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藏传佛教汉地传法规定

藏传佛教汉地传法规定

发布时间: 2021-01-24 16:10:41

❶ 藏传佛教都有哪些派别是如何分的

是如何分的藏传佛教分成哪几大流派藏传佛教的派别有那些?它们信奉的神是谁?专藏传佛教中的属四大派别的区别??请问四川的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吗?藏传佛教有几个派别?黄教是怎么回事?藏传佛教:密宗 藏传佛教:音乐 藏传佛教:法器 藏传佛教:活佛藏传佛教的密宗是什么?藏传佛教密宗是几皈依藏传佛教密宗奇观书封面图案是什么??一些藏传佛教密宗的知识我想知道藏传佛教密宗的基本常识,要通俗易懂 glassb

❷ 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有何不同

藏传佛教,使用藏语书写的经典,是藏化的佛教!向来对小乘、大乘、密乘三乘的戒律格外重视内,容但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素食只为少数行者所受持。相比之下,汉传佛教的素食观实在很殊胜,自古以来的素食传统,不知饶益了多少众生。若能学习这种慈悲为怀的素食观,则可减少现今藏传佛教中的诸多过患。藏地许多活佛、大德的住处过于奢华。汉传佛教:使用汉语书写的经典,也就是汉化的佛教!虽有许多古代大德的论典与教言流传于世,也有许多寺院与佛学院,但像藏传佛教这样系统闻思修佛法的道场却极为罕见。佛法的见修至关重要,如果缺乏对见解和修行的次第引导,即使有修行之心,恐怕也难以找到入门之处。若能像藏传佛教这样树立起闻思修的体系,出家人一生的修行就会很有把握。
藏传佛教不论是在佛教教义,经典,佛像造型,传承体制上,还是在对百姓生产、生活等方面都与汉传佛教有很大区别!!

❸ 准提法、密宗、喇嘛教的关系

【第一】依现存之文献所见,在北周宇文氏统治时期来华的闍那崛多是最早将此咒译成汉语的译师。他在所译《种种杂咒经》中,即录有《七俱胝佛神咒》,亦即现代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准提咒。此外,玄奘也曾译出准提咒。 在他所译的《咒五首》中,也收有名为《七俱胝佛咒》的准提咒。

闍那崛多与玄奘所译的只是准提咒本身,并没有译出修持准提咒的方法或仪轨。在这方面,必须要等到唐高宗时的地婆诃罗与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与不空)来华时,才有具体的文献。其中,地婆诃罗所译的仪轨还不太完整,直到不空与金刚智的译本出现之后,中国才有比较完整的修持仪轨。因此,严格地说,准提法在中国,是要到开元三大士之时才正式出现的。

从开元三大士译出准提法的完整仪轨之后三百多年,直到辽道宗时,五台山金河寺的道殿撰出《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之后,中国的准提法传承乃有相当大的改变。

道殿这部书所创发的修法仪轨,内含法界真言、护身真言、六字大明咒与一字大轮咒,这些新增的真言是开元三大士所译的准提法仪轨中所没有的。而且,他在书中也宣扬华严思想,有意从事显密融合。这与开元三大士之纯粹站在密教立场的角度显然不同。可以这么说,开元三大士所译诸本是「印度式的准提法」;道殿这部书中所研拟出来的仪轨,则可称之为「中国式的准提法」。

【第二】下面我再谈一下日本准提法与中国准提法的差异:

(1)日本的准提法,源自开元三大士译本,而与中国辽代《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修法全然异趣。

(2)日本的准提法传承,主要存留在真言宗(东密与台密)之中,而中国自辽代以后,修准提法者多为显教徒。中国这种显密合修的特质与日本修法之纯属密教者显然有异。

(3)由于日本传承严守密教规矩,因此并未发展出像「准提忏法」一类的中国显教式仪轨。

(4)日本修法者颇重视准提佛母到底应属于「观音部」或「佛部」。东密小野流认为应属观音部,广泽流则认为应属佛部。对于这一归属问题,中国佛教徒似乎并不太注意。

(5)日本准提法观想的梵字,以本尊的种字「Bu」为主,并不观想(La)字。在真言方面,《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所提倡的净法界真言、护身真言、六字大明咒,都不在日本人的准提法仪轨之中。倒是在作为修法辅助之「散念诵」诸咒中,有「一字金轮咒」。此咒即《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所倡念的「大轮一字咒」。

【第三】藏密是一个非常好的法门,有其扎实的修法,且理论基础非常深奥。〔真言宗的教师及作者们曾批评说藏密里的无上瑜伽不是佛陀的教法〕这是见仁见智,不予置评。一些未了生死之人,妄谈佛之究竟义,实有欠妥当。

法门本无高下,应机为高,众生随缘各得解脱法。

❹ 藏传师父不能到汉地传法吗

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73号

《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已经2006 年5月1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 年1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向巴平措 2006 年9月19日
第四十一条 宗教教职人员离开其所在宗教活动场所在区内外出修行,需持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证明和《宗教教职人员证》,到修行点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宗教教职人员修行期满后,应当及时返回原所在宗教活动场所。
第四十二条 我区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区外从事宗教活动,需持邀请函向宗教教职人员所在地的地区(市)行署(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收到地区(市)行署(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后,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与外省(区、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协商,并自收到报告后的3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邀请外省(区、市)宗教教职人员到我区从事宗教活动,应当由我区宗教团体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与外省(区、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协商,并自收到申请后的3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四十三 条我区宗教教职人员跨地(市)学经,应当获得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的地区(市)行署(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批准,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我区宗教教职人员到外省(区、市)学经,以及外省(区、市)宗教教职人员到我区宗教活动场所学经,应当经过双方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协商同意。
学经期间,宗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规章制度,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 邀请境外宗教教职人员到我区进行访问或者宗教学术交流的,应当由自治区宗教团体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会同自治区外事部门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审核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经批准到我区的境外宗教教职人员,应当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外事部门的管理。
第五十三条 宗教教职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备案跨区域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建议有关的宗教团体取消其宗教教职人员身份。

❺ 为什么藏传佛教上师不能来汉地弘法

国家对气功宗教管理很严格。因为西藏是自治区,而且向来流行佛教,所以政内策就比较宽松。但是容我们汉地是管理很严的。庙里面开法会,比如万佛忏法会、浴佛法会,那都不讲课的,而且每年举行的,所以登记审查也比较方便。如果对居士讲经说法,更是要审查审查,所以很麻烦也不容易审批。所以不管是哪里的法师,到了汉地都不能随便弘法。

❻ 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有哪些区别

那么,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什么不同? 一、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点,如承认四法印,饭依三宝,四众弟子都按律部规定受戒,发慈悲心,抑恶扬善,以正见破除三界烦恼,追求解脱苦与苦因等等。 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点,如利益众生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以六度修福慧资粮,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无二正见破障,追求不同于小乘教的不住二边涅磐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大同中的小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唐代虽然译过一些密经,但都属下部密,而且早已绝传。有人将净土宗划为密宗,但从教义上衡量,这种观点恐怕难以成立。藏传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传佛教独有的密法是无上密,所谓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无上密中才有,因为下三部密中虽有多种成就的修法,但都没有幻身和光明识的修法,而即生成佛却离不开这两种双运成就。 二、藏传佛教各派都以龙树中观见为主,虽然各派对中观二谛义的理解方面有千差万别,但没有一个尊唯识见者。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面认识中观真理。汉传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都持中观见,唐玄奘师出唯识宗门,故在东土弘扬法相唯识学,对唐以下的汉传佛教影响极大;六祖《坛经》解说事理契合中观,但后期禅家轻视经教,虽言重理,但不学经论而所得之“理”,也很难说清是什么样的“理”。现在的汉传佛教大部分是净土宗,净土家认为:理深解微,末世断惑证理甚难,乘佛愿力,往生净土为易行之道,因此,不习中观唯识之理,只诵经典、佛号求往生。由于这些原因,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事理二谛的见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三、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信众的生存条件、生活习俗不同,因此,在饮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风格、信仰习俗、信众的心理素质等众多文化内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❼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藏传佛教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在佛教的修行方式与戒律上,两者并不相同,也无直接必然的关系。而从大乘佛教的判别来看,藏传佛教密教与大乘佛教显教显然是相对的。
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西藏地区、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教派起源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 ,也就是 "雍仲本波佛法”(简称"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2013年7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课题。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在藏传佛教的教派中,不单单是宁玛派,连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也都在运用着 “本教” 中的世间本教仪轨,包括、医学、天文、历算、招财、招寿、替身仪轨、烟供等等,“本教”仅仅在烟供、荟供、火供等方面的各种仪轨就超过了五百多涵,其内容也非常广泛丰富。
我们现代藏民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民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民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
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本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藏人自己都不了解。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 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就连很多藏人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但此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据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藏民族在青藏高原的发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经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历史了。那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久远古老的藏民族文化,它的源头究意在何方?”答案是: 就在西藏古老的本教!
在阿里 “穹窿银城” 城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120多组古代建筑遗迹,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铁器、骨雕,昭示着这里曾是一个繁荣和发达的聚落、这里还发现了大片的土葬古墓群,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丧葬习俗迥然不同,在这里的出土的青铜双面的本尊雕像,其风格也与现代藏传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这一切都说明,在印度佛教传入之前,在所谓的西藏正史之前,青藏高原就早已存在着一个辉煌的文明,这个文明就是“古象雄文明”。本教远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在七世纪之前,藏地象雄地区的所有天文学家、教育学家、译师、医师、卦师、算命师、风水师、以及有文化的学者等等都可称为“本波”,当时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称为 “本教”。“本教” 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宗教信仰,而是藏民族的文化体系、哲学思想、文明礼仪、民风民俗、民族精神和社会教育。
“本教”的经书文献资料多达几千部之多,仅大藏经《甘珠尔》就有一百七十八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内容涉及佛学、哲学、逻辑、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工程等领域,是总汇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识的网络全书),丹珠尔有三百九十多部,这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献和经典的总结,相当于古象雄时期藏地的全景式网络全书,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习俗、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在《雍仲昌盛法界经》中开示说:“语句多如恒河沙,但千言万语终归不二法。” 意思就是无论传授多少法门,多少了义法和不了义法,从所叙内容而言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我们的本性,除了本性别无佛,除了本性别无法,这就是不动摇的意思。救度即是如果你学习它,了解它,就会帮你解决困惑、烦恼、自我和无明,因为它强调的是无我、无私的爱心,反对我执。“本性无我” 就是本教的最高境界。
“雍仲本教”(简称本教)起源于古象雄(现西藏阿里地区)冈底斯神山一带,是以显、密、大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人,导人向善,有着自己圆满成佛窍诀的佛陀教育,也是中国西藏最古老的佛法,至今已有一万八千年的历史。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 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古象雄文化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雍仲本教” 就是以人为 “本”,将一切有情众生都作为普度的对象,令世人破迷开悟、断障除惑、解今生来世之苦、获得究竟圆满解脱的大乘佛法。
“雍仲本教” 创造了很多个藏文化的最初,例如生活民俗、礼仪规范、天文历算、藏医、藏文、宗教信仰、政教制度,以及歌舞绘画艺术等等,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源泉!
教义
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传承各异、仪轨复杂、像设繁多,是藏传佛教有别于汉地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显宗说一切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四宗中以中观为最发达。龙树一系的论典以“正理聚六论”为中心,经过宗喀巴的倡导,中观应成派月称所著的《入中论》最受推崇,成为中观论著的代表作。《现观庄严论》与《入中论》两书汉文未译,而龙树的《大智度论》藏文未译,因而成为藏传与汉传佛学之一重要区别。西藏密教一般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四部,而各宗派多以无上瑜伽部的各种教授为主要修行法门。

传承
藏传佛教的传承方式既有师徒传承方式,如宁玛派、噶举派、噶当派;也有家族传承方式,如萨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为基础的家族传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还是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合一”是喇嘛教的另一大特点。历史上,藏传佛教的多数派别都和一定的政治势力(包括地方实力集团或家族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这一制度在吐蕃赤祖德赞赞普时初见雏形,至萨迦派时正式确立,其后不断完善,待格鲁派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权后而达鼎盛。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时废除。

学制
藏传佛教传习和修证的处所分为讲道院和修道院两种,也有综合者。较大的寺院都有规定学制。各派各寺的规定不完全相同。如格鲁派哲蚌寺郭莽札仓规定:因明五年,般若四年,中观两年,俱舍四年,戒律一年,必须循序而进。戒律学完之后统称噶仁巴(经学士),其出路有三:1、少数申请应试格西学位,2、自由讲学或闭关修持,3、入密宗学院继续深造。

寺院
藏传佛教的寺院规模大小不一,小者只有数人,大者多至七八千人。大寺院一般由经堂、神殿、做为辩经场所的林苑、印经院,若干活佛拉章、僧舍、执事者的办事处、仓库、招待施主的客房、牲圈等等组成。寺院在旧西藏往往是一个地区的宗教、文化乃至经济、政治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要的寺院依其重要的程度分别规定为国家级、省级、县级的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文革期间许多寺院受到严重的破坏, 1979年以后由政府资助和信徒群众自愿集资逐渐恢复。

文献
藏传佛教的文献极为丰富。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其中《甘珠尔》包括显密经律,主要为佛教的原始经典,《丹珠尔》为论藏,系释迦牟尼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
五大支派

宁玛派
宁玛派(rnying—ma—ba)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宁玛”(rnying—ma)藏语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故称为“旧”;其法统与吐蕃时期的佛教有直接传承关系,历史渊源早于后弘期出现的其他教派,故称为“古”。通称“旧译密咒派”。它是最早传入西藏的密教并吸收原始苯教的一些内容,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藏匿的经典。由于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
宁玛派早期是无固定的寺院、僧人组织和系统性的教义。严格意义上的宁玛派是11世纪时“大素尔”索尔波且·释迦迥乃(1002—1062年)、“小素尔”索尔穷·喜饶扎巴(1014—1074年)、卓浦巴(本名释迦僧格,1074一1134年)三素尔建立寺庙并有较大规模的活动时才形成的。隆钦巴尊者(1308—1363年)通过《七宝藏》、《四部心要》、《三休息论》等名著,对宁玛派的教理及时进行了精细的整理和阐扬。到16、17世纪才有较具规模的寺院,后来在第五世达赖喇嘛支持下得到较大发展。近代的麦彭仁波切(不败尊者)(1846—1912年)对显密教理做了极多的阐述。
宁玛派著名的寺庙有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四川的噶托、竹庆、白玉、协庆等寺。宁玛派14世纪就已传播到不丹、尼泊尔;近代来,印度、比利时、希腊、法国、美国等都建有宁玛派寺庙,并不断出版有关教义著作。
宁玛派僧徒可以分两大类:第一类称阿巴,专靠念经念咒在社会上活动,不注重学习佛经,也无佛教理论。第二类有经典,也有师徒或父子间传授。某些地方对僧侣的要求不甚严格,可以娶妻生子。
宁玛派的传承主要分经典传承和伏藏传承两部分。14世纪后,经典传承即不见史载,由伏藏传承取而代之。伏藏为前弘期时莲花生等密教高僧埋藏的密教经典法门,后弘期时发掘出来弘传于世。藏传佛教各宗派都有伏藏,但以宁玛派最为重视,有南藏、北藏之分,《大圆满法》即为该派独有的特殊伏藏法。该法主张“体性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
宁玛派的教法主要为九乘三部。九乘即声闻、独觉、菩萨等显教三乘,事续、行续、瑜伽续等外密三乘,摩诃瑜伽(大瑜伽)、阿鲁瑜伽(随类瑜伽)、阿底瑜伽(最极瑜伽)等内无上三乘。其中的阿底瑜伽即“大圆满法”。宁玛派最为注重修习心部的大圆满法,主张人心本自清净,三身圆满,不假造作,本自现成,修习的关键仅是消业净习,即可契证本性,圆满佛事。
自五世达赖开始,历届西藏地方政府,每逢战争、灾荒、瘟疫等,都要请宁玛派僧人作法禳解,宁玛派高僧曾一直作为噶厦政权专门祈祷师,负责占卜问卦。如今,红教不仅在中国藏区传播,在印度、尼泊尔、不丹、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也有分布。

萨迦派
萨迦派中的“萨迦”(sa—skya)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因该派的主寺——萨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
萨迦派有血统、法统两支传承。元代以后,萨迦派内又出现俄尔、贡噶、察尔3个支派。
萨迦派的重要寺院还有四川德格的贡钦寺,青海玉树的结古寺、称多县的示藏寺,西藏林周的那烂陀寺,今锡金境内的结蔡寺等。
萨迦派采用款氏家族世代相传的传承方法。13世纪中,萨迦派发展成具有强大政治势力的教派,有过著名的“萨迦五祖”。代表人物有萨迦五祖。初祖贡噶宁波(1102?一1158年)、二祖索南孜摩(1142一1182年)、三祖扎巴坚赞(1147一1216年)、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一1251年)、五祖八思巴·追坚赞(1235一1280年,萨迦班智达侄子)。1244年,萨迦班智达应蒙古皇子阔端邀请赴凉州会谈,为元朝统一西藏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领总制院事,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1267年西藏建立萨迦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在元中央王朝的支持下,萨迦派势力大增,其寺院及势力波及到康区和安多各地,对元朝皇室亦有重大影响。与此同时,萨迦派内部的矛盾亦逐渐发展,1324年,萨迦寺分成细脱、仁钦岗、拉康、都却4个拉章,各领属民、土地。1351年,萨迦派在西藏的掌权地位被帕竹噶举派的大司徒绛曲坚赞取代,萨迦势力日渐衰落。明成祖时,封萨迦首领为大乘法王,萨迦派仅保有萨迦附近一小片领地,其首领称萨迦法王。明朝中期,其他3个拉章传承断绝,都却拉章则再分为彭措颇章和卓玛颇章两房,延续至今,萨迦法王由两房的长子轮流担任。现今的萨迦法王在美国居住。
萨迦派在显教方面注重经论的翻译及辩经。显宗方面有两个传承,一个倡导唯识见,传授法相学;一个主张诸法性空,传教中观应成学说。密教方面有萨迦十三金法(《十三种不越外围之金法》), “道果法”是最独特的教法。“道果”法认为,修习佛法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舍去“非福”(“恶业”、做坏事)。专心于行善,来生即可投生三善趣之中。第二层次是断灭“我执”(“我执”指执于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事物)。“我执”一断灭,烦恼苦痛便无从生起,人也可从流转轮回的痛苦中得以解脱。第三层次便是除去“一切见”。一切见指“断见” (指片面解释“宇宙万物皆非实有” )和“常见”(指一般人的见解)。萨迦派认为,要防止“断见”、“常见”,走中道,这样才能达到智者的境界。
萨迦派对藏族文化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元代帝师达玛巴拉在北京召集藏、汉、印度、北庭名僧用梵文原本对勘藏汉文佛教大藏经典,历时3年撰成《至元法宝勘同总录》。这为《藏文大藏经》的编定和刻印打下了基础。萨迦寺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中藏书最为丰富的一座寺院。另外,萨迦派于1550年在四川德格贡钦寺设立了德格印经院,是藏区最著名的印经院。专门刻印藏传佛教经书、历法和医学等千多种典籍,对保护和弘扬佛教起了重要作用。

噶举派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噶举”(bkav-rgyud),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创立者先后有两人。一是琼布朗觉巴(khyung—po—rnal—vbyong—pa,990—1140),一是玛尔巴译师。因该派僧人按印度教的传统穿白色僧衣,故称为白教。
这一派支系众多,有达波噶举和香巴噶举两大传承。达波噶举系统的创始人是达波拉结,但渊源却可以追溯到玛尔巴、米拉日巴师徒。达波拉结是米拉日巴的上首弟子之一,1121年,在达布建冈布寺,收徒传法。他融汇噶当派的《道次第》和米拉的《大手印》教授,写成《道次第解脱庄严论》,逐渐形成独特的风规,而成“达布噶举派”。后来,达波拉结的众多门徒发展出更多的支系,通常有“四系八支”之称,遍布于藏区等地,至今未衰。达波噶举中的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兴起后,噶举派中仅有止贡、噶玛、达隆、主巴四支系保有一定势力。香巴噶举系统的创始人是琼波南交巴,故也称琼布噶举。因琼波南交巴在后藏的香地区(shangs)广建寺庙,传法讲道,故称 “香巴噶举派”。
噶举派主要寺院有西藏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噶举派主要学说是月称派中观见,重密宗,采取口耳相传的传授方法,曾融合噶当派教义。修习上,噶举派注重修身,主修大手印法。大手印有显密之分。显教大手印为修心法门,修的是空性大手印,它要求修行者心住一境,不分别善恶美丑,以得禅定。密教大手印为修身法门,密宗大手印则以空乐双运为道,分实住太平印、空乐大平印和光明大手印等。大平印修身的方法有四种,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人体呼吸、脉、明点(心)的修炼,而达到一种最高境界。

噶当派
创建于1056年。藏语“噶”指佛语,“当”指教授。通俗说法是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教道理。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时期从印度迎请过来的著名佛教大师阿底峡,热振寺是噶当派的主寺。该教派以修习显宗为主,主张先显后密。
在噶当派传承中,形成了三个主要支派:教授派、教典派、教诫派,并各有自己所依的典籍和教义。13世纪晚期,一位名叫泅丹惹迟的噶当教典派僧人,把噶当派的纳塘寺搜集保存的大量藏译佛经编订成《甘珠尔》、《丹珠尔》。这就是在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文《大藏经》最早的编纂本。
噶当派由于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因而对藏传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响。噶举、萨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噶当派学习。而格鲁派则是直接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建立的,故有“新噶当派”之称。此外,藏传佛教中一切大论的讲说,也都源于噶当派。15世纪时格鲁派兴起后,因格鲁派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原属噶当派的寺院,都逐渐成了格鲁派的寺院,噶当派从此在藏区隐灭。

格鲁派
格鲁派(dge—lugs—pa)中的“格鲁”一词汉语意译为善规,指该派倡导僧人应严守戒律。又因该派认为其教理源于噶当派,故称新噶当派。由于此派戴黄色僧帽,故又称为黄教。格鲁派既具有鲜明的特点,又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后来居上,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派别之一。

该派奉宗喀巴大师(1357一1419年)为祖师。宗喀巴于1402年和1406年分别写成《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创立格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首次举行祈愿大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北兴建甘丹寺,并自任住持,这是格鲁派正式形成的标志。后来,该派势力逐步扩大,修建了以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为代表的寺院。清代以来,格鲁派寺院有了很大发展,除拉萨三大寺外,扎什伦布寺、昌都寺,青海塔尔寺、隆务寺、佑宁寺,甘肃拉卜楞寺、卓尼寺,四川格尔底寺、甘孜寺,云南中甸的格丹松赞林寺,北京雍和宫等也都是格鲁派的著名大寺院。
活佛转世制度的采用是格鲁派走向兴盛的转折点。清代格鲁派形成达赖、班禅、章嘉活佛(内蒙古)、哲布尊丹巴(外蒙古)四大活佛转世系统。
格鲁派的佛教理论继承阿底峡所传的龙树的中观应成派思想,主张缘起性空。所谓缘起,即待缘而起,也就是说一切法的产生均有原因;性空则是自性空的略写,一切法均无自性,从缘而起,这便是缘起性空。修行上采取“止观双运”的修行方法,止观兼重,即主张止住修、观察修两种轮次修习。格鲁派认为,修止就是把心安住于一境,如果得到轻安之感,即是止的本体;修观就是通过思维而得到轻安之感,此为观的本体。修习应止观相互配合,由止到观,由观到止,反复交替双运,而达涅槃。格鲁派认为戒律为佛教之本,因此重视一切微细教法,要僧人以身作则,依律而行。在显密两宗的关系上,格鲁派则强调先显后密的修习次第和显密兼修的方法。
格鲁派寺院组织严密。较大的寺院一般分寺院、札仓、康村三级,而且各有管理组织,执事人员实行任期制,各司其责,重要事务则会商决定。学经制度健全。有系统的佛教教育体系和学位制度,规定显密并重,先显后密,注重戒、定、慧三学并习的学经程序。同时格鲁派寺院还重视文法、修辞、工巧、医药、历算等学科,对藏族思想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❽ 藏传佛教和中土佛教的区别!~~详细介绍

一、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点,如承认四法印,皈依三宝,四众弟子都按律部规定受戒,发慈悲心,抑恶扬善,以正见破除三界烦恼,追求解脱苦与苦因等等。
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点,如利益众生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以六度修福慧资粮,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无二正见破障,追求不同於小乘教的不住二边涅盘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大同中的小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唐代虽然译过一些密经,但都属下部密,而且早已绝传。有人将净土宗划为密宗,但从教义上衡量,这种观点恐怕难以成立。藏传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传佛教独有的密法是无上密,所谓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无上密中才有,因为下三部密宗中随有多种成就的修法,但都没有幻身和光明识的修法,而即生成佛却离不开这两种双运成就。
二、藏传佛教各派都以龙树中观见为主,虽然各派对中观二谛义的理解方面有千差万别,但没有一个尊唯识见者。唯识学研究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面认识中观见,唐玄奘师出唯识宗门,故在东土弘扬法相唯识学,对唐以下的汉传佛教影响极大;六祖《坛经》解说事理契合中观,但后期禅家轻视经教,虽言重理,但不学经论而所得之“理”,也很难说清是什麽样的“理”。现在的汉传佛教大部分是净土宗,净土家认为:理深解微,未世断惑证理甚难,乘佛原力,往生净土为易行之道,因此,不习中观唯识之理,只诵经典、佛号求往生。由於这些原因,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事理二谛的见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三、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由於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信众的生存条件、生活习俗不同,因此,在饮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风格、信仰习俗、信众的心理素质等众多文化内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藏传和汉传佛教之间虽然有以上这些不同点,但二者既然都是佛教,在根本教义方面没有什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在本质上没有什麽不同。不同点,只表现在非本质的表面现象方面。

❾ 密宗修持法要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佛教法师释觉修注:归依本师释迦牟尼佛!归依阿弥陀佛!归依金刚上师!归依观世音菩萨!对于当前的藏传佛教,主要是密宗的修持法,汉地有许多人修持!但误解的很多!乱了极大的混乱!现在有个生根活佛作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其中谈到密宗男女双修的问题,大多在社会上表现出的是魔性,不是佛教的内容!请大家注意!因此极有参考价值!现在转发全文如下: 作者 生根活佛 这几天有很多网友、博友、居士向我提出同样的一个问题,他们的意思如下:“现在很多西藏的喇嘛来到汉地传法,这是一种法喜充满的事情,但是有些喇嘛,确实做得不对,男女双修的方法来欺骗很多女人,破坏家庭,在汉地做了不可思议的造业,请问活佛五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叫做喇嘛?西藏喇嘛可以结婚吗?出家人可以还俗吗?修密宗的可以结婚吗?男女双修的方法是如法吗?请指示!”关于这方面很多网友、博友、居士、弟子问了很多遍,我也陆陆续续地回答过。对于这些人的请求,我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答:喇嘛是藏语,它的含义很深奥,“喇”是轮回和涅槃的怙主,就是智慧至高无上的意思。“嘛”是为一切众生犹如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一般慈悲,就是慈悲至高无上的意思,这样至高无上的人,叫做“喇嘛”。对于西藏文明不大了解的人,会说西藏的喇嘛和汉地的和尚是一样的意思。实际上,本来并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称为喇嘛的,称为的喇嘛不一定是个出家人,因为在家的喇嘛也有。另外,给自己传教佛法的师父也叫做喇嘛,现在汉地喇嘛被称为上师,就是无上师父的意思。喇嘛不是有地位和有学问而叫的,而是有较高修养而能率众修行高僧的尊称。出家人不一定是喇嘛,喇嘛不一定是出家人,所以,从表面上看起来出家和喇嘛是分不清楚。按佛经来讲,出家人可以穿三件僧衣,不是出家人不允许穿三件僧衣,但可以传教佛法,就像汉地在家的师父。目前有些藏族喇嘛不是出家人,但同样的穿三件僧衣,打着佛的旗号,到处去骗人,所以这方面比较乱,但不是藏传佛教乱,而是信徒们乱。这方面大家应该多了解才对,不能盲目地评价和信任。在藏地出家人叫做“让秀”,是正确的称呼,出家的男人受#1二十五戒的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现在内地和国外,见到藏地穿僧衣的人叫做喇嘛,这是错误的观点。 答:关于西藏喇嘛结婚不结婚的问题上很多人说法不同,现在很多人说:“藏传佛教里面黄(格鲁),花(萨迦),白(噶举),红(宁玛)四大教派,只有宗喀巴的黄教是不许结婚的,其他的都可以”。在藏族自己的心里没有什么黄、花、白、红、黑的说法,这些都是翻译人的错误,按照藏族的说法,藏传佛教分为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格鲁教,还有苯波教等五大教派。宗喀巴的教派叫格鲁教,过去格鲁教比较重视戒律,因为他们显宗为主,但不能说他的继承人都是受戒的出家人。实际上,对戒律的遵守五大教派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关于西藏喇嘛结婚的问题方面我在《喇嘛的戒律》里已经讲明白了,但我这里还是详细地讲一次。现在内地和国外打部分的心中喇嘛可以结婚,而且可以生孩子,结了婚以后也可以再去当喇嘛。 而且有些人说:“喇嘛可以结婚,藏地的活佛都有老婆的,而且他们的对象在寺院里有很高的地位”。这些都是不了解藏文化的缘故。因为,喇嘛和活佛都有两种,出家的喇嘛和活佛,也有在家的活佛和喇嘛。出家的活佛和喇嘛他们从小就进入寺庙,在寺庙里学佛修心,接受出家人的戒律,他有资格穿僧衣,并且他的地位很高,相当于汉地的方丈和住持人,这些喇嘛和活佛在老百姓的心里也有很高的地位,从内心中崇拜他们。还有一种是在家的活佛和喇嘛,他从小就没有进入寺庙,也没有接受戒律,这种活佛和喇嘛可以结婚生孩子,他还是活佛,也是喇嘛,但他们不是出家人,按佛理来说,没有资格穿僧衣,一般藏人叫他‘在家修行人’,近些年汉人将他们称为 ‘瑜伽大师’,这些活佛和喇嘛可以去居士庙里当主持。有些活佛和喇嘛是掌握权利,搞政治的人,他有很高的地位,就像皇帝一样,老百姓也崇拜他们,他们的妻子在当地也有很高的地位。另外一种是很特殊的活佛和喇嘛,他们在寺庙学佛修心,但他不愿意拥有地位和权利,更不愿意参与政治和管理寺庙事务,就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别人做,让别人来当寺庙住持。他们都很谦虚,很爱学习,思想很单纯,生活很朴素。有些喇嘛和活佛长期在山里,一般不接触俗人,不追求名誉,也不希求财物,不接受很多供养和弟子,这些活佛和喇嘛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佛,实际上真正的活佛和喇嘛就是他们。 答:按照藏传佛教的教义,出家的喇嘛不可以结婚,和汉地和尚一样,都要接受戒律。藏地一般居士是受五戒,出家人要接受25条沙弥戒,比丘戒2# 250条戒,比丘尼360条戒律。一个真正的修行人,除了接受250条比丘戒以外还有菩萨戒360条,再加上密宗5大誓言和14条誓言都要接受,并且必须严格执行。对违反这些戒律的人叫“还俗”,出家人还俗是自由的,谁也管不了,只有因果报应来收拾。藏传佛教寺院的规矩是,你还俗了以后再也不能进入寺庙当和尚。不管他是地位多高的喇嘛与活佛,还是再能讲佛法的法王,只要他还俗了,藏族人们都认为还俗的人业障太重,来世只有下地狱以外没有别的去向,认为很可怜!还俗的标准是,出家人本来戒掉女色之人,如果你沾染女色一次之后,你穿僧衣也没有用,你已经还俗了,你是佛教界的罪人。但在社会上有权利的活佛与喇嘛还俗的话,同样是佛教界的罪人,但人们不敢说,从心里崇拜的地位落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答:修密宗的人也有两种,出家修密和在家修密,修密宗的出家人不允许有妻子,在出家的戒律基础上修密宗的话,修得比较快。在家修密宗的人,他可以结婚,就像内地居士。但他们没有资格穿僧衣,在家修密宗的人,他们自己也有瑜伽士的衣服。但现在确实有些藏族在家修密人穿着僧人的衣服,打着喇嘛的旗号,借口修密,欺骗女人的感情和财物,可以说他们都是骗子,不是真正的藏族出家人。现在江湖上混乱的在家修密的人,留下长头发和胡子,穿着僧人的衣服,打着僧人的旗号,显现一些普通的鬼通,骗人收财的人很多,愚痴的信徒跟随这班人,迷惑地学鬼通,最后神经叨叨。这些修密人永不成就佛。我们要知道,出家人不能留长头发、胡子和指甲,也不能显神通,这些都是他们的戒律啊! 答:按显宗来讲,男女双修的方法是不如法,因为男女性交叫做邪淫,邪淫是十大恶劣的行为之中第三;显宗的四大根本戒里也是第三,所以我们看出来佛陀对邪淫非常重视,而且再三地强调众生戒掉邪淫,因为邪淫的罪过很大。在密宗最高法门来讲男女双修的方法也是不如法,因为,密宗最高境界没有男女分别,也没有双修和不双修的概念。但有些密宗圆满次第的教法之中,确实有男女双运的方法,这种方法有甚为深奥的义理蕴含其中,它绝不是世俗男女淫欲行为。此法是针对两种人: 其一,刚强过度罪恶极大之人,史书中记载,很多高僧传教佛法时遇见十恶不赦之人(妖精、魔鬼、罗刹、外道),这些人毁灭佛法,伤害众生,做些天地不容之事,为他们发慈悲心也不接受,讲一万个道理也不改变,度化这种人,只有两种方法,应用和处决。 应用:十恶不赦女人的弱点是欲望,那些高僧抓住与应用她们的弱点而度化,所以男女双运方法来接近她们,让他们进入佛门,变为修炼佛法的空性母,最后修炼证果而变为佛母的。什么样的高僧可以男女双运呢?在俗人眼前能表演,空中的彩虹收回自己的身上;撒出的尿,收回原地;身躯在阳光下没有影子;在你的眉间滴一滴水珠,当水珠能流到你鼻尖;在空中盘坐;身体能变为动物之类的高僧可以的,除外之人,男女双运的话,男女两人一闭眼(死亡那天)就会堕落金刚地狱的。 处决:十恶不赦的男人都嗔恨心强大,无法引进佛门,留下来的话,人类带来灾难,所以,高僧们将慈悲和空性无二的力量来处决他们,把他们的灵慧转移到好的地方,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最后让他们修炼证果。什么样的高僧可以处决呢?在俗人眼前能表演,杀死的动物,能复活过来;从空中取宝刀;杀死的身躯上出现彩虹;砍掉自己的脖子,此后自力连接起来;最起码,念破瓦法,打开他人中脉的高僧可以的,除外之人处决的话,一闭眼就会堕落十八层地狱。 其二,执著贪欲之人,有些密法认为压制与逃避并非根本解决的办法,而且要面对现实,那么,我们将一切的概念和观点要转变,所以密宗里有转五毒为五智的方便道,能依一切烦恼为道。这些道理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样的人能够烦恼转为佛道呢?仇敌拿起刀来刺杀你的时候,自己一点嗔恨心也没有,将仇敌能转为佛,刀转为智慧;有人给你尿屎时,一点肮脏心也没有,将屎转为会供食品而吃,将尿转为甘露而喝等;有人给你,亲妈身上剁下来的肉,你同样没有肮脏之心,将妈肉转为食品而吃等,将贪、瞋、痴、嫉妒、骄慢是污染都转为佛道而修炼的话,你可以进入男女双运法。 大家要知道,密宗转变法不是自己想想出来的,而要证悟正见,不是疯子做法,密法的根本不能缺少菩提心和空性二法。现在末法时代,几乎见不到这样的高僧,有些高僧确实有这样的境界,但他们隐身不显,今天社会上所显神通而男女双运的僧人都是魔鬼穿袈裟之人,希望大家远离,不要造下地狱的恶业。 佛法的修行分为出家与在家修行两类。出家人要求是完全断淫的,比丘戒律中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无论如何,出家僧人是绝对不可以结婚的,否则就坏失了戒律——解脱的根本。在家的居士的根本戒里也讲过邪淫,所以在家居士自己的戒律不能坏失。现在江湖上混的白衣瑜珈师,他们和你们一样没有剃度,有自己的工作、家庭,结婚也是很正常的事。但他们总认为自己的修炼很高,什么肮脏的事都可以做。大家可以验证他们的修炼,上面所讲的功能在他们身上的话,可以拜为师父。没有这样的功能,那就不能信任,也不能盲目拜为师父。 实际上,佛法就是这么对机,在家人有在家的修行方法,出家人有出家的方法。我觉得现在的人,很适合修显宗和大圆满,显宗比较踏实,大圆满比较快速成就,而且显宗和大圆满的修持就不需要男女双运等那些。密宗修道属于难行道,增巴兰堪大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密宗道法如同从金龙口中取金宝” 。现在末法时代,修炼密宗男女双运的人越来越多,盲目诽谤人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两种人都属于妖魔转变过来的,因为,男女双运的人,打着修密的旗号,满足自己的欲望,欺骗他人,毁灭密法,罪过不可思议;盲目诽谤密法的人,弱智偏见,打着拯救佛法的旗号,诽谤与诬蔑,偏斥与狡辩,盲目地评价,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同时给别人增添邪念,这样一来,他的罪过也不轻。所以大家不要盲目乐观的学佛和评价宗派。 #1格鲁派应该是三十六个戒律吧! 2# 也应该是253个吧! 这是拷贝别人的文章。

❿ 请问 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 有和不同 基本上的东西都是相同的吧 怎样简单了解藏传佛教

不同的地方很多,而且关键的一点是:基本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有不可调和内的冲突,无法共生。

我现在了解容一个宗教,都是先从对它的批判入手,如果这些批判性的东西,基本上都不成立,就基本上可以去信仰,但是要注意的是:佛教不同,它的每个教派的经律论的所有书籍和所有的说法,都需要使用三法印去一一印证,还有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一层一层递进的否定,所以学佛其实很累。

但是,经过本人对藏传佛教的考察,发现这个教法其实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附佛外道,只是用佛教作为包装,其实本质是邪恶的,不是说他的法师都是邪恶的,而是他的所谓“最高秘法”是相当邪恶的,而看不过来的书籍,都是为了这些“秘法”服务的罢了。

所以,简单的了解藏密,是不够的,一定要深入了解,只是简单的了解,有被迷惑的可能,即使是汉传佛教或者南传佛教,也要经过详细而深入的调查,才能确定基本方向,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下鉴别的工作,是非常值得的,现在网络这么方便,以前无缘得见的东西,现在基本上都可以在网络上面找到的。

参考资料,请自行搜索,我们有了搜索引擎这个工具,请不要放着不用。

热点内容
司法规定 发布:2025-07-05 06:22:05 浏览:212
河南律师咨询 发布:2025-07-05 06:22:05 浏览:357
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形式 发布:2025-07-05 06:17:04 浏览:726
加油没付钱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06:16:33 浏览:205
云南凌云律师 发布:2025-07-05 06:15:09 浏览:198
涉外婚姻法全文 发布:2025-07-05 06:13:41 浏览:313
移交法院上属 发布:2025-07-05 06:13:41 浏览:627
香港公司盖章公证法规 发布:2025-07-05 06:08:01 浏览:626
新疆法制网民法典 发布:2025-07-05 06:07:59 浏览:490
专利代理人与司法考试 发布:2025-07-05 05:57:20 浏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