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补充责任人如何执行的法律规定
A. 什么叫做法律上的“补充责任”
补充责任是指抄因同一债务,在应袭承担清偿责任的主责任人财产不足给付时,由补充责任人基于与主责任人的某种特定法律关系或因为存在某种与债务相关的过错而承担补充清偿的民事责任。究其实质,相当于一种保证责任,与保证中的一般保证类似
B. 法律规定的补充责任
法律规定的补充责任是指因主责任人的财产不足承担债务清偿责任时,由补充责任版人基于与主责任人的某种权特定法律关系或因为存在某种与债务相关的过错而承担补充清偿的民事责任。
如《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这是法定的补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受到第三人的损害,如果学校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学校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担保法》中一般担保人承担的责任也是一种补充的偿还责任。
C. 有一个条款规定保证人承担补充责任的是什么
是一般保证
D. 连带赔偿责任和补充赔偿责任的区别
1、赔偿顺序不同。
连带赔偿责任的顺序是各个责任人不分先后次序的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承担责任;补充赔偿责任的顺序是主责任人不能承担赔偿时,由与其有特定联系的人予以承担赔偿责任。
2、责任划分不同。
连带责任为数个独立的给付责任,是复数之债,无主次责任人之分;补充责任也是复数之债,但有主责任人和补充责任人的划分,其中的补充责任是依附于主责任才成立的。
3、责任成立条件不同。
连带责任须在法律有明文规定或当事人有明确约定时才可成立;补充责任是基于与主责任人的某种特定法律关系或因为存在某种与债务相关的过错而承担补充清偿的民事责任,不以法律明文规定或当事人的明确约定为成立的要件。
连带责任是指各个责任人对外都不分份额,不分先后次序地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承担责任,包括法定连带责任和约定连带责任;补充责任是指因同一债务,在主责任人财产不足给付时,由补充责任人基于与主责任人的某种特定法律关系而承担补充清偿的民事责任。
(4)承担补充责任人如何执行的法律规定扩展阅读:
连带责任构成要件:
1、连带责任人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连带责任人作为多数主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连带责任的各债务人,诸如合伙内的各合伙人,共同侵权的各侵权人等,另一种是补充连带责任中的主债务人和从债务人,如保证合同中的主债务人和保证人。
2、连带责任人与债权人之间须存在着债的关系。连带责任是以债的关系为前提的,没有债的关系,就无民事责任可言,更谈不上承担连带责任。
3、连带责任的客体必须是种类物。连带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所以其客体必须是物。由于所履行债务的责任是连带责任,因而这种客体在客观上是可分别承担的,而不应是特定的。
4、连带责任的承担须有法律明文规定或者当事人明确约定。
E. 什么叫补充赔偿责任 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
补充赔偿责任,是指多个行为人基于各自不同的发生原因而产生数个责任,造成直接损害的直接责任人按照第一顺序承担全部责任,承担补充责任的责任人在第一顺序的责任人无力赔偿、赔偿不足或者下落不明的情况下,在能够防止或减少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且可以向第一顺序的直接责任人请求追偿的侵权责任形态。
1、补充赔偿责任由法律明确规定或当事人约定。
2、补充赔偿责任是两种责任的竞合状态。即基于直接侵权行为的直接赔偿责任和基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的补充赔偿责任的竞合。
3、补充赔偿责任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如《人损解释》第六条规定,经营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是在“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第七条规定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是在“未尽职责范围内”。
4、补充赔偿责任是一种非终局责任。所谓非终局责任,是指责任人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只是一种暂时性责任或形式性责任,行为人承担责任后可以依法向直接责任人行使追偿权而进行救济,最终承担责任的是直接责任人。
补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条件,也就是说行为人在何种条件下需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补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为四个,即:
1、第三人侵权直接导致损害事实的发生;
2、行为人未尽合理安全保障义务;
3、损害事实与行为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存在因果关系;
4、权利人向第三人(直接侵权人)求偿受阻。
(5)承担补充责任人如何执行的法律规定扩展阅读:
补充赔偿责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补充赔偿责任由法律明确规定或当事人约定。
这一特征,体现了补充赔偿责任产生的法律依据。与其他形式的民事责任相比,其有着独特的责任适用规则和构成要件。
为了避免补充赔偿责任的滥用和维护相关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或当事人有约定的情形下才能适用。对于法律规定的情形,目前主要体现在《人损解释》第六条、第七条,且是过错责任。
当然出于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我们也不应该反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补充赔偿责任进行约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补充赔偿责任的随意滥用。
2、补充赔偿责任是两种责任的竞合状态。
这种责任竞合状态是由于两个侵权行为产生同一损害事实,为弥补这一损失而发生的两个责任的竞合,即基于直接侵权行为的直接赔偿责任和基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的补充赔偿责任的竞合。作为共同责任形态的一种,其与连带责任、按份责任等责任形式一样,是解决多个责任人对同一损害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
3、补充赔偿责任有一定的范围限制。
补充赔偿责任并非一定是对全部的责任都承担补充清偿义务,在不同的情形下,其可能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份额是不一样的,这种份额与过错程度相关。如《人损解释》第六条规定,经营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是在“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第七条规定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是在“未尽职责范围内”。
参考资料:网络-补充责任
F. 侵权法 中举例说明侵权补充责任的法律特点和基本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和第四十条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安保义务人和学校的补充责任。所谓补充责任是指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中,违反安全保护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的侵权责任(杨立新观点)。
补充责任的核心是补充,既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补充,也包括实体意义上的补充。
(1)程序意义上的补充是指顺位的补充,即直接责任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是第一顺序的责任。补充责任中顺序的规定至关重要,其目的是赋予补充责任人一种先诉抗辩权。若赔偿权利人单独起诉补充责任人,则补充责任人可以要求追加直接责任人为共同被告,从而完全排除了将补充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连带的可能。
(2)实体意义上的补充是指补充责任的赔偿数额是补充性的,其赔偿数额的大小,取决于直接责任人承担的数额的大小以及补充责任人的过错程度。若补充责任人的过错程度足以涵盖受害人的全部损失,而直接责任人无力承担任何责任,则补充责任人应当承担全部损失;若补充责任人的过错程度不足以涵盖受害人的全部损失,则不管直接责任人有无能力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责任,补充责任人仅就在与自己过错相当的范围内承担责任,至于受害人能否获得全部赔偿与之无关,即负有限补充责任。
G. 什么是补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从法律的层面规定了“补充责任”(见该法的第三十四条、三十七条和四十条),这对从事法律工作的人也是比较新的概念,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就更不用说了。 结合学理、法学家的论述、司法实践的表述,我认为补充责任应该是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基于合法约定具有保障他人安全的主体没有尽到法定义务,并因第三人侵权造成他人损害(含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在具体侵害人不能承担赔偿责任或数额不足的情形下,由安全义务保障人承担“补足差额”的法律责任。在很多学理、学术论述或者司法解释中,也有叫补充赔偿责任的。 补充责任在程序法上如何操作,应当进行比较统一的规定,以免出现五花八门的判决破坏了此立法的初衷。笔者认为应当在侵权损害赔偿的一个程序里直接进行诉的合并,将直接侵权人和补充责任人作为共同被告起诉(直接侵权人找不到的另论),在诉讼请求中分别请求注明责任形式提出,在判决中也应当用两项判决分别作出判决(如果实际侵权人没有找到或者程序上不能送达,能否直接全额作出判决也应当明确,因为补充责任和侵权责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执行中,应当先执行直接侵权人,并可以告诉补充责任人积极提供直接侵权人的财产线索,尽量公平、均衡处理。
H. 举例说明侵权补充责任的法律特点
侵权补充责任主要是指“安保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旅馆、银行的客户以内及列车的乘客,容在旅馆、银行、列车内受到他人侵害,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无法确认侵权人或者侵权行为人没有能力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旅馆、银行、列车的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尽到保护义务的,不承担责任;未尽到保护义务的,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由上述表述可知,补充责任的特点有:(1)承担的责任是有先后顺序的;(2)责任的产生原因是不同的;(3)承担的是补充的责任,就是只在侵权人不能承担的部分承担责任;(4)主责任人与补充责任人之间没有追偿的关系。这点可以这样理解,首先主责任人肯定是没有可追偿的人的,其次对于补充责任人,因为法律规定的是其“没有尽到安保责任”,才承担责任的,因此,补充责任人也是有过错的,是应当承担其过错范围内的责任的,所以,他们之间没有追偿权。
以上,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