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法规和德国

法规和德国

发布时间: 2021-01-27 09:43:23

❶ 德国占领其他国家触犯了什么法律

占领法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据以成立的基本法律文件之一。1949年4月8日美、英、法三国政府联合制定。规定在即将成立的联邦德国国家保持占领军,有关该国外交、非军事化和赔偿等方面的权力仍由占领当局掌握,其余立法权和行政权改由联邦德国政府按照被称为“基本法”的本国宪法行使。在制定该法规的同时,三国政府还协议取消三国驻德军政府,将占领国保留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分别赋予三国各自的驻德高级专员和占领军司令。1951年修改。1955年5月5日随1952年《波恩条约》生效而废止。 
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家圣安塞姆,在论述法律应该有的地位之时,毫不犹豫的给了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上帝服从正义,正义由法律规定”,将法律传统深入欧洲人的“基因”深处。
所以近代欧洲人对于法律这个约束性的事物,有着一种天生的喜爱,不但地方议会会制定出详细的法律,约束辖区内的人怎样规范生活,国与国之间也无时无刻的寻求使用“法律”来保障和平,因而也就有了著名的1907年海牙公约。
然而虽然法律在欧洲人的思维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制定法律的主体必定是人,因而在利益熏心之下,有时法律往往会违背自己的初衷(代表世间的正义),成为有心人迫害对手的工具。
1939年随着德国闪击波兰,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战争的毁灭再次降临于人类卑微的身子骨上,德国人成为了践踏法律最主力的时代先锋。
时任德国波兰总督汉斯?弗兰克在1939年11月谈及法律在波兰德古占领区的地位之时,毫不留情且冷漠的说道“对德意志民族有用的和必须的东西就是法律,凡是损害德意志利益的东西都是非法的,当前,这就是指导我们的原则”。
如此一来代表德国利益的“国家法庭”,在德国战争初期广袤的占领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遍地的开花,它们以法律的名义去掠夺和打压那些不支持纳粹德国的人和事,满满的全是一个族群的私心。
直接将法律这种应该站在正义这方的事物,变成了某个利益群体的工具。基于上文中弗兰克对法律的态度,弗兰克一度喊出“波兰人应该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奴隶”这种违背人性的疯话。
既然二战中的德国人觉得法律只是一种奴役其他族群的“工具”,那德国人做事该以什么东西为基本准则,进而保证德国人依旧是生活在秩序中的生物,而非无秩序下的野兽。
时任德国内政负责人施图卡尔特,在1941年5月明确提出了:行政工作就是“按照领导所制定的指示去为何和发展社会”,简而言之即为二战中的德国人眼中:法律当“儿戏”,领导指示最大。
也正是因为德国人有了“领导指示最大”的意识,当德国士兵攻入苏联的广袤土地之后,很多军官出于自身利益,直接了当的告诉自己的下属“只要我批准,这件事违不违法不重要”。
如此一来直接促使德国占领区内出现大量德国军人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譬如屠杀普通平民取乐,肆意的抢夺地方民众私有财产。
在“犯罪”的时候,这群“疯”了的德国士兵,在我是执行领导命令的狡辩中完成一种某种形式的救赎,那时那刻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丝毫不会后悔。

❷ 规范化规范和德国和规范风格的规范和规范化法规和规范和规范和法国

玩蛋去

❸ 德国的法律,为什么德国人这么守法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美英法苏四个占领区(算上波兰的话实际上是五个)。一九四八年二月到六月间,美英法及德国邻国荷比卢共六国的代表们在伦敦召开六方会谈,决议在美英法占领区建立联邦制民主国家。七月时三个占领区的州总理被召集到法兰克福,签署建国计划性质的《法兰克福文件》,内容之一就是要制宪。八月十日开始,英德法三个占领区下辖的十一个州所推选出的代表组成的德国制宪委员会在巴伐利亚州基姆湖心的大岛上呆了两周,起草了一部法律。

制宪者们认为,宪法的任务是确立法律秩序,树立一个政治上的统一体。但一方面德国尚有四分之一没有参与到这一法律制订过程中来,另一方面这部法律事实上是在盟军的监督下、而非具有独立主权的状况下通过民主程序制定而来,所以怎样给这部法律起一个名字,既能满足从中树立起法律标准的要求,同时又不会让两德的分裂就此持续而变成永久的事实,并为名符其实的宪法留下空间,是个法律哲学和宪政理论上的难题。时任汉堡市长的 Max Brauer 为这部不能被叫做宪法的宪法提出「基本法(Grundgesetz)」这一称呼。美英法等方面对此实际上并不满意,但迫于苏联扩张的压力,他们急切需要一个正常运转起来的联邦德国,也就依从了德国人的这一要求。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生效,联邦德国同时成立。与此相对的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七日生效的第一部东德宪法实打实地称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宪法(Verfassung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十月七日也在东德称为「共和国日」。

在起草者们心目中,基本法是一个临时措施(Provisorium),其第 146 条内容如下:

Dieses Grundgesetz verliert seine Gültigkeit an dem Tage, an dem eine Verfassung in Kraft tritt, die von dem deutschen Volke in freier Entscheing beschlossen worden ist.
(此基本法失效于德国人民以自由意志制定的宪法生效之日。)

但他们之中应该没有人想到两德分裂会持续四十年。一九八九年柏林墙倒下时,民主德国以解散政府、加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完成统一,理论上此时是个制宪的好机会,但是出于加速统一进程等一系列考量,原有基本法直接将适用范围扩展到了合并之后的全德境内,对于宪法的改进也变成了对基本法的改进,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第 146 条仍旧留在基本法里面,只是措辞略有变更,但目前的德国基本上已经失去制订一部正式宪法的动机了。

❹ 德国的法律体系是什么

大陆法系,要深来入了解去源买本书。这种东西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要了解的这种东西的话,搜一下。如果搜不到,还是去图书馆或者书城看找一下吧。毕竟这种东西很专业,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冷门,同样也很复杂。

❺ 德国的观点符合法规和

一是因为犹太人太聪明。 %D%A犹太人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几十年来,诺贝尔奖的得主,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犹太人在智力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1)丰富的文化底蕴:犹太人虽在长期的民族灾难中背井离乡,分散于世界各地。他们却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收了所在国的文化精华。这样就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知识养料。(2)执着的教育追求:国外一位作家写道:“犹太人家庭在学问方面应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3)理性的思维方式: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以理。”(4)永恒的探索心境:犹太人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敢于发问。看得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对大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当然不能说它不对,但这种思维方式容易造成历史的简单化,因为任何事情的影响都来自方方面面,很难分析清楚。比如犹太人问题,纳粹的反犹(anti-semitism)可能正如各位以前所受教育(及其推论)所言有经济上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宗教上的,没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分析绝对是片面的。有时候分析不清的时候,就采取“利益判别法”,因为有利与不利相对于正义与非正义来说要容易判断得多。

❻ 德国法律法规

德国法律是比较厉害的!
凡是法律,必须执行,没有严格与不严格之分,也无须强调 “ 严格执行 ” ,只要触犯法律,无论是谁,都必须承担责任,执行力度不留死角。不走形式主义路线。

❼ 法规和德国

兴登堡死后希特勒的纳粹党执政,正是希特勒曾在维也纳(奥地利的首都。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不是德国人但他总觉得奥地利是德国的一分子)的生活让他觉得德国国家人口混杂(当时的奥地利语言混杂是一个没有统一语言的城市人口来自奥匈帝国的四面八方)必须统一规划一切。

因此大力推行标准化运动即

——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

详细如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把包豪斯的理性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大批量生产,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因此,纳粹政府虽然厌恶包豪斯的现代主义立场,但是却全面地通过行政手段来推行标准化。当时,德国政府组成了许多新的部门,目的都是旨在推动统一风格,比如以下这些新成立的政府部门:德国劳动战线国民住房办公室(the Nationai Homestead office of the GermanLabor Front)、国家工作环境美化办公室(the National orficef or the Beauty of work)等等,同时,政府又通过了一系列的新的标准化法规,比如海外领地住宅效率基本规定、展览规定和咨询中心、德意志器皿标准规定、国家家具和木结构室内装修标准规定,等等。这些新的行政部门的成立和新的国家法规的通过,基本上把全德国和它的新占领领土上的设计、工业产品、器皿、住房、建筑规范化和标准化了,这是西方国家最大规模的一次国家的标准化、规范化运动。在为数众多的各自标准化规定之中,其中有一项规定明确提出家具、灯具等等设计品必须有良好的功能、美观、清晰的外型。这种立法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提高德国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为第三帝国服务的,但是,这种标准化的行为所具有的合理内涵,则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工业产品的发展。在这种严格的规定之下,德国设计师在第三帝国时期还是能够设计出一些比较现代的产品来,比如格鲁曼设计的陶瓷产品( Hermann Gretsch : the Arzberg Porcelain Manufactory : 1931) ; 彼得利的陶瓷设计(Trude Petri : Urbinoservice for the State Porcelain Manufactory in Berling , 1930) ;华根·非尔德的( li helm wagenfeld)各种容器设计,由于他本人是包豪斯的毕业生,因此他的设计都有明显的包豪斯影响痕迹;希德· 布朗的窗帘设计(Margret Hidebrand : curtainsr or stuttgart cur-tain Factory) ;罗芬·哈特的陶瓷设计(Hainz Loffelhardt : ceramic design)。
第三帝国时期比较重要的德国产品设计是斐迪南·波什( Ferdlnand Porsche)于1934 年开始着手设计的大众汽车( Volkswagen, 1936 prototype)的设计,这是大众汽车公司最早的汽车之一,因为体积小,采取简单的流线型风格,好像一个甲壳虫一样,因此被称为“大众·甲壳虫”(V W Beetle)。大众汽车公司在1936 年推出甲虫的原型车,立即得到广泛的欢迎,希特勒本人亲自参加了1937 年大众的生产开幕式,并且乘坐了汽车,表示赞赏。按照希特勒的愿望,大众汽车公司应该大量生产这种人民汽车,达到德国人民都能拥有汽车的水平。但是,战争很快爆发了,纳粹政权完全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发动侵略战争上,由于战争的原因,这种汽车没有办法批量生产,大众汽车厂在战争期间单纯生产军用车辆,真正批量生产的“大众· 甲壳虫”汽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事情了。
纳粹政权对于设计的干预是全面的、独裁式的,比如,纳粹对于印刷风格、甚至字体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希特勒在1941 年1 月3 日进一步提出要把罗马字体标准化,成为德意志大帝国的标准风格之一,他要求德国和德国占领区的出版物,特别是报纸杂志全部采用罗马字体。德国御用设计机构罗森堡(Rosonberg) 集团奉命宣布:以前采用哥德字体是错误的,因为哥德字体有保护犹太人的动机(Jewish Schwabach lettering) ,因此,以后所有的出版物必须采用他们认为是纯种的雅利安人的罗马字体。

从总体来看,纳粹时期德国的设计是大倒退。战前德国在现代设计方面领先干世界各国,包豪斯的试验受到全世界的注意,由于独裁政权的迫害,这个试验不得不停止,而在30 年代末迁移到美国去了。德国战后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渐取得战前的设计地位。

❽ 谁能给我说下纳粹德国当时的法律,越详细越好

今天,日本最高法院终审判决劳工案、慰安妇案,均以中方败诉而告终,至此两案已三审定验。
日本最高法院判决书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已经放弃,个人认为此理由用得十分恰当,不仅考虑到法理,更考虑到政治,可谓一箭双雕。
我们都知道,各国民法中都有诉讼时效的规定,其中最长诉讼时效多为20年、或30年,从权利被侵犯时计算(无论被侵权人是否知道,也不能中断、中止)。象GCD政府在90年代闹的对日诉讼案,主要是针对二战中的事件,早已超过此最长时效。因此,凡有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类案子肯定会以超过时效而驳回起诉(或上诉)。事实上,在初期,日本的一些地方法院也以此理由判过。这种判决,有法律常识的中国人也无话可说。当然,所谓“民间”对日诉讼的发起者,并不是有法律常识的。
顺便说一句,所谓“民间”对日诉讼,实际上完全是政府行为。大家可以算一下,到日本诉讼的路费、住宿,也有宠大的律师团费用,这些劳工、慰安妇是绝对没有可能承担得起的。
但日本最高法院此次判决的理由并不是诉讼时效,而是中国的放弃,实在令人叫绝。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三个代表,GCD早已100%的代表了中国人民。我们也知道,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毛XX及其大马仔周XX,为取悦日方,已主动放弃了赔偿,这些都是无法抵赖的事实。日本最高法院的此举判决,不仅理由恰当,而且会挑起中国内部矛盾,使参加诉讼的劳工、慰安妇,乃至大部分中国人,将矛盾指向GCD的主动放弃。让中国人知道,害他们的究竟是谁?谁中国人贫穷、落后的到底是谁?也让世人知道,GCD所写的“历史”到底是什么历史,在GCD需要的时候,什么都可以放弃,没有任何原则。但时过境迁,马上可以抵赖,这种人(或集团)的品德到底是怎样的呢?

❾ 关于德国法律

是的,如果严重的话会被判刑,不光是德国,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这样的罪名
你要知道,噪音也专是一种谋杀,它会影响人的身属心健康
在我们中国,或许你会觉得这不可思议,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好欺负,很多事情见怪不怪,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没有那么高,政府也不会去管这些噪音类的环境问题,而在欧美就不一样了,你哪怕损害他们的一点点利益,他们都会顽强的抗争,而不是逆来顺受,或组他们更娇惯一些吧,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娇惯,那我们的国家也将变的强大

❿ 德国法律

逃回中国不一定安全,因为依据中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指的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依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您女儿属于“交通肇事逃逸”,依据《刑法》13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由此可见,您的女儿假设被判刑,那么刑期超过3年,不符合《刑法》第7条的“不予追究”的条件。
但是,您的女儿如果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周岁要加上生日,假设您女儿生于1999.7.1,但是案发于2013.6.30那么案发时您女儿没有达到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可能会被从轻处理。依据《刑法》第17条规定,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中国和德国没有签订“引渡协议”,这些国家和中国有引渡协议:
非洲--南非,
南美洲--厄瓜多尔,阿根廷,巴西,秘鲁,
欧洲--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亚洲--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哈萨克斯坦,蒙古,韩国,吉尔吉斯斯坦。
如果她返回德国被逮捕那是肯定的,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公民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应当尊重当地的法律。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要 发布:2025-07-08 18:45:12 浏览:592
刑法裁定罪 发布:2025-07-08 18:43:05 浏览:186
行政诉讼法撤诉的规定 发布:2025-07-08 18:43:01 浏览:202
规章制度性 发布:2025-07-08 18:43:00 浏览:4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租赁合同法 发布:2025-07-08 18:37:37 浏览:456
剑桥大学的法学院 发布:2025-07-08 18:21:40 浏览:751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行政法 发布:2025-07-08 18:20:56 浏览:763
2015年5月经济法真题 发布:2025-07-08 18:14:53 浏览:702
劳动法的双重 发布:2025-07-08 18:07:32 浏览:632
值班劳动法加班费 发布:2025-07-08 18:06:55 浏览: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