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五保户条例
❶ 2017年五保户新政策规定
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第七条规定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
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
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八条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不再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
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1)河南省五保户条例扩展阅读: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
1、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2、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4、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5、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❷ 河南省五保户宅基地继承相关规定
五保户的宅基地如果有房子,是其个人财产,可以用于继承;
五保户的宅基地专房继承,首先要看其签的五保协议属中是否对宅基地房约定了处理方式,如果有约定要按约定处理,不能再用于继承;如果五保协议中没有约定宅基地房的处理方式,主人也没有留下有效遗嘱或遗赠抚养协议的,可以由继承人继承。
至于河南的五保户宅基地继承规定,请查找:河南省宅基地管理条例、河南省民政局或当地设区的区政府关于五保户的相关规定。
❸ 国家对五保户的个人有什么规定
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五保对象: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人;
(三)无生活来源的(不包括捡垃圾者,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即捡垃圾者为有生活来源);
(四)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五保对象的确定:应当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凭《五保供养证书》享受五保待遇。
五保内容:
(1)供给粮油和燃料;
(2)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
(3)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
(4)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
(5)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6)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五保标准:
农村五保供养经费不得低于本地区农村居民上一年度人均纯收入的60%。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56号)第十条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国务院民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制定工作的指导。
五保形式:实行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根据五保对象的意愿,可吸收五保户入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入院自愿,出院自由。实行分散供养的,应当由乡镇政府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受委托的抚养人和五保对象三方签订五保供养协议。
❹ 河南省农村五保户一年补助多少钱
不知道每个市是不是一样的。我大伯2019年一个季度是1254元。
❺ 农村五保户标准是咋规定的
1、五保对象标准: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回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答
(二)无劳动能力的人;
(三)无生活来源的(包括捡垃圾者,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即捡垃圾者为有生活来源);
(四)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
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五保对象的确定:应当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凭《五保供养证书》享受五保待遇。
2、供养内容:
(1)供给粮油和燃料;
(2)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
(3)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
(4)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
(5)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6)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❻ 河南村民五保户生活标准是多少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
帮助的权利”的规定,为保障五保户的生活,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
本规定。
第二条 对五保户实行供养,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
群众的关系,实行计划生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 五保户是指农村中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
老年人、残疾者和孤儿。
丧失劳动能力、有成年子女的老人,按《宪法》、《婚姻法》规定,
由成年子女赡养;其子女常年患病或残疾无力赡养者,也应视为五保户。
第四条 确定五保户,须由本人申请,群众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
报乡人民政府批准,发给五保户供给证,并报县人民政府备案。《五保户
供给证书》由省统一规定格式,以县人民政府名义印发,乡(镇)人民政府
承办。
第五条 对五保户要做到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对孤儿实
行保教。
保吃:包括粮、油、菜、柴及零花钱等;
保穿:保证有必需的衣、帽、鞋、袜、被褥;
保住:保证有房住,房屋安全牢固,不漏雨雪,能避风寒;
保医:五保户患病要及时治疗,并派人护理,医疗费由供养单位负担
;
保葬:五保老人去世的安葬,由供养的单位负责;
孤儿保教:孤儿到入学年龄,要安排就学。
第六条 五保户供给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一般村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具体标准由县或乡人民政府规定。集体供给五保户的经费和物资(包括办敬
老院的经费和物资)要按规定标准,以乡为单位,列入各户承包合同,统一
筹集。也可以从集体企业的利润中开支。
五保户由亲友或其他人代耕土地包养的,包养人要负担五保户生养死
葬所需的全部费用和日常生活所需一切劳务。
第七条 供养五保户的办法:
1、举办敬老院。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乡或村为单位举办敬老院,也
可以几个村联办敬老院。要坚持依靠集体,依靠群众,勤俭办院,敬老养
老的原则。
2、集体供给,分散生活。采取这种办法,必须保证供给的经费和物资
及时兑现。对生活自理有困难的五保户,村民委员会要派专人照料,妥善
安排好他们的日常生活。
3、由亲友或其他人代耕土地包养。这种办法只有在五保户有其要求,
亲友自愿,确能保障五保户生活的条件下才能实行。
集体供养,亲友或其他人代耕土地包养,都要签订《五保供养协议》
和《遗赠扶养协议》。
第八条 对贫困地区的五保户,集体供给后仍有困难的,当地政府要
列为重点,给予救济。对重灾区的五保户,集体供给有困难的,在发放救
灾款物时,应予照顾。
第九条 五保户的房屋及其它财产,受法律保护。
五保户去世后,其财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处理。按照《五
保供养协议》和《遗赠扶养协议》属于集体供养的,五保户的财产归所在
村村民委员会所有;属于亲友或其他人包养的,由包养人继承。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都要选派责任心强,积极热情
,作风正派的干部负责做五保工作,并建立健全严格的五保工作责任制。
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要特别注意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
解决问题。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对克扣、勒索、侵占五保户财物,刁
难、虐待五保户者,要严肃处理,对造成五保户非正常死亡者,要追究责
任。
第十一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地
情况作出补充规定。
❼ 河南省的五保户第二季度五保金什么时候发放
农村五保户具备申请的条件,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中,已经明版确规定。权
即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即可以申请五保。
❽ 对于河南省内乡县赵店乡强制五保户到敬老院生活是中央下发的文件规定吗
强制五保户到敬老院生活,并不是上级的统一规定。
国家《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内十二条说的非容常明确,“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
也就是说,地方是不应该强制五保户到敬老院生活的。
❾ 请问河南省农村关于五保户的政策.
河南省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暂行规定
(1985年12月23日)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的规定,为保障五保户的生活,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五保户实行供养,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实行计划生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五保户是指农村中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者和孤儿。
丧失劳动能力、有成年子女的老人,按《宪法》、《婚姻法》规定,由成年子女赡养;其子女常年患病或残疾无力赡养者,也应视为五保户。
第四条确定五保户,须由本人申请,群众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报乡人民政府批准,发给五保户供给证,并报县人民政府备案。《五保户供给证书》由省统一规定格式,以县人民政府名义印发,乡(镇)人民政府承办。
第五条对五保户要做到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对孤儿实行保教。
保吃:包括粮、油、菜、柴及零花钱等;
保穿:保证有必需的衣、帽、鞋、袜、被褥;
保住:保证有房住,房屋安全牢固,不漏雨雪,能避风寒;
保医:五保户患病要及时治疗,并派人护理,医疗费由供养单位负担;
保葬:五保老人去世的安葬,由供养的单位负责;
孤儿保教:孤儿到入学年龄,要安排就学。
第六条五保户供给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一般村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具体标准由县或乡人民政府规定。集体供给五保户的经费和物资(包括办敬老院的经费和物资)要按规定标准,以乡为单位,列入各户承包合同,统一筹集。也可以从集体企业的利润中开支。
五保户由亲友或其他人代耕土地包养的,包养人要负担五保户生养死葬所需的全部费用和日常生活所需一切劳务。
第七条供养五保户的办法:
1、举办敬老院。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乡或村为单位举办敬老院,也可以几个村联办敬老院。要坚持依靠集体,依靠群众,勤俭办院,敬老养老的原则。
第八条对贫困地区的五保户,集体供给后仍有困难的,当地政府要列为重点,给予救济。对重灾区的五保户,集体供给有困难的,在发放救灾款物时,应予照顾。
第九条五保户的房屋及其它财产,受法律保护。
五保户去世后,其财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处理。按照《五保供养协议》和《遗赠扶养协议》属于集体供养的,五保户的财产归所在村村民委员会所有;属于亲友或其他人包养的,由包养人继承。
第十条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都要选派责任心强,积极热情,作风正派的干部负责做五保工作,并建立健全严格的五保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要特别注意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对克扣、勒索、侵占五保户财物,刁难、虐待五保户者,要严肃处理,对造成五保户非正常死亡者,要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地情况作出补充规定。本规定自1986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