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约法律效力
Ⅰ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什么
关于国际法的渊源的权威论述见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之规定。
一、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
1、不论普遍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2、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3、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4、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国际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条约;
2、国际习惯法;
3、一般法律原则;
4、司法判例及学说。
(1)国际公约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国际法》的效力的作用:
1、它规范国家行为,并在国家之间因经济、政治等利益发生冲突时进行纠纷解决。
2、明确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肯定国家依国际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其善意履行相应国际义务。在一国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国际法也为其提供应有的法律救济。
3、在国家间建立平等关系,要求国家不分大小强弱,相互尊重,不容许以任何方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发展国家间的正常关系提供强大武器。
4、建立起相对有效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并针对国际法破坏者的不法行为,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维护国际秩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际法
Ⅱ 国内法与国际公约 冲突,哪个更有法律效力
作为公约的缔约国,在我国通常以优先适用国际公约规定为一般原则。
Ⅲ 公约与法律的具体含义和区别法律是否属于公约请详解。
公约(convention) 是条约的一种,通常指国际间为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重大国际问题而举行国际会议,最后缔结的多方面的条约。公约通常为开放性的,非缔约国可以在公约生效前或生效后的任何时候加入。有的公约由专门如集的国际会议制定。 公约除了倾向于立法形式的多边条约以外,它与条约并无实质性差别。它的内容一般是专门性的,不如条约的内容重大。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国际上由若干国家共同缔结的多边条约,也叫公约,如联合国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是一种用来维护国际生活的正常秩序和国与国之间的正常关系的国际性文书,不在我们所讨论的范围之内。 通常我们所说的公约主要是指在国内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带有公共性和督促性的文书。 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一般限于宪法、法律。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法律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三权分立的国家,由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命令仅对该行政机关之公务员有拘束力,除法规命令外,原则上行政机关所制订之行政规则对于人民均不发生拘束力。而限制人民自由权利之法律必须由人民所选举之立法机关制定之(即后者)。 法律和公约的关系,应该说公约也要遵循法律、、、
Ⅳ 国内法律是否有高于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
对于国际条来约与国内法相比较的自效力,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亦无原则性法律规定。但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作出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国际条约效力高于国内法”的规定。如1986年《民法通则》第142条的规定表明,国际条约的效力高于国内民事法律的效力。其实,自1982年以来,就连续有些法律作出类似规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如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1985年《继承法》、1992年《海商法》等。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 第189条首先作出了与上述《民法通则》第142条相同的规定,而1991年《民事诉讼法》重复了这样的规定。从这些规定看来,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在国内是有直接的效力。同时,国际条约的规定若与国内法律不同时应优先适用。但是,由于这些规定仅限于个别法律,还不能说是已经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完全确立了规则。不过,上述法律作出这样的规定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立法政策的明显倾向,从而有“国际条约优于国内法”成为一项具有普遍性规则的可能。
Ⅳ WTO条款有没有法律效力
WTO即所谓的世贸组织,它是一个国际公约并包含有一系列的法律体系,对签约国是有约束作用的版。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权各种国家间的保护、倾销会被起诉到WTO进行裁决。但是一个企业的对外经济活动所谓的违法,一般指的是违反交易商所在国的民法、贸易法等。如果只是违反了WTO的规定是没事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轮胎倾销案,在美国没有起诉我们之前,按照美国的说法,这些企业所做的肯定是违反了国际公约的,但是国家不会管,美国也没管,原因就在于规模小、影响小,或者美国的行业组织和工会没有提起争议。
Ⅵ 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中的适用有哪些
中国虽然没有将国际条约纳入国内法的明确规定。但是我国不少法律、法规含有“国际专条约与之发生冲属突时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对于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相比较的效力,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作出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国际条约效力高于国内法”的规定。
(6)国际公约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国际条约在国内发生效力的前提是,国际条约在本质上是不能直接在国内适用的,必须由国家通过个别立法来实施国际条约,这种立法活动可能是立法行为,也可能是国际条约颁布或其它宪法程序。
国家一旦缔结或加入某一国际国际条约,该国际条约便自动地成为国内法的一部分,从而无需转化即可在国内法中直接适用。
Ⅶ 国际条约发生冲突时如何适用
中国虽来然没有将国际条约纳入源国内法的明确规定。但是我国不少法律、法规含有“国内际条约与之发生容冲突时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适用国际条约前提应是生效的国际条约具有国内法律效力,可由法院、行政机关直接适用,即采用纳入方式生效。国际条约直接在国内适用,并不排除中国根据实际国情,制定不违反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内立法。
(7)国际公约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除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外,开始时通常须审查代表是否奉有谈判条约的全权。谈判结果订成双方一致同意的正式文本。多边条约的谈判通过国际会议的形式进行,条约草案提交会议通过。
在联合国范围内缔结的国际条约,条约文本由联合国大会或为此专门召开的外交会议通过。谈判结束,约文拟定后,可由谈判代表草签。
Ⅷ 国内法律是否有高于国际条约的法律效力
对于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相比较的效力,我国在这一问题上亦无原则性法律规定。但一些专门回的法律答、法规作出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国际条约效力高于国内法”的规定。
如1986年《民法通则》第142条的规定表明,国际条约的效力高于国内民事法律的效力。其实,自1982年以来,就连续有些法律作出类似规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
Ⅸ 国际条约在中国的法律地位
国际条约与协定的内容与国内法具有一样的约束力,所以是我国法的渊源。
国际条约指我国与外国缔结、参加、签订、加入、承认的双边、多边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国际条约的名称,除条约外还有公约、协议、协定、议定书、宪章、盟约、换文和联合宣言等)。
行政协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相互之间签订的有关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件和军事等方面内容的协议。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国家名义签订,后者以政府名义签订。
注:我们国家和政府一旦与外国或外国政府签订了条约或协定,所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对国内的机关、组织和公民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9)国际公约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法律渊源分类:
1、历史渊源。即指引起特定法律规范产生的过去的行为、事件和法律。换句话说,法律的历史渊源是指特定法律规范与历史上出现过的行为、事件有什么联系,或从历史上某种法律中汲取了什么内容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2、理论渊源。即指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源泉。这些理论提出并论证了某种社会行为或法律原则的合理性,并得到掌握政权的阶级的普遍认同,成为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基础。
3、本质渊源。即从本质上说法律来源于什么。
Ⅹ 国际协议,公约,条约哪些具有法律效益
对签约国都有法律效力。
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