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法规
1. 发垃圾短信违法吗 法律怎么规定的
违反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消费者回权益保护答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电信条例》、信息产业部(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移动通信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治理的通知》、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严打手机违法短信息的通知》等多部法律法规。
《电信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的信息;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 短信具有法律效力吗
1、短信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情况证明力不同。
2、针对本案。短信也是可以作为证据,如果没有其它证据来支撑这个短信内容的真实性,也是不会被法官采集的。
3. 手机短信能作为法律证据吗
手机短信作为间接证据,可以对案情进行佐证,而不能孤证定案。若要被法庭采信,要与其他间接证据保持一致,并形成完整、有效、严密的证据链。
4. 请教一个手机短信的法律知识
权利受到侵犯不应该保持沉默!如果你知道那个号码是谁的,可以直接到法院起内诉他,要求其停止侵权、容赔礼道歉、精神抚慰等;如果是不认识的人的,那么就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手机中的信息,或要求公安机关向电信运营商调取相关记录作为证据,公安机关会作出处理的。
5. 关于手机短信的法规!关于短信广告的法规!
到信息产业部网站上查询下吧
6. 手机短信可否作为法律依据
手机短信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其属于电子数据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专证据包括:
(一)当事属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7. 短信群发的政策法规
提供短信群发业务的公司都要经过电信运营商允许,经过资质审核并颁发专电信增值业属务经营许可证。已取得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公司的授权代理商也可以销售短信群发产品,但是如果个人或是公司私自利用短信群发设备(如短信猫)大量发送广告短信并通过其盈利,就属于未经电信部门许可的非法经营,会被追究责任。
8. 有关手机短信的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专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属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9. 请问手机短信的法律效力
目前我国法律上规定有以下七种类型: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无论是哪一类证据均应当具备客观、关联及合法三大性能。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调查人员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
评定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来使用,首先要考量手机短信是否具备证据效力,即手机短信亦应具备证据的三大性能: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1、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作为已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遗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证据的客观性要求手机短信必须真实的反映案件事实、手机短信的内容应当未曾受到过任何删改;
2、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到手机短信,因每一个手机号码均对应一个唯一用户,手机短信的收发只能在特定的两个手机号码间进行,在没有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两个特定的手机号码间的短信收发,可认定为两个特定的用户之间在特定的时间发生的通信行为;
3、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应当程序合法(指证据的来源、收集过程或提取方法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形式合法、主体合法(主要针对人证而言)。对于手机短信的来源,严格来说应推定审查以下内容:
(1)手机短信证据是否是客观真实的存在;
(2)手机短信证据收集的主体、时间、地点、过程、对象等是否合法;
(3)手机短信证据是否被他人非法输入和控制。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已具备了证据的关联特性,但因手机短信内容的易删改性以及来源的复杂性,而直接影响到对案件事实进行客观、真实的认定,在法无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如何判断手机短信的证明效力,就要靠主审法官利用自由裁量权来综合认定。
(9)短信法规扩展阅读:
从手机短信的合法性来看,要通过合法的入网手续后,合法使用手机,手机收到的短信是合法的证据。因此,符合下列情况,法院还是有依据将短信作为有效证据的。
1、保证手机短信不被删除,在手机储存空间或储存卡总保存。
2、将手机短信内容固定,可以请公证处的人员公证一下,摘成书面文字,进行公证,使其具有较强的证明效力。在公证时,公证机关应当机库手机的品牌,和型号,以便以后核查。这样提交的证据,对方要提供更强效力的证据才恩呢该推翻。多数情况下,公证机关的公证材料会被法院采纳。
3、提起诉讼后,将公证文书或将固定的手机短信证据交给法院,或有法官对手机内容进行检验,并当场制成笔录。做笔录时,同样应著名手机型号与品牌。除极少数款型的手机短信内容可以修改外,目前对大多数市面上出售的收集短信内容是不可修改的。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0. 手机短信能作为法律依据么
这个当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只不过需要完整的记录,不能单单只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