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妨害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1. 排除妨害纠纷如何执行
一、排除妨害纠纷如何执行
排除妨害纠纷,是指因为物权受到他人的现实妨害而引发以排除这种妨害为目的的纠纷。排除妨害请求权,是对物权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占有以外的方式侵害时物权人对妨害人享有请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物权恢复到圆满状态的权利。根据《物权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二、排除妨害纠纷的构成要件
我们通常认为,排除妨害纠纷的构成要件一般包含:
1、被妨害的标的物仍然存在并由所有人占有;
2、妨害人以占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权利人行使权利且这种行为是持续进行的;
3、妨害必须是不正当的。
而且妨碍的行为必须是一种现实的妨害,而不是一种将来发生的危险。消除危险是指物权人对有可能造成自己之物损害的设施的物权人请求其消除自己的危险。消除危险请求权与排除妨害请求权之间,既有关联性又有区别,从关联性的角度讲,消除危险是从排除妨害中派生出来的,二者都是因为相对人妨害物权的行为导致的。主要差异在于,排除妨害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排除现实已经发生了的妨害;消除危险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作为)或者停止(不作为)某种行为以消除将来必然发生的妨害或损害。
三、排除妨害纠纷需要注意的问题
排除妨害纠纷应当区分不动产和动产确定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军事法院管辖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2〕11号)第2条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的不动产所在地在营区内,且当事人一方为军人或者军队单位的案件,地方当事人向军事法院提起诉讼或者提出申请的,军事法院应当受理。动产的排除妨害纠纷,应以妨害行为实施地或者妨害行为实施人所在地或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适用本案由时,要注意区分其与返还原物纠纷的关系,在排除妨害纠纷中所有权或他物权人并未丧失对其物的占有;而在返还原物纠纷中,物已为他人无权占有或被他人侵夺占有。
排除妨害主要是金针于对妨碍物权行使的行为或事实状态一而采取的种措施,当物权的行使受到现实或可能的妨害时,物权人均可以请求排除妨害。
【常用法律条文】
《物权法》第三十五条 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2. 排除妨碍,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法律依据
你好,判处妨害抄,停止侵害,赔礼袭道歉属于民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几种方式。
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四节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第一百三十四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3. 排除妨害纠纷的构成要件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排除妨害纠纷的概念
排除妨害纠纷,是指因为物权受到他人的现实妨害而引发以排除这种妨害为目的的纠纷。排除妨害请求权,是对物权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占有以外的方式侵害时物权人对妨害人享有请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物权恢复到圆满状态的权利。根据《物权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二、排除妨害纠纷的构成要件
我们通常认为,排除妨害纠纷的构成要件一般包含:
1、被妨害的标的物仍然存在并由所有人占有;
2、妨害人以占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权利人行使权利且这种行为是持续进行的;
3、妨害必须是不正当的。
而且妨碍的行为必须是一种现实的妨害,而不是一种将来发生的危险。消除危险是指物权人对有可能造成自己之物损害的设施的物权人请求其消除自己的危险。消除危险请求权与排除妨害请求权之间,既有关联性又有区别,从关联性的角度讲,消除危险是从排除妨害中派生出来的,二者都是因为相对人妨害物权的行为导致的。主要差异在于,排除妨害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排除现实已经发生了的妨害;消除危险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作为)或者停止(不作为)某种行为以消除将来必然发生的妨害或损害。
三、排除妨害纠纷需要注意的问题
排除妨害纠纷应当区分不动产和动产确定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军事法院管辖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2〕11号)第2条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的不动产所在地在营区内,且当事人一方为军人或者军队单位的案件,地方当事人向军事法院提起诉讼或者提出申请的,军事法院应当受理。动产的排除妨害纠纷,应以妨害行为实施地或者妨害行为实施人所在地或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适用本案由时,要注意区分其与返还原物纠纷的关系,在排除妨害纠纷中所有权或他物权人并未丧失对其物的占有;而在返还原物纠纷中,物已为他人无权占有或被他人侵夺占有。
排除妨害主要是金针于对妨碍物权行使的行为或事实状态一而采取的种措施,当物权的行使受到现实或可能的妨害时,物权人均可以请求排除妨害。
其实只要权益人的物权受到了不法侵害那么便可以自己向实施者提出消除妨害,当然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向妨害的实施者提出消除妨害。当然不管是向谁提出消除妨害,均需要该妨害满足法律规定的妨害的所有的条件,而且在处理排除妨害纠纷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区别类似的其他权力。
4. 居住权受侵占要求排除妨害,侵占者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法律责任是很宽泛的词,你是指刑事,还是民事?如果是刑事的话,有非法侵入住宅罪,要是民法的话就是要求按租金给付你相应的费用,这都是法律责任。
5. 你好,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是原告,法院已立案,案由是“排除妨害”,被告不接电话并且玩起失踪,躲藏...
排除妨碍是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如果不能公告送达看看能否留置送达。因为,这类案件是要被告实施一定行为来配合的,如果被告拒绝配合,虽然可以强制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6. 因排除妨害起诉而法院以属非法占用土地违法行为不予受理对吗
不服,可以上诉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7. 民事责任中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有何相似之处
网络名片的民事法律责任,简称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民事赔偿责任,因此实施的民事行为,根据民法承担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另有规定外,法治为基础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一种责任,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以实现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补救手段的受害者,侵犯权益恢复。
目录
简要介绍
特点分类
承担法律
法律特征
>办法
关系
编辑本段介绍
民间的由自然人或法人违反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从而侵犯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并应承担法律后果。违反民事义务,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从而导致民事赔偿责任:(1)违反合同的责任,规定不适当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义务不履行合同中的民事赔偿责任。 (2)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 (3)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民事责任(如扶养)。如果您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除了服刑的罪犯,还要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一般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具有民事违法行为的存在。违规行为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然而,由于工业交通事业的高风险技术民事责任
使用日益复杂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的工业污染,污染日趋严重,为了维护受害者的利益,相应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责任原则,也被称为普通法的立法原则,只要损害的结果,它是必要的民事赔偿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交通事故等民事案件,执行这一规定。民事责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免除:(1)不可抗力。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战争。 ②自卫。为了保护国家,集体,他人或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正在进行的反对必要的限反击行为侵犯。 ③紧急避险。某种即时的危险,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害财产和人身伤害,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一定的伤害(见自我 - 帮助)。违反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的民事法律责任,必须履行公民义务的行为的要求,与国家强制性。在中国,公民和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回他的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道歉的道歉。
编辑本段
民事责任的特点有以下主要特点:(1)民事义务的民事赔偿责任,根据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 (2)民事赔偿责任的目的,恢复侵害的权利。 (3)有法律强制执行的民事赔偿责任。 (4)民事赔偿责任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保护。
编辑本段分类
民事责任常见的分类如下:1,债务不履行民事赔偿责任和侵权责任。根据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可以分为债务不履行民事赔偿责任和侵权责任。债务不履行民事赔偿责任,民事责任是债务人未能履行现有债务。侵权责任是一种侵权民事责任的实施结果。 2,履行义务,责任和赔偿责任的回报。根据的民事法律责任的内容,民事责任可以分为履行的义务,责任和赔偿责任的回报。清偿责任,相关负责人须履行自己原来的债务负担责任。回报的责任,是回到福利责任的内容。的法律责任,赔偿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内容。 3,根据责任和连带赔偿责任的份额。民事法律责任根据承担民事责任党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分担责任,它比人造的责任,负责人按照与债务人,债务人附带一定的份额承担民事责任。在按照法律惩罚
连带责任,债务人是一个多人,每个人都还清所有债务,均由对方附带的负责人不承担责任。 4,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该物业是否根据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物业的责任,是直接责任若干物业,如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的内容。非财产责任是不直接的民事责任属性内容,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编辑本段熊的方式
民间的责任来承担,也被称为一种形式的民事赔偿责任,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措施。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1)停止侵权。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8)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0)道歉。承担民事责任以上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编辑本段法律规定的
民间的法律在中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你提到的民事责任问题,应该是能够承担责任谁承担责任问题,似乎由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 “民法通则”第九条公民从出生到亡的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第十一条十八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岁以下16岁以上的公民,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作为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12条10岁或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可以是他的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律代表人民的同意。年龄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的能力。第13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的能力。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适合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的民事行为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能力有限。第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第117条的拨款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回来了,他应偿还其估计价格。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到其原始状态或补偿。如果受害人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第一百一十八条公民,法人的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及其他科学技术成果权由剽窃,篡改,假冒和其他违规行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的权利,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第一百一十九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应当赔偿医疗费用,由于收入减少收入损失,残疾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费用;造成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第120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名誉,荣誉被侵害时有权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律的名称,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段落也应适用。第20条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制造商或销售商应承担民事责任。运输,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卖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如果你能证明在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对周围环境的高度危险作业的手段,第123条的损害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第124条,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25条建设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在公共场所,在路边或在一个通道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26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对象上放置或悬挂物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第一百二十七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受害者的过错造成损害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方的过错造成的损害,第三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28条自卫造成的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超过必要的自卫,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第129条,如果发生紧急危险情况造成损害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危险,采取了紧急的人谁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到适当的程度上或承担任何责任。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程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理论研究
责任的人谁采取紧急。第一条130,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第131条,如果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能会减少对民事责任。第132条当事人对造成损害没有过错,根据实际情况,双方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第133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财产,但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造成损害,从本人财产中支付的任何赔偿。缺额,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作为监护人除外。
编辑本段法律特征
1。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 3。民事赔偿责任的范围和侵犯范围内造成的损害。
编辑本段根据民法通则以下十个:1,第134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停止侵权,停止对这种责任的方法主要适用对进展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问题阻碍拆除障碍等责任法适用的场合,以防止他人行使自己的权利,权利人的权利不要求实际侵权。 3。消除风险的行为侵犯了他人,个人的财产造成实际损害,但损害权利人有一个真正的危险,可能会要求演员要采取措施,消除危险。 4。他人财物回报要求行为人时,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返还财产。但需要尚存在的财产,如果财产损失的,行为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5。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适用的财产为他人的损害,但也有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一般情况下,造成他人财产损坏,你应该尝试恢复原状,不仅难以恢复原来的状态,鱼类赔偿损失。 6。这种责任形式的修理,重作,更换,一般适用于在一定的合同关系。如果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销售合同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对方可以要求修理,重作,更换。 7。损失的损害赔偿适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形式的责任。它不仅适用于侵犯财产权利的场合,同时也为攻击和殴打的场合,如精神损害赔偿。 8。这种形式只适用于合同支付违约金的责任。如果违反合同或法律的过错一方当事人约定或法定的违约金应支付违约金,如该方应支付。 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这种形式的责任仅适用于“民法通则”第120条的规定,姓名权,肖像权,名誉,荣誉和个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 10。道歉这种形式的责任仅适用于“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姓名权,肖像权,名誉,荣誉和个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十大民事责任形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适用时,应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根据不同形式的责任范围,责任的形式是正确的选择,区分不同情况下的违规责任形式之间的内在逻辑,正确的合并适用责任形式。
编辑的关系,
公民的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某些行为在被调查的民事赔偿责任,也追究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关键行为是否违反行政法规,触犯了刑法。违反行政法规的规定,触犯了刑法,应当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否则的话,不追究其行政和刑事责任。
8. 排除妨害请求权律师费能不能要求被告支付
排除妨害请求权不能要求对方支付律师费,事实上由对方支付律师费的情况是极内少数的。
一般都容在商事仲裁中才会由败诉方支付律师费,
诉讼中通常是在要求对方承担担保责任的同时,要求对方支付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此时才会发生被告支付律师费的情况。
9. 排除妨害纠纷的构成要件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
您好,我们通常认为,排除妨害纠纷的构成要件一般包含:
1、被妨害的标的物仍然存在并由所版有人占有;
2、妨害人权以占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权利人行使权利且这种行为是持续进行的;
3、妨害必须是不正当的。
而且妨碍的行为必须是一种现实的妨害,而不是一种将来发生的危险。消除危险是指物权人对有可能造成自己之物损害的设施的物权人请求其消除自己的危险。消除危险请求权与排除妨害请求权之间,既有关联性又有区别,从关联性的角度讲,消除危险是从排除妨害中派生出来的,二者都是因为相对人妨害物权的行为导致的。主要差异在于,排除妨害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排除现实已经发生了的妨害;消除危险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作为)或者停止(不作为)某种行为以消除将来必然发生的妨害或损害。
10. 排除妨碍的行为与状态妨碍人
通过行为造成妨碍状态的人是行为妨碍人。妨碍状态的出现虽然与某人的行为无关,但是回有责任排答除这种妨碍的人是状态妨碍人。例如,某人在夜里把散发臭味的垃圾倒在甲适用的土地上,这些垃圾也给乙使用土地造成了无法忍受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甲是状态妨碍人,他有责任清除这些垃圾。按照德国民法理论,此例中甲对其使用的土地为其责任领域,甲承担责任是由于“后果不法”,责任性质属于“状态责任”。
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