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条例
A.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藏文中学怎么样
简介:循化县藏文中学是在十世班禅大师的倡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版关怀下,于1985年创办权的一所“双语”寄宿制完全中学。 学校坐落于距县城19公里的文都藏族乡机关所在地,校园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4393平方米,现设有17个教学班,教职工78 名,其中大中专生42名,本科生11名,在校学生718名,生源来自四乡一沟(即85个自然村和其他外县数名)。
注册资本:187万人民币
B.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自然资源
黄河流经东西两峡,共长38公里,占黄河流经县境总长段79公里的48.1%。
拱北峡,因黄河南岸奄古鹿拱北而得名,曾称古石群峡,又写公伯峡。位于县城西,距东口约27公里。1999年2月,国家投资120亿资金,开始动工兴建前期工程,主体工程于2001年8月开工,2004年8月,主体工程竣工,第一台机组运行发电。该电站正常蓄水位2005米水库总容量6.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50万千瓦,装机5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大坝最高127米,年发电总量51.40亿千瓦时。2006年电站全部主体竣工验收,开始正常运行发电。
积石峡,因位于小积石山下而得名,又称孟达峡。位于县城东,距西口约8公里。峡谷从清水乡马儿坡之孟达自然保护区关门林业检查站共长20公里(一说长约25公里,按公路里程计算长约25公路),黄河因长时期的强烈下切,相对高度多在100~500米,峡道狭窄,水急浪险,落差大,多漩涡,“野狐桥”河段只有4~5米。两岸大都有第三纪红层分布,发育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峡中有传说中的大禹劈山导河的遗迹和禹王石。2005年,国家投资56.36亿元,动工兴建前期工程。该工程设计正常水位1856米,水库总容量2.64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02万千瓦,装机3台,单机容量34千瓦,最大坝高100米,年发电量33.63亿千瓦时,建设年限为6年,2010年全部竣工投产。是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最后一座大型电站。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区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天然林面积45.06万亩,有尕楞、文都、夕昌三个国营林场,东北部的孟达森林1980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区总面积259350亩,以天池为中心的核心区约3900亩。
森林中四季常青的云杉、油松、华山松、巴山冷杉、红桦、白桦、牛皮桦、山杨和木质坚韧的辽东栎(俗称青棡树)以及圆柏等10余种,构成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天然屏障,并为国家和各族群众提供了大量的烧柴和木料,是木制小农具和木制生活用品的优良材料,区内的林木也曾遭到一定的破坏。川水地区到处生长着杨、柳、榆、椿树等。大部分山区出产有大黄、党参、三七、麻黄、黄芪、牛籽、羌活、秦艽、丹参、狼毒、天南星等584种药材。野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蕨菜、沙棘和发菜。其中:蕨菜年蕴藏量为260万公斤,沙棘年产量达55万公斤。 2013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发放各类创业贷款7000万元,提档升级“撒拉人家”210家,转移农村劳动力4.7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0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58.8元,增长9.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403.8元,增长15.86%。
2013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71%、90%,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均达100%;新农合参合率达98%,全年落实城乡居民养老金、医疗费9000万元。
2013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投资5840万元,完成了13个贫困村3154户整村推进、18个村产业发展和14个村334户移民小区建设、82户易地搬迁项目,实现稳定脱贫7500人。 2013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2.5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绿化覆盖率达到33%。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白庄集镇垃圾处理场等城乡环保设施。
2013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建成15条通村、通寺院公路和22座便民桥梁。扎实推进公伯峡南干渠等水利工程,解决了1570人、1.2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开发整理土地4.2万亩,新增耕地6500亩,并配套建设道路、渠系、防洪等附属设施。
C.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2016年有多少人口
原来、尕楞,东接甘肃省临夏回族州,大部分居住在西部的文都。总面回积约1750平方公里、岗察和东南答部的道帏4个地区,现有15425 户8;下仁务昂索辖今尕楞乡仁务五族。岗察地区藏族相传迁自贵德县岗察部落.69万人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道帏三个地区的头人均系西藏萨迦昆氏家族后裔;道佛昂索辖道帏五族(下分十七族分)和夕昌沟藏族,与民和县相望。其中藏族占25%,西与尖扎县为邻。传说文都,文都千户下辖文都七族、尕楞,北连化隆县,由其总头人岗察“红保”管辖.69万人,南临甘肃夏河县和青海同仁县。历史上,循化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主要分布在上述四地15425 户8,为自治县第二个主要民族
D.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6月11日在某宾馆打架抖欧案件的图片结果
这个很难找到的吧,除了知情人才有的
E.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建制沿革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循化厅。清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循化厅境域,东南至老鸭关120里河周界;东至积石关60里河北碾伯县界,河南河州界;南至下则盖寨,多儿替寨,350里洮州厅(今甘肃临谭县)为界;西南至贺尔赛320里蒙古界(今青海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至清水河190里西宁府贵德厅为界;西北至掌教坊(现乙麻木)渡口15里,过河西宁府巴燕戎格厅界。河北有厅属加入,阿麻岔、专堂藏族3庄。厅境东西相距300里,南北相聚350里。循化厅所属族、寨、工、屯共94处。
《循化志》记载:乾隆五十七年(1792),循化厅“境域东南至老鸦关120里河州界;东至积石关60里河北碾伯县界,河南河州界,积石关内亦有厅属鸿化、灵藏2族,在河之北,中隔河州、碾伯县地;南至下则盖寨、多儿替寨350里洮洲厅界,西南至贺尔寨320里蒙古界;西至清水河190里西宁府贵德厅界;西北至掌教坊(今积石镇乙麻目村)河口15里,过河西宁府巴燕戎格厅界;北至黄河不及里,过河小积石山巴燕燕戎格厅界,河北有厅属加如、阿麻岔、砖塘藏族3庄。厅境东西相距300里,南北相距350里。”
民国时期辖境缩小:民国十五年(1926年),划南区拉卜楞、黑错(今甘肃合作)等地设立拉卜楞设治局。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1日,划北区马营6大社即鸿化头社、2社、3社、4社、灵藏头社组建民和县;8月8日划西区保安、隆务等地设同仁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2月,划县属九族及牙党、川撒两族地方归甘肃和政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划属地韩家山归甘肃永靖县。
1949年8月,解放后,将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设为循化第一区的甘肃临夏麻尼寺沟一带地区划归临夏县。
2009年县境四界为:东北至日托哇、马鞍山与青海省民和回族自治县为界;东至孟达自然保护局关门林业检查站、黑大山、五台山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为界;东南至卧龙沟大滩(藏语称唐切吾)、休日山顶与甘肃省临夏县、夏河县为界;南至加木浪岗玛水与张俄日水汇合处(即夏河、循化、同仁三县交界)与甘肃夏河县、青海同仁县为界;西至隆务河与青海省同仁县、尖扎县为界;北至黄河以北小积石山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为界。
口内十二族、东乡八族(今甘肃甘南境内)、北乡二族(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的马营镇一带)。
口外撒拉回民八工:西乡四工即街子、查家、苏只、查汗都斯工;东乡四工即清水、孟达、张尕、夕厂工。
西番四十九寨:起台五寨、边都沟七寨、下龙布六寨(即现今道帏、文都、尕楞三藏族乡境内)、上龙布十八寨、合儿五寨、阿巴剌巴寨(均在现今黄南州同仁、泽库二县境内)。
南番二十一寨(今甘肃南州境内)。
保安四屯:吴屯、季屯、李屯、脱屯(现今同仁县保安堡一带)。
清光绪元年(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因距循化厅城较远,又有回民杂处,将循化所属的南番二十一寨内买吾、黑错、上、下则盖、咱又等八寨划归洮州厅(今甘肃甘南州临潭县)。
民国二年(91913年),厅改县时设五区,下辖城、工、庄、族、沟、保37处。
民国16年(1927年),甘肃省正式成立拉布摆设治局,将循化所属的南番二十一寨全部划归设治局,翌年改县,因在大夏河上游,改名夏河县。
民国18年(1929年)8月,设同仁县,以隆务镇为县址。将(保安、隆务)、上龙布十八寨、合儿五寨、阿巴剌八寨划归同仁县县辖,取“一视同仁”之意。
民国19年(1930年),设民和县,以上川口为县治,民和原属乐都,循化县部分,取“政通人和”之意,划县属北区马营六大社,即:清时北乡二族鸿化,灵藏;鸿划头社、二社、三社、四社、灵藏头社、二社约10000余人归民和县管辖。
民国27年(1938年),推行保甲制度,全县划分1镇、18乡、65保,660甲。
民国32年(1943年),在甘肃省临夏县麻尼寺沟设循化第一区,辖莫尼沟、麻尼寺沟、癿藏一带地区,即信义乡3保、永寿乡8保、韩集乡2保、共3乡13保,1949年8月后归临夏县。
新中国成立前夕,循化设1镇6乡,29保346甲。
1949年10月后,自治县的行政归属几经变动,解放初至1958年,由省直辖,1959年至1961年,划归黄南藏族自治州代管,1962年至1979年,仍归省直辖。从1986年起至今,归海东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1949年10月,始建各级人民政权,全县分城东、城西建立两个区公所,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区以下暂时沿用新中国成立前1镇6乡的建制和称谓。行政区划也曾几经变动,大体参照旧习,按民族分布、自然村落的分布和地区特点确定。
1956年,合并为1镇10乡,即积石镇人民委员会、道帏藏族乡人民委员会、白庄乡人民委员会、清水乡人民委员会等。1958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除国营红旗牧场外,合并为政社合一的4个人民公社。1961年,划小工社规模,全县设11个人民公社。
1966年合并为9个公社。1968年,各公社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1981年,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是年,清水公社分设为清水、孟达两个公社,全县设有10各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改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为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为行政村,生产队为农、牧业生产合作社。设1镇9乡,即积石镇、白庄、清水、孟达、街子、查汗都斯乡。重新确定道帏、文都、尕楞、岗察4个乡为藏族乡(其中岗察乡为岗察藏族牧业乡)。
2006年12月,因积石辖国家大型梯级电站动土新建,库区移民安置,孟达乡牧场村整体搬迁136户479人孟达乡并入清水乡。
2007年6月,乡镇机构改革,街子、白庄乡改设乡镇。
2009年底全县设3镇6乡(其中四个民族乡)154个村,674个生产合作社。
F.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风景名胜
(1)红土嘴子遗址;位于白庄乡米牙亥村西至朱格村之间。出土石斧、石锤、石杯等新石器时代遗物,内涵丰富,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址。说明距今5000多年前循化地区就有原始居民定居。1988年9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仓库遗址,位于查汗都斯乡黄河南岸第一台地,是一处新石器、青铜器时代的马家窑卡约文化类型居住遗址。距今有4500年至3000年的历史。1986年5月,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3)张尕遗址,位于白庄乡张尕村北。是一处新石器、青铜器时代马家窑类型居住遗址。1986年5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乔日当遗址,位于文都乡拉雄村东山嘴,出土有灶、彩陶罐、陶片等物,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半山类型文化遗址。1987年6月,列入县级重点保护单位。 (1)棺材沟墓地,位于街子乡古及来村山根,墓葬有被盗掘现象,地面有陶片。一是处青铜器时代马厂类型和卡约文化类型墓地。1986年5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加玛山墓地,位于积石镇沙坝塘村西第一台地。是5座连接的坟墓,显露有墓葬人骨,陶片。是一处青铜器时代卡约文化类型墓地。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苏呼撒墓地,位于白庄乡苏呼撒村。先后发掘218座,出土文物1700余件,其中彩陶占60%,主要有双耳彩陶罐、盆、碗、瓮棺、铜泡、石纺轮等。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和青铜器时代卡约文化复合墓葬群。
(4)阿哈特拉墓地,位于街子乡托隆都村南阿哈特拉山。1981年,考古发掘墓葬217座,出土文物1300余件,殉葬品多以青铜器为主,石器较少,铜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陶器多为双耳罐,制作工艺粗糙简单。属卡约文化,但有差别,为此定名为卡约文化阿哈特拉类型墓地,为循化土著文化。 (1)科哇古城,位于白庄乡下张尕村南,在夕昌河与道帏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城周长约1000米,城内曾出土刻有“大唐贞观××年”纪年门限,宋代“大观通宝”钱币和唐宋时期砖、瓦、陶片等遗物。为唐代所建。《循化县风土概况调查大纲》称:南北朝以及唐宋时鞑子所据之地。古史料称:为唐朝时的米州、米川县地。1988年9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文都古城,位于文都、中库汇合处,西北岸台地上,分内外二城,城门东向有瓮城,城内西部较高,地面散布有大量砖、瓦,以及绿色琉璃瓦片,采集有刻画纹陶罐、壶残片和四系罐残片。内外二城建于不同时期,外城建筑年代早于内城,为宋代所建。《循化县风土概况调查大纲》称:南北朝以及唐宋时鞑子所据之地。1988年9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还有古什群山城,古什群古城、积石峡乙赛日古城,起台堡黑城,起台堡古城,张沙古城和清朝循化城。 (1)积石关护林碑,立于光绪八年(1882年),原立于积石关,现保存于孟达乡木厂村清真寺内,高160厘米,宽73厘米,厚34厘米。碑文竖楷书17行,字体工整秀丽,共384字。
(2)查加工水利章程碑,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原立于循化厅署头门,1958年,被迁至化隆县烈士陵园后置放至今。高2米,宽1米,厚20厘米,碑文断残,无上下款,只688字,缺30字,碑文后列有各工“头人、军功”17人署名。
(3)大理院水章判案碑,此碑由草滩坝众人立于民国11年(1922年),现藏于积石镇草滩坝清真寺,保护完整。高2.4米,宽0.76米,厚0.22米。中部阴刻“铁案如山”字,碑文阴刻楷书,书写字体清晰可认,共有511字,其中16字风化脱落,无法辨认。
(4)循化查加沟剿匪殉难革命烈士纪念碑。1955年,循化县各族人民为永世纪念1949年查加剿匪殉难革命烈士,特于县城东部修建陵园,迁葬忠骨,并立碑,以慰革命烈士英灵。
(5)循化县平叛殉难烈士纪念碑,1958年6月立于烈士陵园。用花岗岩石凿成。正面阴刻中共循化县委、县人民政府委员会碑文和为纪念1958年平息反革命武装叛乱中英勇杀敌、光荣殉难的15名革命烈士姓名,用楷书撰写565字。 (1)烈士陵园纪念塔,立于县城东烈士陵园,1955年7月竣工。阴刻有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青海省军区、中共循化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题词。
(2)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塔,位于县城西25公里的赞卜户村南,1987年竣工。为纪念西路军烈士而建。镶嵌有省人民政府、青海省军区、中共循化县委、县人民政府题词。塔座后面有碑文。1990年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3)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抢渡黄河殉难烈士纪念塔。位于县城西北6公里,循化黄河大桥北端。1989年1月竣工。前后左右,镌刻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循化县委、县人民政府题词。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在1949年8月抢渡黄河向西宁进军时殉难的革命烈士而建。
G. 中国西北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没有公正法律,这算不算正当防卫
公安局不作为是可以告的,至于公安局那边受到干扰的情况,第一你可以去他的回上级机关反映一答下,第二你可以去检察院,要求检察院出面做立案监督,但是这些都只是程序上的办法,是否有效我不敢保证。如果公安局还是不立案,你可以拿着不立案通知书去法院自诉,但是你要有对方打你的证据,伤残的鉴定,应该会在诉讼过程中完成。如果刑事途径确实无法完成,那你就走民事途径让对方赔点钱吧。另外你弟弟这个不能构成正当防卫。对方虽然几个人打你,但是武器仅仅是木棍,你弟弟拿刀捅人家,很明显是防卫过当。我很同情你,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并不能讲情理的。关于你弟弟的问题,按你的描述,可能还没有经过审理程序,但是被关了一年多,这个就是超期羁押,你可以要求公安局要么放人,要么进入正式的诉讼程序,如果进入诉讼程序了,你弟弟这个情况你可以在庭上说明,相信合议庭会予以考虑,酌情量刑。楼主你的遭遇在强拆中是很常见的,不怕告诉你一切的法律手段都很苍白,我说了这么多可能对你没有什么帮助。我建议你在网上发发帖子或者去找媒体帮助,这个比你去法院起诉或者找公安局有用的多,希望正义能得到伸张,还你一个公道。
H.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介绍
循化撒拉族自复治县位于青海省制东部,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段,东与甘肃省积石山县和甘肃省临夏县接壤,南临甘肃省夏河县和青海省同仁县,西靠尖扎县,北同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邻,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全县3镇6乡154个行政村,总人口12.69万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南高北低,四面环山,山谷相间,气流回升,年平均气温8.7℃,近十年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年平均气温9℃以上。夏无酷暑,冬无甚寒。平均海拔2200米,是青海省海拔较低的地区之一。河谷地区平均海拔1850米。黄河流经其中79公里,国家级大型电站公伯峡、积石峡电站均在县境两峡的东端。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达天池为重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内涵丰富,民族风情十分独特,是全省旅游最佳地区之一。
I. 撒拉族自治县在哪个省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接甘肃省临夏回族州版,南临甘肃权夏河县和青海同仁县,西与尖扎县为邻,北连化隆县,与民和县相望。总面积约1750平方公里,现有15425 户8.69万人。其中藏族占25%,为自治县第二个主要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西部的文都、尕楞、岗察和东南部的道帏4个地区。传说文都、尕楞、道帏三个地区的头人均系西藏萨迦昆氏家族后裔。原来,文都千户下辖文都七族;下仁务昂索辖今尕楞乡仁务五族;道佛昂索辖道帏五族(下分十七族分)和夕昌沟藏族。岗察地区藏族相传迁自贵德县岗察部落,由其总头人岗察“红保”管辖。历史上,循化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主要分布在上述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