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致人死亡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㈠ 两人吵架.对方因情绪激动致心脏病猝死.另一方需负什么法律责任.
吵架的来对方知道死者有心脏病吗源?不过就算知道也很难判罪吧,毕竟吵架是很平常的事,如果真的是死者激惹对方的,对方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未能考虑到对方的病就吵起来了,这只能是无心之失,根本就没有触意伤害死者的,要是这样也要判罪的那岂不是太冤枉了吗?
㈡ 和人吵架,造成别人自杀,我要负法律责任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公民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行为人致人自杀。既由于行为人先前所实施的行为,而引起他人自杀结果的发生。对此,应区别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1、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是正当的或只是一般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他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杀者本人的心胸过于狭窄,这时不存在犯罪问题;
2、行为人先前实施了严重违法行为,结果致被害人自杀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杀的结果作为一个严重情节考虑,将先前严重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处理。如当众辱骂他人,致其当即自杀的,可对辱骂者以侮辱罪论处;
3、行为人先前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引起被害人自杀的,只要行为人对这种自杀结果没有故意,应按其先前的犯罪行为定罪,而将自杀结果作为量刑时考虑的一个从重或选择较重法定刑处罚的情节。
(2)吵架致人死亡应负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十九条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㈢ 吵架引起自杀负法律责任吗
要负法律责任。情况严重可属于间接故意杀人罪。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
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3)吵架致人死亡应负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 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㈣ 吵架后致对方死亡,需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吵架的对方知道死者有心脏病吗?不过就算知道也很难判罪吧,毕竟吵架是专很平常的事,如果真的属是死者激惹对方的,对方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未能考虑到对方的病就吵起来了,这只能是无心之失,根本就没有触意伤害死者的,要是这样也要判罪的那岂不是太冤枉了吗?
㈤ 因为吵架导致受害者死亡这是什么罪
不能因吵架导致死亡的问题一概而论,一般来说,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可以将“气死人”的行为分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主观无恶意。“气人者”主观上没有任何恶意,正常说话,因为对方比较激动导致死亡;“气人者”主观上既没有杀人、害人的故意,客观上也没有实施杀人、害人的行为,因此对死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二种,双方在主观上都有过错,吵架、斗嘴的环境、用语的激烈程度不同,行为人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一、双方在公众场合,“气人者”用语激烈,对受害人进行侮辱、诽谤,受害人无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气绝身亡的,行为人要负刑事责任。
二、“气人者”主观恶意,知道受害人有某种疾病不敢激动,故意找茬刺激对方,达到惩罚他的目的。如果采用侮辱、诽谤的方式刺激对方,造成对方死亡,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如果采用其他方式刺激对方,使对方身体受到伤害的,将构成故意伤害罪。
三、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想通过气人的方式谋杀他人,于是设计几个方案,最终把对方气死。尽管这种杀人的行为不是暴力,也没有使用凶器,但这种行为只要能够必然地引起受害人的死亡,应当认定该行为构成杀人罪。此刻,“气死人”是要偿命的。
如果不构成刑事犯罪,因死亡与吵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㈥ 因纠纷造成的伤害致人死亡的负什么法律责任
不管是主观故意还是主观过失致人死亡,均有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当然是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了,如果想得到详尽法律帮助,最好联系当地律师详谈帮助。
㈦ 因为争吵致人死亡请问要负刑事责任吗谢谢!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的侵权要件为1、行为违法;2、侵权故意或过失;3、造成损害结果;4、因果关系
㈧ 吵架致人死亡案例使用民事法条
【案情简要】
被告何某文、朱某英与原告何某志及其母亲朱某日因互换土地引起纠纷。2013年9月22日,双方在当地村民委员会的主持调解下,已经达成调解协议。2013年9月28日,被告何某文、朱某英反悔认为该协议不公平,就到原告何某志家找朱某日论理并引起争吵,争吵中朱某日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经送医院抢救后无效死亡。2013年9月30日,原告何某志与被告何某文、朱某英在当地派出所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由何某文、朱某英垫支赔偿款3万元,待法院判决确定赔偿款项后,多还少补。原告为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合计约17多万元,扣除被告已支付的赔偿款3万元,仍须赔偿14多万元。被告提出反诉,请求原告返还其预支的赔偿款3万元。
【法院判决】
八步区法院审理认为,原告何某建、何某志、何某林以被告何某文、朱某英侵权提起诉讼,根据法律的规定,构成侵权民事责任有四个要件,缺一不可。一是损害事实客观存在,这是民事责任的前提和依据;二是侵权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三是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损害事实必须是侵权行为造成的;四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本案造成朱某日的死亡,损害事实存在。两被告的行为是否违法呢?本来两被告与朱某日、原告何某志在当地村委会的调解下,已达成调解协议,问题已获解决,但两被告违反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再次到原告家并与朱某日发生争吵,被告朱某英、何某文行为违法,主观上也有过错。对朱某日的死亡与两被告的行为是否有因果关系,是确定本案被告朱某英、何某文是否应当赔偿的关键。法院认为,朱某日的死亡主要与其本身存在的疾病或其特殊体质有关,两被告与朱某日的争吵,不会必然导致朱某日死亡的结果。但当时如果没有两被告与朱某日的争吵,朱某日未必一定死亡。被告朱某英、何某文与朱某日的争吵,造成朱某日死亡的结果,争吵是朱某日死亡的诱因,朱某日本身的疾病或其特殊体质是主要原因。因此,对朱某日的死亡,被告朱某英、何某文承担次要的责任。
关于原告请求的赔偿项目及赔偿数额,参照《2013年广西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项目计算标准》的规定确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八步区法院确认原告请求各项赔偿数额符合法律规定的损失合计107375.7元,由被告朱某英、何某文赔偿3万元。被告朱某英、何某文已对原告预付赔偿款3万元,被告朱某英、何某文无需再向原告支付赔偿款。本案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不服提起上诉,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评析】
本案是一起因侵权人与受害人没有共同的故意或过失的情况下,但其分别实施的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的后果,应当根据过失的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本案受害人朱某日的过错程度显然要比被告何某文、朱某英的过错程度要小,为什么不依据各自的过错程度来判决承担责任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没有共同的故意或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受害人朱某日死亡的原因,一是其自身的疾病或其特殊的体质,二是被告与其发生争吵外因的刺激,由于上述二个原因的结合发生朱某日死亡的结果。本案八步区法院认为受害人朱某日的死亡,其自身的疾病或其特殊的体质是主要的原因,争吵外因的刺激是次要的原因。因此,作出被告何某文、朱某英承担次要责任的判决。对于原因力比例大小的判断应当注意,一般是直接原因的原因力大于间接原因的原因力,主要原告的原因力大于次要原因的原因力,与损害结果距离近的原因的原因力大于距离较远的原因的原因力。
㈨ 吵架后对方死亡 承担多少责任
需要承担责任的,具体要承担多少责任要根据因果关系的性质和法理以及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判定,需要经过法院的审理来决定承担责任的多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十八条: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9)吵架致人死亡应负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吵架过程中一方倒地身亡另一方为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王女士与段某均是在重庆市永川区某学校大门外摆摊卖小吃的商贩。2013年9月,两人因双方小吃摊的摆放位置发生争吵,不久后,王女士的前夫郭某前来送豆腐干,听闻前妻与段某争吵,郭某便来到段某摊位质问段某继而发生争吵。
争吵过程中,郭某突然倒地不起,医院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经医生检查郭某已经死亡。次日,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对郭某进行了尸检。
鉴定结论为:郭某系小脑、大脑组织蛛网膜下腔脑血管畸形、血管破裂致小脑大脑大面积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颅脑功能障碍死亡。后经司法鉴定,郭某的死亡与段某之间的争吵存在因果关系,争吵为其死亡的诱因,参与度以5%~10%为宜。
法院生效判决认定,郭某因情绪激动导致自身疾病发作死亡负主要责任,段某的吵架行为存在过错应承担40%的民事赔偿责任,判决段某赔偿郭某家属各项损失共计2.2万元。
㈩ 把人骂死负什么法律责任
和人吵架、辱骂致死,对于情节严重、屡教不改、恶意故意或带有致死目的的情况视为触犯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刑法中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包含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情况。
因邻里纠纷随意辱骂他人,引发死亡的严重后果,涉嫌寻衅滋事罪,建议侦查机关按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补充侦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规定“因邻里纠纷,实施辱骂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前列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除外”。
(10)吵架致人死亡应负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2014年6月18日,西充县51岁的村民周华(化名)赶集回家途中,发现自家的鸭子死在邻居张英(化名)的田里,遂怀疑是张英毒死了自己家的鸭子。之后,心存疑虑的周华找到张英,并对其进行谩骂。尽管张英解释,自己并未下毒,“鸭子死在我的田里就怀疑是我下毒,太无道理了。”
不过,周华并未就此罢休,继续对张英进行辱骂。当日下午,当地村干部闻讯赶到现场,对二人进行调解,并及时中断周华的冲动行为。但第二日上午,周华继续对张英进行谩骂;下午,她更是跑到张英家中进行辱骂、羞辱。
村干部再次对周华进行批评、制止,但周华不听劝解,辱骂行为直至当日傍晚,52岁的张英倒地,送医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张英系高血压诱发脑内出血而亡。另据对周华家死亡鸭子的检测,未检出毒药成分。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杨女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周华称并不知道张英有高血压,更不知道吵架会致人死亡。周华明知张英患有高血压的证据不足,案发时周华不能够预见辱骂行为可能导致其死亡,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但是,检察官提出,周华因邻里纠纷随意辱骂他人,引发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涉嫌寻衅滋事罪,建议侦查机关按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补充侦查。经公安部门补充侦查,证实周华家的鸭子并非被毒死,同时证实村委对周华进行两次批评制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规定“因邻里纠纷,实施辱骂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前列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除外”。
检察院据此认为,此案应该以寻衅滋事罪来处理。最终该案一审宣判,法院最终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意见,认定周华构成寻衅滋事罪,鉴于被告人周华在审理期间进行了积极赔偿,法院遂对其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寻衅滋事罪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商报-吵架吵到“骂死”了人 事情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