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条例规章制度适用
Ⅰ 《**管理条例》与《**管理办法》的区别
、“条例”“规定”“办法”间的区别
“条例”与“规定”和“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是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内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阔,稳定性强;对制定与发布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政系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见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党的系统也只限“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见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规定”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对制定和发布机关的地位无严格限制;所涉及事物和问题不如条例重大,范围相对窄一些;内容详尽具体,针对性强;一般既可是“自主的”规范性公文,也可以是“补充的”规范性公文(内容为依法或根据授权补充其他规范性公文的内容,对其加以细化和完善),也可以是“执行的”规范性公文(直接为有效执行其他规范性公文而制定,自身不创造新的规则,只是对这些公文在何种情况下适用做出具体规定,对有关概念和问题做出精细的解释说明)。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规定更适合作为“自主的”和“补充的”规范性公文。
“办法”比“规定”所涉及的事物和问题的规模要更小一些,性质也相对轻一些;针对性更强,内容也更加详尽、具体而精细,更重直接的可操作性;除了一部分为“自主的”公文外,大部为“执行的”规范性公文,如各种“实施办法”即均具备这种性质。
Ⅱ 办法、条例、计划、规定哪个不属于规章制度类文书
规章制度是单位制定的,用于组织生产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计划不属于规章制度类文书;办法、条例和规定属于规章制度类文书.
Ⅲ 器械违法行为连续跨越新旧法规如何处理
由于跨法行政违法行为跨越了法律的变更,从逻辑上说,行政机关处理此类案件回时无非有以下三答种法律适用类型:
第一是适用旧法。这种观点认为,跨法行政违法行为始于新法生效之前,尽管新法生效后仍有部分行为,但只是初始行为的持续或连续,总体上应认为是新法生效之前的行为,应当适用旧法。
第二是分段适用。这种观点认为,跨法行政违法行为的部分行为在旧法有效期内,部分行为在新法生效后,对新法生效前的行为应适用旧法,而新法生效后的行为,则一般适用新法。
第三是适用新法。这种观点认为,跨法行政违法行为从开始到终了为止,行为人都是处于违法的状态,行政机关作出处理时新法已经替代了旧法,应当适用新法。
其实对于连续的跨越新旧《条例》的医疗器械违法行为,应认定为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发生于新《条例》生效之后的违法行为,完全适用新《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罚。对于完整发生于新《条例》生效前,发现和查处于新《条例》生效后的违法行为,可以适用国家总局2014年第23号规定的“从旧兼从轻”原则进行处罚。
Ⅳ 法规 条例 规章 规定 规范 什么区别
你好,作为一个法律人,我可以帮你。
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可以以条例来命名。行政法规的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和办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一般是较大市以上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效力才高。
行政规章区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两种。部门规章就是一般指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地方规章是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望采纳
Ⅳ 规章制度有哪些种类,写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规章制度包括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四大类。不同的类别,反映不同的需要,适用于不同的范围,起着不同的作用。
行政法规类
⒈条例
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对某机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办法、人员配备、任务职权、工作原则、工作秩序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或对某类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义务权利、奖惩作出系统的规定。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度的规章不得称“条例”)。例如:《失业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⒉规定
规定是为实施贯彻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根据其规定和授权,对有关工作或事项作出局部的具体的规定。是法律、政策、方针的具体化形式,是处理问题的法则。主要用于明确提出对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规定重在强制约束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例如:《关于制止低价倾销工业品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定》、《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⒊办法
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重在可操作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例如:《南方工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广东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办法》。
⒋细则
细则是为实施“条例”、“规定”、“办法”作详细、具体或补充的规定,对贯彻方针、政策起具体说明和指导的作用。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关。例如:《<;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实施细则》、《审批个人外汇申请施行细则》。
章程类
章程是政府或社会团体用以说明该组织的宗旨、性质、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职责范围等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准则性与约束性的作用。它的制发者是政党或社会团体。例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写作学会章程》。
制度类
⒈制度
制度是有关单位和部门制订的要求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准则,是机关单位对某项具体工作、具体事项制订的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的制发者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部门。例如:《安全生产制度》、《××地区环保局廉政制度》。
⒉规则
规则是机关单位为维护劳动纪律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要求大家遵守的关于工作原则、方法和手续等的条规。它的制发者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部门。例如:《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工作规则》、《南方工业学校图书馆借书规则》。
⒊规程
规程是生产单位或科研机构,为了保证质量,使工作、试验、生产按程序进行而制订的一些具体规定。它的制发者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部门。例如:《车间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规程》。
⒋守则
守则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求其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倡导有关人员遵守一定的行为、品德规范。它的制发者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部门。例如:《全国职工守则》、《汽车驾驶员守则》、《高等学校学生守则》。
⒌须知
须知是有关单位、部门为了维护正常秩序,搞好某项具体活动,完成某项工作而制订的具有指导性、规定性的守则。它的制发者是有关单位、部门。例如:《观众须知》、《参加演讲赛须知》。
公约类
公约是人民群众或社会团体经协商决议而制订出的共同遵守的准则。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秩序,经集体讨论,把约定要做到的事情或不应做的事情,应该宣传的事情或必须反对的事情明确写成条文,作为共同遵守的事项。它的制发者是人民群众、社会团体。例如:《居民文明公约》、《北京市各界人民拥军优属公约》。
Ⅵ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条例的区别和联系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版。
行政法规权是国务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
1、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2、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法律覆盖层面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Ⅶ 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及管理规章制度是一回事吗
国法庄严
国法尊严
制度
包括任何的规章;和条例。
这是语文和语言问题。
不是管理科学的科学问题。
是在语文阶段的学习里应该得到知道和掌握的知识成份。
同时,制度也出现在政治课的学习里,所以,基础科学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里的语言基础平台的定义问题,不是管理科学研究的范畴。
学习管理科学
按照世界第一商务平台,美国的首创和实现和百多年来的实现经验的教科书和教材的规定,因该是在大学毕业之后,经过八年的工作实物,申请加入高等学府的商学院,获得MBA里研究和学习的高于16年基本学习平台之后,;高等教育继续进修部份的内容。
于是,学习以方向为目的的管理科学,而不是点滴的点位的实践生活和工作和学习里的问题点的时候,一般的进程和人生学业规划,应该是这样的。
生活里,无处不在的管理科学的实物点的学习;
与成系统地位取得学历;亦或获得经理职位更高提升而进行的全方向的管理科学的分支的学习,是两回事。
前者,总可以每天,有新的学习的点位进账的不断进取。;
后者,是完全人生规范和人类社会常识里,职业经理人晋升晋身的常识规则和途径的通识。而,更重要的是,给一个学习管理科学的人,带来的回馈就是:全面提升一个有大学学习经历和实践和知识水平的社会中人,到达一个管理科学分支最高境界的可能途径的满点里。如果,全部获得满分的话。即使,举例如果是大家身边的行政管理专业,我国最杰出的一位管理者就是前香港特区特首,人称‘宝带’(广东话音是‘宝泰’),在哈佛大学取得的全A的优异成绩。是学习到当今世界管理科学他工作方向的满点的。于是,无一疏漏的工作应对里,产生了我国特区最繁荣昌盛里面的一段港人治港的相对致美期。
而,如果以上例子来讲的前提里,只有一些点的学习,而不是像特首一样获得满分的学习者,则,对于首席的掌握和把握,是不完全的。
这,是宝带,荣获几乎全部公务员选举,荣登香港首席公务员的知识本钱。
据:《大公报》和《香港商报》
报道,说特首,之所以,叫做广东话宝带的原因,是爱美的香港人,喜欢这位全公务员出生的老大,为香港服务全身,在学习成绩优异之外,他特别爱戴英国人式样的西服症状的领结(也叫做男士领花。)。
香港最美的男士西服正装领花,被爱美丽的香港人的首席公务员展示了全部之后,获得了政治选举的胜利。是题外之话的也许的花絮吧。
Ⅷ 规章、规程、规定、规范的区别
1:含义的区别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程指是“规则+流程”。所谓流程即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前后相继的行动组合,也即多个活动组成的工作程序。
规定是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强调预先(即在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条文中的决定。规定作动词指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比如说:~产品的质量标准 | 不得超过~的日期等。
规范意指符合逻辑,客观、真实、全面、完整、准确、及时,达标。
2:使用对象的区别
规章:规章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管理,规范工作、活动和有关人员行为,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发布实施的、具有行政约束力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规范性文书的总称。规章分为行政规章,组织规章,业务规章,一般规章。
规程:作程序贯穿一定的标准、要求和规定,如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规程,技术管理规程。
规定:法律用词,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或者权威性地确定为一种指导、指示或行动规则。泛指定出具体要求。
规范:榜样,标准,典范,示例;标准的例子;如坐姿规范。习俗或法规;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3:词语特性的区别
规章:作名词
规程:作名词
规定:作名词,动词等词性
规范:作名词,动词等词性
(8)新旧条例规章制度适用扩展阅读:
例句:
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关键是要保证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内容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
《煤矿安全规程》是2011年2月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编写。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二:“我们对于这项工作是规定了这样的步骤的。”
老一辈的人说,这个人真本分,做事说话全凭良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说话诚实,现在的年轻人,露大腿。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