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卫生计生法规宣传

卫生计生法规宣传

发布时间: 2021-01-22 19:33:32

1. 如何搞好2017年的卫生计生宣传工作

卫生计生宣传一般就是策划和组织实施关于人口与计划剩余、家庭、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人口宣教中心隶属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负责全国人口宣传教育的技术支持,组织开展卫生计生广播、电视专题栏目的制作和播出,开展卫生计生图文宣传品的策划、开发与制作,组织开展公益性的卫生计生传播项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开展卫生计生社会倡导活动等。

2. 求一篇宣传计划生育的宣传稿~~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婚姻法修正案规定的第五项基本原则。1980年婚姻法根据我国宪法及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增加了计划生育原则,这是对1950年婚姻法的重大发展和补充。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人大会常会2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首次在基本法的层面上对计划生育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它与婚姻法中计划生育原则及其具体规定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落实。 一、计划生育的概念 计划生育指通过生育机制有计划地调节人口的增长速度,包括节制生育以降低人口增长、鼓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发展两个方面。 实行计划生育,是民族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夫妻、子女、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兴旺,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我国从总体上讲是一个人口发展速度过于快速的国家,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计划生育指的是节制生育,降低人口发展速度。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一个民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宪法》第25条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我国1980年婚姻法根据宪法这一精神,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写入,这对有效地调节人口的再生产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婚姻法》(2001年修正案)继续将这一原则保留在修正后的婚姻法中。 二、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 计划生育是我国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再生产的性质和我国的人口状况决定的。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对我国实现四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人类社会的生产包括两大类:一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人类社会的发展,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而两种生产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两种生产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口的生产从属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受物质资料生产的制约。人口的状况虽然不能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但却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或延缓的重要的影响作用。人口的过多或过少以及人口质量的偏低,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生活资料的生产。 历史上的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自己的特定的人口规律,社会制度的不同,人口生产的状况和特点也各不相同。 在资本主义以前,社会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均处于自然状态。自然条件对物质生产的破坏同样也破坏着人口的生产。如自然灾害、瘟疫等所引起的生产倒退和人口死亡等。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家私有制的矛盾,同样也表现在人口问题上。与经济上的竞争和生产上的无政府状态相适应,人口的生产也同样是无政府状态的。人口的再生产往往受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盲目的、自发的调节。 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对生产的破坏也同样破坏着人口的发展。每次危机都会造成大批劳动人口的死亡。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这就要求社会成员在人口生产上应当具有计划性。剥削制度主要是靠自然破坏来调节人口的(让一部分人死去),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允许这种现象发生的。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矛盾,当人口增长超过物质保障时,社会主义对此也无力承受。所以,必须使人口增长控制在社会物质条件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放前,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人口再生产处于盲目状态。人口生产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增长不快。解放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条件普遍改善了,人口出现了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局面,增长速度很快。这样就给国家的四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有着多方面的内在联系。为了正确处理生产和需要、积累和消费以及国民经济中的其他一系列的比例关系,人口必须有计划地、合理地增长。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同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调。这种状况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是当前我国人民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调节人口再生产,正确处理消费与积累,生产和需要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是家庭健康发展的需要 家庭作为人口再生产的社会形式,与婚姻家庭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计划生育必须通过每一个家庭实施,同时也与每一个家庭利益相关。 计划生育对家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子女从出生到有独立的生活能力,需要家庭的抚养和教育,子女越多,父母付出的财力和精力就越多,这必然会影响家庭的生活水平。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还不富裕,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2、有利于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 父母养育子女,花费的不仅是财力和物力,还有体力和精力。子女过多、过密,就会给父母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既影响父母参加社会工作,也影响父母健康生活。计划生育使子女减少,无疑有利于父母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父母以更多的精力去参加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 3、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父母的财力、精力毕竟有限。子女过多、过密,不可能得到充分、良好的抚育条件,子女受抚养教育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这不符合优生学的要求。而实行计划生育,则有利于这一矛盾的解决。 实行少生,就有条件做到优育。父母将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到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上,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孩子成长质量的提高。 人口素质的提高,不只是对孩子本人和家庭有利,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全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三、计划生育的内容 计划生育的目的,一是保证人口生产和社会经济水平的相协调,二是保证人口质量的提高。 为了贯彻《宪法》第25条的精神,《婚姻法》(2001年修正案)第2条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原则,并在第16条将实行计划生育规定为夫妻双方必须履行的义务。 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会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夫妻实行计划生育的内容、奖励与社会保障、不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法律责任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18条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第23条规定: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按照规定给予奖励。第41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18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我国目前的生育政策基本上是:提倡适当晚婚,贯彻“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方针,提高人口质量。 晚育,是对生育时间上的要求,已婚妇女年满24周岁后初育为晚育。 少生,是对生育数量上的要求,国家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优生、优育,是对孩子质量上的要求。 根据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颁布的本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其内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提倡和奖励生

3. 如何宣传计划生育"全面两孩"政策

为做好“全面两孩”的宣传工作,扩大宣传,提高群众对计生新政策的知晓率,可以利用专现属有微信平台“五优人口”,发布计生政策法规,普及健康卫生知识,传播家庭人口文化,为扎实、稳妥、有序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当前微信平台宣传重点包括: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全面两孩”政策的决策部署;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重大意义;优生优育知识;“关爱女孩”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政策法规等。

4. 卫生计生政策法规培训需要注意哪些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知识培训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在实行计划生育中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1、公民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2、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责任;
3、公民有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依法规范生育行为的义务;
4、公民有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的义务;
5、公民有协助政府开展人口计划与生育的义务;
6、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有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在实行计划生育中享有哪些合法权益?
1、依法生育的权利;
2、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权利;
3、获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和教育的权利;
4、获得避孕节育技术和生殖健康服务的权利;
5、获得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服务的权利;
6、获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的奖励、优待、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
权利和平等发展的权利;
7、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其人身权、财产权不受侵害的权利;
8、公民有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在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确成了“中国最大的难题”,在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吃饭、教育、就业等都成为严重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完善人口结构。而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提高人口质量,完善人口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坚持实行计划生育。
三、我国的现行生育政策是什么?
国家提倡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政策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四、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应当办理哪些手续?
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在怀孕三个月内主动到乡级计生机构办理生育登记,领取《第一个子女生育登记卡》。

5. 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您好!推荐您阅读利津县卫生计生局局长季谢美发表的文章《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卫生计生宣传教育工作》。 计生、卫生部门合并后,人口计生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顺应形势创新开展宣传教育,坚持“七个模式”,开展好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融入化模式 在宣传教育上要做到“四个融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是“融入平时”。坚持每季组织一次人口学校授课,每月党员学习安排一次婚育新风内容,每周计生干部入户发放一次婚育新风内容,每周计生干部入户发放一次宣传用品。二是“融入活动”。注重将宣传教育融入到基层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在元旦、春节、“5·29”、“7·11”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前后,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咨询服务、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展等活动,寓教于乐。三是“融入村组”。如组织育龄妇女制作计生宣传品,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四是“融入部门”。充分挖掘宣传、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的公共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婚育新风文化传播平台,形成强劲工作合力。 渗透化模式 做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把握好尺度。要善于在潜移默化中、在平常生活中传播计生政策方针和“世代服务”理念。为此,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渗透:渗透到有关部门的职责中去,并发挥其作用;渗透到全民性文化活动中去,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渗透到为民服务中去,寓教育于服务之中。要坚持普通教育与分层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力求渗透到位,入脑入心。 参与化模式 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离不开广大服务对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宣传教育作为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更加需要面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根植群众土壤的宣传工作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要建立完善“三个机制”,吸引广大干群和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宣传教育,即建立党委牵头、部门协调、依托社区、群众参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以项目运作方式管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完善以联席会议制度为纽带的部门联合督察指导机制。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带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宣传教育活动中来。 亲情化模式 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同样,其宣传教育工作也要充满人性和亲情,既晓之以理,更动之以情,通过情感交流、亲情互动,增强群众对“世代服务”的信赖和支持。对此,要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姐妹相称、一颗诚心办事、一切服务热情、一声祝福送行,用计生干部的真情实意、深情厚意去感染广大育龄群众,增强育龄群众的亲情感、温馨感和放松感。育龄妇女群体情感细腻且敏感,这就要求务必注重“细节、细心、细致”,真正营造出亲情化体验氛围,比如氛围环境要温馨自然、宣传标志要规范美观、基础设施要功能完善等。要充分发挥一人一事、一言一行、一草一木的宣传教育作用,实现真诚联动、真心帮扶、真爱服务、真情关怀。 多样化模式 当前,群众对卫生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载体和内容,并将其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一是宣传形式多样化。建立健全人口学校、宣传一条街、知识长廊、宣传栏、新型生育文化墙、生育文化广场、生育文化大院等形式多样的宣传阵地,做到宣传教育“遍地开花”。二是宣传载体多样化。积极探索运用网络、影视、多媒体课件等现代传播载体。三是宣传内容多样化。积极吸收和运用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来武装育龄群众的头脑,把思想育人与知识育人结合起来,做实、做优宣传教育工作。 按需化模式 就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群体和个体的不同需求进行宣传教育。以往的宣传教育模式“以我为主”,“我说你听”,既脱离群众,也与“世代服务”的要求不相符,很容易遭受“冷遇”。如新婚期、避孕期、更年期妇女群体的知识需求和接受心理差异大,笼统灌输自然效果欠佳。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除了需求获取计生政策、避孕节育知识以外,还想获取致富信息、实用技术等。因此,卫生计生宣传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当前群众的真实需求,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双四化”模式 一是“空中四条线”模式,指的是广播、电视、网络、电话四条线。要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设人口计生专栏;要挖掘现代传媒的宣传潜力,形成互联网、远程教育网、手机短息网宣传教育一条线;县、镇人口计生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热线电话,随时听取意见、答疑释惑。二是“地上四个一”模式,包括新型生育文化一条街、一个综合生育文化大院、一支计生文艺宣传队、一列宣传服务“直通车”。通过实行“双四化”模式,建立“四通八达”的卫生计生服务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实现信息传播的立体化和全覆盖,切实提升宣传教育效果。

6. 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是健康教育的内容吗

是的复。医疗卫生法律制法规目前涉及到社会医疗保障等制度,包括医疗健康卡的设立及应用等问题,与日常健康保健及治疗密切相关。但很遗憾这些有用的法规没有得到应有力度的宣传教育,以致大多数人压根儿不知道自己享有这项权利。实质上,这些都是健康教育的必须内容。

热点内容
南加州大学法学 发布:2025-07-01 07:22:15 浏览:533
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发布:2025-07-01 06:45:37 浏览:157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条例 发布:2025-07-01 06:44:51 浏览:485
社区法律顾问职责 发布:2025-07-01 06:39:14 浏览:809
对啦网经济法基础视频教程 发布:2025-07-01 06:32:15 浏览:972
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 发布:2025-07-01 06:14:41 浏览:32
品牌侵权律师 发布:2025-07-01 06:01:56 浏览:132
2020年最新行政法全文 发布:2025-07-01 05:59:46 浏览:844
刑法理论中的罪行法定原则 发布:2025-07-01 05:59:40 浏览:18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有 发布:2025-07-01 05:59:06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