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对用工的12条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公益性岗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1)劳动合同法对用工的12条扩展阅读
公益性岗位是指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岗位,包括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以及适宜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可获得劳动保障部门按月提供的岗位补贴,额度为最低工资标准的70%。另外,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不但给予岗位工资补贴,而且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根据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的特殊性,《条例》最终确定这部分劳动者应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但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体现了其劳动关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实际上解决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会严格执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是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的阶段性的就业援助,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期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将通过提供就业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使其尽可能的走向市场就业。
他们实际上还有一种待遇,即国家会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给予补贴,这笔本该个人出的那部分钱,给予不超过应缴额度2/3的补贴。另外,这样规定,既有利于维护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益,防止用人单位滥用公益性岗位规避劳动合同法,又有利于调动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接受再就业培训等,积极提高自身技能,尽可能的走向市场就业,维护和谐的社会就业氛围。
B.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类型有哪些
劳动合同分为如下三种: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专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属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C. 劳动合同法关于全日制用工的规定
1. 全日制用工的定义:根据《劳动合同法》,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通常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2. 劳动合同的订立: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通常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后订立的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合同的履行。
3. 劳动合同的形式:全日制用工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可以签订口头协议。
4. 试用期的规定: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可以依法约定试用期,除非是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合同或三个月以下的固定期限合同。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5. 劳动合同的终止: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时,用人单位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任何一方可以随时终止用工,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6. 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则按照月最低工资标准领取工资。
7. 工资支付周期:全日制用工的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结算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8. 工时制度: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同时,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