接送达有困难,则应将当面送达的情况作出书面说明,以保留证据。然后,应采取邮寄送达方式,最好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向员工寄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若邮件被退回未能送达,则人力资源部应将退回的信件完整保存,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未邮寄送达的证据,若没有这份证据,则即使采取公告方式送达,也是无效的。在获取未邮寄送达的证据后,方可采取公告的方式予以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现在你已经直接送达无效了,那就写份说明书 ,接着用EMS邮寄。
至于赔偿方面,可以适当协商下。不行的话就劳动仲裁吧

㈣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如何认定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2)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不碍违反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规章制度要对劳动者产生约束力必须内容合法,违反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可能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条款一律无效,即便劳动者行为违反了这些条款,用人单位也不得依据这些无效条款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3)对劳动者行为的认定,劳动合同约定达不到解除标准,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达到解除条件时,应以劳动合同约定作为判断是否达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标准。

拓展资料:

根据一事不再罚的基本原则,单位不应再次以该行为对员工进行处罚。

从该行为的第一次处罚方式来看,可以推断出员工的过错尚未达到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以至于要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度,即通过处罚方式倒退违反规章行为的严重程度。

认定某种行为是否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还可以从单位的管理文化和单位性质进行判断。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㈤ 企业如何界定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为规避劳动法相关规定,通过制定含有“某某行为属于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内容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为依据解除劳动关系,企图通过合法形式达到单位的非法目的。那么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合法以及如何界定,笔者将通过本文做简要阐述。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能够适用于劳动者,要从内容和程序上加以考量,《劳动合同法》第五条的规定,体现了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仅内容上要合法、合理而且在程序上要经过合法程序产生。
在程序上要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且履行公示或者告知义务。
内容上应合法、符合常理。尤其对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而除名的内容的规定更是如此,除名应该属于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处罚措施,也只有违反规章制度属于严重的情况下才可以出名,而何为严重是不是可以有用人单位自行随意解释,答案是否定的。严重的评判标准,应在客观、公正的法律的框架内来判定,而绝非由用人单位随意解释并强加于劳动者身上;如果单位可以在制定制度,对于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纪哪些行为属于严重违纪,哪些严重违纪行为应开除并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等随意作出规定。劳动法的强制性规定将会通过单位任意制定规章制度的方式来合法规避,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将失去法律意义。
附:《劳动合同法》第五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㈥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应如何处理

建立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维持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回之间权答利、义务关系的需要。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规章制度的内容和制定的程序上都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承担如下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首先应承担行政责任,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应给予通报批评。
(2)民事责任。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补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赔偿的范围原则上应该是受害人的全部实际损失。

㈦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这个实际情况举例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关于员工试用期的规定。。根据新劳回动法规定:答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定试用期超过六个月的话就可以认定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㈧ 如何适用员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详细

如何适用员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案 情: 刘某系某包装公司的叉车司机,在2000 年2 月时经包装公司所在地的税务部门的亲戚介绍进入包装公司工作的。08 年 8 月 29 日,张某因违反单位的叉车司机工作流程及操作制度,其本应当叉入 8 件纸张却自作主张只完成 5 件任务即收工,因此导致包装公司的合作单位前进公司(与包装公司独立的上下线公司)的生产线停工怠产半个小时,造成经济损失,后来包装公司因此事而赔偿前进公司50000 元。事情发生后,包装公司要求刘某配合公司监察部门调查事件并做出深刻检讨,刘某以其是关系户单位不管把他如何为由一直拒绝包装公司监察部门的调查。08 年9 月 10 日,包装公司依据其季度员工考核情况,对包括刘某在内的七名员工根据公司规章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处罚并发出了《通报》,并将处罚通报予以通知了被处罚员工并且张贴在包装公司的食堂、宿舍、车间、办公室。《通报》中指出,刘某严重违反工作流程进行违规操作,给公司造成损失且在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拒不配合公司的调查工作为由,依据《行政管理制度》第31 条、36 条、43 条之规定与张某解除劳动合同。 包装公司作出辞退处理后,刘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继续回公司上班遭到公司拒绝。因按当地失业保险的相关政策规定即被开除的劳动者无法领取失业保险,刘某后通过其税务部门的关系户与公司负责人沟通,包装公司负责人于二个月后为刘某出具了《离职证明》、《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当然这个《解除劳 动合同通知书》的事由就改成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事由解除劳动合同。正因为此《离职证明》、《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而导致后来发生的劳动仲裁、一审、二审。 09 年3 月26 日,刘某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提出了如下几项劳动仲裁:1、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 3.1 万元;2、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代通知费 2000 元;3、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从2000 年2 月起到2008 年9 月欠发的加班费4 万元;4、请求裁决补缴2000 年2 月到03 年4 月的社会保险并补偿申请人10 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包装公司接到劳动仲裁的副本后,聘请本律师作为劳动仲裁阶段的委托代理人。本律师先期通过调解无效的情况下,通过积极的举证,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了十组证据并申请五位证人出庭作证,包括劳动合同、员工档案表及工资表、社会保险查询单据、处罚通报、公司的行政管理制度及叉车司机工作流程、公司组织员工代表讨论公司规章制度的会议纪要、公司叉车组几位员工的证人证言、公司监察部门的证人证言、前进公司的加工承揽合同及要求赔偿的函件、前进公司与包装公司达成和解的协议及收款收据。此外,代表公司提起了对刘某的反诉,要求刘某赔偿其因违反操作流程导致公司损失50000 元。劳动仲裁委员会认定包装公司以刘某因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而辞退其合法有效,以及刘某没有证据表明公司欠发其加班工资为由驳回了其要求支付加班费的请求,对于刘某要求补缴2000 年2 月到03 年4 月的请求也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驳回了刘某的 仲裁请求。刘某不服,起诉到法院,后法院一审、二审均与仲裁委员会裁决结果一致,均驳回了刘某的诉讼请求。 分析: 劳动仲裁委员会、法院的庭审焦点放在四个方面,即如何认定员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未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否还应当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加班工资的举证责任及认定,对 03 年前用人单位没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是否还应承担补缴责任(公司 03 年后为所有员工办理了社保,之前的没有办理)。双方的代理律师在各自组织举证的情况下,针对庭审的焦点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庭审辩论。本案例分析重点阐述如何认定员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这一个方面的问题。 一、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对此有规定的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主要有如下规定: 《劳动法》第25 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 35 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两种情况都是法律赋予单位对劳动者合法的管理权限、也是劳动者必须接受单位管理的义务。《劳动合同法》第4 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即劳办发[1994]289 号的第25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本条中“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可根据《企业职工奖励条例》和《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认定。 本条中的“重大损害”由企业内部规章来规定。因为企业类型各有不同,对重大损害的界定也千差万别,故不便对重大损害作统一解释。若由此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其规章规定的重大损害进行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 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4 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二、已经失效的《企业职工奖励条例》对违反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的规定: 《企业职工奖励条例》第 11 条规定: 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职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当分别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 (一)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没有完成生产任务或者工作任务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分配和调动、指挥,或者无理取闹,聚众闹事,打架斗殴,影响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三)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 (四)工作不负责任,经常产生废品,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损失的; (五)滥用职权,违反政策法令,违反财经纪律,偷税漏税,截留上缴利润,滥发奖金,挥霍浪费国家资财,损公肥私,使国家和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的; (六)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走私贩私、行贿受贿、敲诈勒索以及其他违法乱纪行为的; (七)犯有其他严重错误的。 第 12 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 因《企业职工奖励条例》虽然已经于2008 年1 月15 日失效,虽然《劳动合同法》第 4 条规定了公司依法制定规章制度的法律规定,但笔者认为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可适当参照《企业职工奖励条例》的第11 条、第12 条规定的来判断员工到底是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规章制度还是一般性违反劳动纪律。 三、如何认定 “严重违反劳动规章制度”与“一般违反劳动规章制度”。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明确规定:劳动者“重违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方可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对什么情况下即为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及如何判断用人单位依据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现行有效的法律却没有作出明确界定,这就要考虑根据综合因素来判断了。当然如果用人单位在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时,具体明确了哪些情形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对仲裁委员会及法院来说要做的工作就相对简单些了,只需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第 4 条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查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程序的合法性是否存在问题后即可做出裁决。 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可参考已经失效的《企业劳动者奖惩条例》第11 条规定的情况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员工的职务、工作性质、岗位、场所等)来综合制定合理性的标准来衡量“严重违反”还是“一般性违反”。一般来说,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制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情形主要包括:(1)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严重影响生产和工作秩序;(2)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机器设备、工具;(3)浪费原材料、能源,给用人单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4)工作态度不好,服务态度很差,经常与顾客吵架,损害消费者利益;(5)不服从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调动及工作安排;(6)盗窃、赌博、损公肥私、打架斗殴以及犯有其他严重错误而导致被治安处罚或者劳动教养的;(7)工作过程中存在违反操作工作职责或者操作流程,给公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当然,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及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情况来综合制定合理性的标准衡量“严重违反”还是“一般性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的标准很难衡量,因为用人单位各行各业千差万别,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员工的职务、工作性质、岗位、场所往往也各不相同。例如,某烟花爆竹公司规定,员工上班时间吸烟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该员工是在烟花爆竹公司上班,这样的规定合情合理,但如果该员工是在其他公司从事普通性工作的,这样的规定就存在一个合理性的问题了,仅据此规定而认定员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是很难获得司法机关的认定的。 四、用人单位以员工存在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合同具备的条件 用人单位若认为员工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话至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单位制作的规章制度必须主体合法。最好是员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且相应的工会也参与规章制度的制订。第二:单位必须依法制定明确具体的规章制度。即哪些纳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之中,哪些是一般性违反的规章制度。第二:单位必须将相关的规章制度书面告知劳动者或公示。 司法实践中,企业以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企业败诉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1、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根本没有规章制度; 2、虽有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内容不合法; 3、规章制度内容虽合法,却不经民主程序制定; 4、规章制度内容虽合法,也经民主程序制定,但没有向员工公示。上述四种情况中以第四种情况出现的情况较多,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而且规章制度的内容也符合法律规定,员工也确因违反规章制度并符合规定的辞退条件。但是,企业对员工作出辞退决定发生争议后,在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中,员工对规章制度的规定不予确认,认为企业没有采用任何方式予以公示;而企业又不能举证证明规章制度已经公示或告知劳动者。因此,仲裁和诉讼不能认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约束力,从而导致企业辞退员工没有依据,最终败诉。 五、律师在代理因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而辞退员工的案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用人单位对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而解除劳动合同负举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 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前一定要充分证据证明。从劳动仲裁和法院审理案件的角度出发,须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对多个证据要能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对员工违纪事实加以证明。 2、规章制度必须明确具体。用人单位在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具体明确哪些情形属于“严重违反”,哪些情形属于“一般性违反”。代理律师应当审查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看违纪员工是否达到严重违反的程度,如系一般性违反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者及时与劳动者进行和解。 3、要确保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必须把握其制作主体的合法性及程序合法性。比如,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告,或者告知劳动者。只有通过上述民主程序形成并告知劳动者的规章制度,才对劳动者具有约束力。建立了工会的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事先通知工会,并听取工会意见。 4、举证方面及诉讼策略方面,应当多方面进行。举证方面,针对员工违纪事实采用书面证据及言辞证据相结合的方式。虽然提供证人证言或者出庭作证的证人可能是用人单位的现有员工,但在没有更好的纸质化证据的情况下,多申请证人出庭作证也是一种方法,毕竟举证规则只是对证人的效力存在问题并不会因此而认定证人出庭无效。对于违纪员工造成公司损失的情况,作为公司的代理律师,应当提醒公司及时在劳动仲裁阶段就提出反诉,既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同 时也在诉讼策略上来对抗违纪员工提起的劳动仲裁请求。(湖南骄阳律师事务所:廖霄翔律师)

㈨ 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需承担什么责任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和法律相抵触,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该规章制版度无效。
制定规章制度时权,要应当征求职代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并进行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法律链接:《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热点内容
经济法的主体组合是什么 发布:2025-08-26 21:53:50 浏览:306
社会与法心有归期 发布:2025-08-26 21:52:31 浏览:528
法院开庭人多不多 发布:2025-08-26 21:43:59 浏览:703
就业必备知识劳动法ppt 发布:2025-08-26 21:42:53 浏览:4
2017国家信访条例 发布:2025-08-26 21:41:54 浏览:108
劳动法里有提到提成的吗 发布:2025-08-26 21:37:24 浏览:226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的 发布:2025-08-26 21:36:24 浏览:112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导读 发布:2025-08-26 21:35:32 浏览:356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论文 发布:2025-08-26 21:34:39 浏览:890
道德与法治心得 发布:2025-08-26 21:23:42 浏览: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