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法律责任减轻和免除的情形
⑴ 在刑法中什么情形下可以什么情况可以免除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
1、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十条 我国领域外犯罪,在外国已受刑罚处罚的
第六十八条第一款 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第164条 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第390条第2款 行贿罪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
2、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二十条第二款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第二十一条第二款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第二十八条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
第六十八条第二款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3、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八条第三款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
第六十七条第二款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
第六十八条第一款 有立功表现的
4、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七条第三款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
5、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6、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二十七条第二款 对于从犯
7、应当减轻
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
8、应当免除
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
第六十七条第一款 自首,犯罪较轻的
9、应当从重
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
第六十五条第一款 累犯,……(但过失犯罪除外)
⑵ 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责事由表现
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责以法律责任的存在为前提,即行为人事实上违反了法律,且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某些法律的规定,可以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责任。
正当防卫本身并不存在法律责任,当然不属于免责事由。
另,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主要包括:
1.时效免责,即法律责任经过了一定的期限后而免除;
2.不诉及协议免责,即若受害人或有关当事人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就实际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与加害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同意的免责;
3.自首和立功免责,即对于违法之后有自首和立功表现的,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的法律责任;
4.补救免责。即行为人在造成一定损害后,在有关国家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或应当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其法律责任;
5.因履行不能而免责,即人道主义免责,亦即在财产责任中,在责任人确实没有能力履行或没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机关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责任;
6.自助免责,即对自助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减轻或免除。所谓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而为法律或公共道德所认可的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与自助行为是有区别的,后者以责任的存在为前提,而前两者却并不存在责任。
⑶ 中的哪些行为可以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您好,您可以详细描述您的问题,您所问的是否为如下问题:
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的哪回些行为可以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ABD )
A.家住偏僻山区的张三把深夜人室抢劫的王五捆绑起来,看押了6个小时后,才将其押送到50里外的乡派出所
B.张三偷了别人一件价值500元的皮衣,10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征得患者的同意后,切除其生病的盲肠
D.妻子经常遭受丈夫的虐待,但她仍认为夫妻感情很好,因此从来不向有关机关投诉
正确答案:ABD
解析:根答据我国相关法律,可以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情形有;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自力救助免责等。在本题目中,A属于自力救助免责,B属于时效免责,D属于不诉免责。C属于合法行为,不构成法律责任。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⑷ 哪些人犯罪应当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一、应当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
已满十四周岁且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和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中止犯且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而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可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而故意犯罪的,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未遂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且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从轻处罚;因犯罪分子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减轻处罚;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⑸ 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
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只要你干的好才叫好。法律一定会减轻和免除的。
⑹ 哪些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有专门的规定,在总则部分。要想了解全部且最准确的内容最好是读一下刑法。如果举例,如聋哑人、被教唆以及未达一定年龄的人,都有从轻、减轻或免除的相关规定。
⑺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抗辩事由)有哪些
《侵权责任法》第三章有集中规定。如下: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回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答权人的责任。第二十七条 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第二十八条 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二十九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十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第三十一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⑻ 什么情况可以免除民事责任
包括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由于受害人自身故意或者过失而导致的损害、 由于第三人原因导致的损害。
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是指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发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者推迟履行合同,在我国《民法通则》上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其与紧急避险、自助行为皆为权利的自力救济的方式。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⑼ 法理学免责的基本情形
(1)时效免责:即法律责任经过了一定期限后而免除,其意义在于:保专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属,督促法律关系主体及时行使权利、结清权利义务关系,提高司法机关的工作效率,稳定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不诉及协议免责,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关当事人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就实际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与加害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同意的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是指对那些违法之后有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和全部的法律责任。这是一种将功抵过的免责形式。
(4)因履行不能而免责,即在财产责任中,在责任人确实没有能力履行或没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机关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责任。
⑽ 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刑事处罚,法律责任的减轻与消除,无责任,不负刑事责任,这五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不予追究抄刑事责任 已经触犯刑律并达到追究程度,但由于某些减免条件存在而不进行追究;
免予刑事处罚 已经触犯刑律但情节轻微,可不予追究;
法律责任的减轻与消除 第一点里提到“由于某些减免条件存在”中的减免条件就是本条所指的减轻与消除情况。比如说犯罪人未满法定年龄、甚至14周岁以下等情况。
无责任也就是对案件的后果没有责任。
以触犯刑律为名抓捕起诉,但经审理认为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
“犯罪”指的是触犯刑律并达到相应规定的程度;
同一案件中的各方、各人在案件中的行为对案件的结果所施加的作用力,这是构成同案人之间对案件责任的前提。责任大小是量刑轻重的重要依据;
处罚是建立在对象违法事实被认定、责任轻重被认定的基础之上做出的行政或刑事处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