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夫妻代收贿赂款法律责任

夫妻代收贿赂款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2-09 03:15:03

A. 夫妻一方代收法律文书可否

看是不是在一起住,是否离婚。长时间不在一起住一般复杂点的案件不行,如果离婚那就更不用说,代收是不行滴。还的看是什么案件来分析了

B. 夫妻受贿是怎么认定的呢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有两种情形:
1.家属单独收取他人钱财,事后将收钱的事情及行贿方请托事项告诉国家工作人员,之后国家工作人利用手中职务完成了为请托人谋利的行为。此情形下对家属的行为如何界定?
实践中对此种情形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此案中国家工作人员和家属不属于共同受贿。理由为:家属不具备主体身份,手中也没有职权,家属的受贿罪不成立。只能对国家工作人员以受贿论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家属的行为构成受贿共犯。本人认可第二个观点,家属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共犯。首先,家属主观上有收受他人钱财的故意。再次,客观上家属有收受他人钱财的行为,并将他人请托事项转达给了国家工作人员。其对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行为起到了帮助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对这种情况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以受贿罪论处。
2.家属收受他人钱财后,没有告知国家工作人员,而国家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行贿人谋取了其想要的利益。通常情况下,家属收取了行贿人的钱财,都会告知国家工作人员,但司法实践中也出现这种情形。如,某人事主管部门领导张某的妻子李某,在家收取了来求她丈夫帮忙办事的赵某5万元钱,拿到钱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将其收钱的情况告诉张某。而过后,张某觉得赵某工作上有能力,便在他提拔时主动推荐,并给了很大的帮助,使赵某顺利升职。
这种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家属收取他人钱财的事情并不知情,虽然客观上为当事人谋取了利益,因没有受贿的主观故意、无收受他人钱财的客观行为,不能以受贿罪论处。如果其因徇私情而违背职务职责构成其它犯罪的,应以其它犯罪论处。在司法实践中,对其家属李某的行为也很难认定为受贿罪,因为对其是否存在共同的受贿故意很难认定,办案人员也很难收集到证明二人共同故意的直接证据。

C. 公务员夫妻家中收受贿赂,一方明知但是不制止,是犯罪吗应该属于什么犯罪

根据受贿的数额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因为是两人共同收受贿赂,所以构成犯罪的话应当是两人共同犯罪。当然是构成受贿罪。

D. 为避免商业贿赂让对方打款给自己的配偶可以吗

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直接给消费者好处的行为不算商业贿赂。 回扣的表现形式一般回有三答种: a、现金回扣,即卖方从买方付款中扣除一定比例或固定数额,在账外返还给对方; b、实物回扣,如给付对方的高档家用电器等名贵物品; c、提供其他报酬或服务,如为对方提供异地旅游等。 商业贿赂有严格的构成要件: 其一,商业贿赂主体是经营者。商业贿赂的主体必须是经营者。 其二,商业贿赂行为人主观上有在经营活动中争取交易机会,排斥竞争的目的。 其三,客观上采用了以秘密给付财物或其它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行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其手段主要表现为“回扣”,即经营者暗中从账外向交易对方或其他影响交易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秘密支付钱财或给予其他好处的行为。 满意请采纳。

E. 行贿罪没收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首先,按照我国复刑法通说制,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的只能是属于犯罪分子本人所有的财产,包括犯罪分子本人所有的财物及其在与他人共有财产中依法应有的份额。比如夫妻共同财产、投资公司入股的财产,合伙财产中犯罪分子的份额。
其次,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这是我国罪责自负不株连他人原则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所谓犯罪分子家属所有财产,是指所有权明确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本人专有的财产。犯罪分子家属应有的财产,是指在共有财产中应归犯罪分子享有的份额。
最后,如果犯罪分子家属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原来就依靠犯罪分子赡养、抚养、扶养的,人民法院判决没收财产时,就必须给其留下维持生计所必要的财产。这是我国人道主义文明司法的体现,也是促使犯罪分子安心改造、安定社会秩序的要求。

F. 夫妻受贿 妻子是受贿罪的共犯吗

你还是去找个律师先咨询下,要不就去找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张智勇律师咨询下,他咨询是免费,而且这个律师只办理刑事案件,在受贿这个罪的解释上面肯定比其他律师更专业。

G. 夫妻一方收受贿赂,另一方知情该怎么判刑

一方借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以实际案情作出判断,并不是所有的一方借款都属于内共同债务。容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 “债权人就婚姻
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 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 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 形的除外。”

H. 夫妻之间有人犯法,另一方需要承担责任吗

一般情况下,另一方是不必承担责任的
但是,有几种可能是需要承担罪责的
第一,夫妻一方收受贿赂,另一方帮忙收礼并销赃
第二,夫妻一方有刑事案件在身,另一方不配合警方,窝藏或隐瞒犯人藏匿地点

I. 受贿人未直接收受,但仍构成犯罪的有哪些情形

受贿人未直接收受贿赂的案件中,认定受贿人是否构罪的关键点在于:1、被告人是否具有受贿的故意;2、收受财物行为与谋取利益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实务中,下列因素会影响法院的裁判:
1、受贿人与实际收受财物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是判断是否存在受贿故意的重要依据。通过研读案例,我们发现实际收受财物的人员与被告人之间多为夫妻、父子(女)、兄弟关系或胭亲关系,少部分为非正当两性关系。
2、实际收受贿赂的人对是否有明确受贿人的指证直接影响受贿故意的判定。
在这类案件中,实际收受贿赂的人对受贿人知道或授意收受贿赂款的直接
指证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受贿人事后知情的情况下,实际收受贿赂人的指证更为重要。
3、受贿人事先不知情,事后知情或默认且客观上为行贿人谋取利益时,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何谓“事后知情”一般表现在实际收受贿赂的人明确告知,受贿人未表示反对或默认许可并谋取利益的;除此之外,受贿人在案发后为了规避刑罚,通过补写借据、退还受贿款、事后串供、对行贿人态度的转变等行为也可推定被告人存在受贿故意。
4、行贿人代为支付嫖资、代偿赌债、代偿高利贷等非法债务时,部分法院认为因为属于非法交易、没有流通价值,受贿人在所获得的利益不符合法律规定,则认定不构成受贿罪,但大部分法院认定行贿人为受贿人代付嫖资、赌资、高利贷的行为也构成受贿罪。
5、受贿人与行贿人存在长期、持续的行受贿关系并达到一定默契,行受贿双方并不需就每一次受贿行为达成具体的合意,受贿人只需具有概括的受贿故意,法院就会认定受贿,且受贿数额以实际收受的数额为准,而不论受贿人事先是否知情具体数额。
受贿人未直接收受,但仍构成受贿罪的13类情形
实务中,随着受贿方式的多样化和隐蔽,被告人不直接收取受贿款,但由于被告人近亲属、特定关系人等身边人收受贿赂,终导致被告人被控构成受贿罪的案例越来越多。我所在制作《受贿罪抗诉案件大数据报告》中,发现控辩双方对于此类情况的处理存在争议不断,而不同法院、不同法官之间的意见也不一

热点内容
邓建国律师 发布:2025-10-02 04:14:28 浏览:720
12号的社会与法节目表 发布:2025-10-02 04:09:39 浏览:318
金庸x道德 发布:2025-10-02 04:07:37 浏览:920
江津区老法院 发布:2025-10-02 04:06:56 浏览:744
张家店法院 发布:2025-10-02 03:44:42 浏览:561
2016拖挂房车上路法规 发布:2025-10-02 03:41:08 浏览:373
融资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02 03:41:07 浏览:468
法官的群众工作是法宝的演讲稿 发布:2025-10-02 03:39:29 浏览:809
自动离职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2 03:35:11 浏览:881
2013司法考试卷二答案解析 发布:2025-10-02 03:30:25 浏览: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