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如何执行好两个司法规定

如何执行好两个司法规定

发布时间: 2021-01-28 16:58:52

Ⅰ 最高院明确执行中如何双倍计算迟延履行的惩罚性利息

具体计算方法:

(1)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2)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已于2009年3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8日起施行。

二00九年五月十一日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执行工作几个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川高法[2007]390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时,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二、执行款不足以偿付全部债务的,应当根据并还原则按比例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但当事人在执行和解中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此复。


(1)如何执行好两个司法规定扩展阅读:

《解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一般债务利息与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关系,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截止时间、扣除期间,外币案件如何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等;重新规定和细化了起算时间、执行款项的清偿顺序等。

《解释》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解释》明确了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

Ⅱ 干预司法规定执行了吗

干预司法活动的情形,作了列举式的规定,主要包括:
一、在线索核查、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的。
二、要求办案人员或办案单位负责人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的。
三、授意、纵容身边工作人员或者亲属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的。
四、为了地方利益或者部门利益,以听取汇报、开协调会、发文件等形式,超越职权对案件处理提出倾向性意见或者具体要求的。
五、其他违法干预司法活动、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
如何判断领导干部行为是否属于违法干预司法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副主任蒋惠岭认为,判断干预司法活动是否违法,首先要分清职务行为和职务外活动的关系。有些领导干部通过法定程序了解案件信息,这就属于依法履行职责的范畴,但如果对案情认定、证据采信、裁判结果等发表意见甚至作出决定,那就超出了制度活动的范围,属于非法干预。
是否曾经干扰司法活动,是衡量一个官员法治素养的重要标准。将干预司法的记录制度与相应的党内法规和政绩考核等制度规定和相关考核评估有效衔接,干扰司法行为将对官员的“仕途”造成影响,必将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行为起到有力的制约作用。

Ⅲ 法院强制执行后该怎么解除司法限制

法院执行结案后,会解除之前因执行工作采取的强制措施。如果案件没有执结的话,法院一般不会接触强制措施。

Ⅳ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产权抵押执行分配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已于2005年11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21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实践,对人民法院根据抵押权人的申请,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问题规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对于被执行人所有的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并可以根据抵押权人的申请,依法拍卖、变卖或者抵债。

第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居住的房屋,在裁定拍卖、变卖或者抵债后,应当给予被执行人六个月的宽限期。在此期限内,被执行人应当主动腾空房屋,人民法院不得强制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迁出该房屋。

第三条规定,上述宽限期届满后,被执行人仍未迁出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强制迁出裁定,并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强制迁出时,被执行人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的,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可以由申请执行人为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提供临时住房。

(4)如何执行好两个司法规定扩展阅读:

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未届清偿期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保险金、赔偿金或补偿金等采取保全措施。

对于抵押的房子被拆迁,银行可以就该房子的拆迁补偿款享有优先受偿权,如果合同未到期,可以请求法院对该拆迁补偿款进行保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第六条规定,被执行人属于低保对象且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的,人民法院不应强制迁出。

第七条规定,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施行前本院已公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Ⅳ “两到三年解决执行难”,最高法和各省法院将采取哪些措施

《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

2016年3月13日,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报告最高法工作时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这是人民法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法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目标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应有之义,是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舞。

本解决执行难,要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执行规范化建设和专业化建设,切实完善执行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执行工作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

(一)实现执行模式改革

全力推进执行信息化进程,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畅通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发现渠道,基本改变“登门临柜”查人找物的传统模式,真正破解查人找物传统执行难题。

1.实现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全覆盖。建成以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核心、以地方各级法院“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补充、覆盖全国地域存款及其他金融产品、车辆、证券、股权、房地产等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实现全国四级法院互联互通、全面应用,所有负责办理执行实施案件的执行人员均能熟练使用系统,快速查找、控制所承办案件的被执行人及其财产。

2.强力惩戒失信被执行人。

3.拓宽被执行财产发现渠道。严格落实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对拒不申报或申报不实的被执行人依法进行制裁;探索、推行委托审计调查、委托律师调查、悬赏举报等制度,最大限度发现被执行人财产。

(二)实现执行体制改革

4.实行执行权和审判权科学合理分离。

5.强化执行工作统一管理体制。

6.探索改革基层法院执行机构设置。采取两种模式进行试点:一是中级人民法院打破行政区划设立执行分局、负责执行实施原基层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二是强化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对基层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实施案件、执行装备的统一管理、调度和指挥职能,在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提高执行工作效率方面进行探索。

(三)实现执行管理改革

7.全面运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

8.开展执行案款专项清理活动。

9.推动建立执行救助制度。

(四)实现财产处置改革

10.推行网络司法评估管理。

11.推广网络司法拍卖。

(五)完善执行工作机制

12.建立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和恢复执行机制。建立健全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实质标准和程序标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在一定年限内继续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跟进措施;被执行人恢复履行能力后,执行法院依职权或依当事人申请启动恢复执行程序;全国法院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设置专门数据库集中管理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实现退出和恢复执行程序自动衔接。

13.完善保全和先予执行协调配合机制。在立案阶段强化执行风险告知和保全、先予执行申请提示,支持、鼓励财产保全保险担保,做好保全申请与执行查控系统的有序衔接。

14.建立和完善行为执行机制。

15.建立执行与破产有序衔接机制。

16.完善异地执行协作机制。

17.建立繁简分流办案机制。根据执行案件财产查找、争议解决、拍卖处置等环节的难易程度,结合执行人员的个人专长,建立和完善案件分配、人员组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执行人员个人优势和人民法院集体优势。

18.完善执行纠错机制。

(六)完善执行规范体系

19.及时出台单行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意见。出台变更追加执行主体、财产申报和财产调查、财产保全、网络司法拍卖、执行和解、仲裁裁决执行、公证债权文书执行、参与分配、股权执行等系列单行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意见。

20.全面梳理司法解释体系。对现行执行司法解释进行系统梳理,消除矛盾冲突,填补规则漏洞,提高司法解释的系统性。

21.推动强制执行单独立法进程。配合立法机关深入开展强制执行法调研起草工作,形成比较完善的草案稿,提交立法机关审议,推动强制执行法尽快出台。

(七)完善执行监督体系

22.加强法院内部监督。

23.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24.依法接受检察监督。

25.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八)完善专项治理机制

26.建立反消极执行长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警示、督促,经警示后在一定期限内仍消极不作为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7.建立特别案件执行长效机制。

28.建立反规避执行长效机制。提高查处规避执行行为的司法能力。

29.建立反抗拒执行长效机制。依法加大对抗拒执行、阻碍执行甚至暴力抗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Ⅵ 执行规定司法解释26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内理行政容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确定问题的通知

Ⅶ 关于司法建议的执行问题

法院可以拘留这个单位的负责人,可以对这个单位罚款。
还可以向当地纪委监专察委建议给单位负责人纪属律处分。
《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六条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二)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四)向监察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Ⅷ 人民法院执行行政诉讼,可以发出哪些司法建议

《行政诉讼法规定》六十五条
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回定。
公民、答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赔偿金,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帐户内划拨;
(二)在规定期限内不执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四)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基层法律服务所法人变更流程 发布:2025-07-10 21:25:20 浏览:508
整治法院吗 发布:2025-07-10 21:19:05 浏览:739
经济法公司法重点 发布:2025-07-10 21:12:28 浏览:148
最高法院法 发布:2025-07-10 20:57:44 浏览:963
南京法官欠全国一个 发布:2025-07-10 20:57:42 浏览:662
法律硕士考试指南刑法分则 发布:2025-07-10 20:45:15 浏览:780
合同法对法律上不能履行规定 发布:2025-07-10 20:34:12 浏览:131
对道德经第一章的感悟 发布:2025-07-10 20:32:53 浏览:760
庭审怼法官 发布:2025-07-10 20:31:11 浏览:126
2015年法院工作 发布:2025-07-10 20:19:37 浏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