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精神病法律责任
⑴ 精神病患者犯罪承担法律责任吗
精神病患者犯罪根据不同情况下考虑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二级精神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精神病患者犯罪需要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司法鉴定项目之一,在审理案件中,对涉及法律问题的当事人。怀疑患有精坤病时,由司法机关聘请精神病科医师和法学工作者共同进行精神状态的检查、分析、判断和评定。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对象和任务是:判定当事人有无精神病;有无责任能力;判定确属精神病患者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时,有无辨认和控制能力,有无行为能力;对犯罪之后出现精神病而未判决的被告人,提出能否适用刑罚的意见。
对于在押犯发生精神病者,提出适当医疗的意见;判定民事当事人有无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从而确定遗嘱、合同、买卖、赠与、婚约、契约、租赁等法律行为是否有效。
对无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需要综合判断,不能认为患有精神病就一律认定无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应根据各种精神病的不同性质、病程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等具体分析有无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
⑵ 二级精神分裂症的民事能力
精神分裂症患者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而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是在未发病时,可进行相应的民事活动。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第十八条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第十九条 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⑶ 什么样的精神病可定二级精神残疾人证有民事行为能力吗
二级精神病不是以什么样的精神病来做鉴定标准的,而是综合病人在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生活职能表现、对家人的关心与责任心、职业劳动能力、社交活动能力这几项中的表现来判定的。同时并非所有的二级精神残疾人均意味着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具体需要到相关的鉴定机构去做出鉴定结果。
1、精神残疾二级: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二级精神残疾至少是不具备大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只能从事与其智力状况和辨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2、《民法总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3)二级精神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1、 精神病证实际是《残疾证》,也就是精神残疾人证,办理精神《残疾证》的程序是:
监护人和病人戴着四张近期二吋免冠照片,和身份证以及复印件两份,到户籍所在乡镇,街道民政机构拿申请表,到指定的精神残疾鉴定部门鉴定、测评、得出结论、评定等级、填表、密封后自己带回,交回原来发申请表的乡镇或街道民政,其结果他们拆封后会告知你的。
如办理成功,一个月后省市残联就会发给病人残疾人证(精神病症)残疾证。
2、二级精神残疾的补助资金是每人每年800元
《残疾人保护法》第41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各种渠道给予补助和救济,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的、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规定供养、救济。
3、残疾人二级,属重度残疾,申请低保评估家庭收入时按无劳动能力认定。是否能申办低保以及低保救助金额的多少,主要看家庭收入情况。
4、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经过公示、初审、复审、审批等相关环节后,方可领取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实行半年审核制度,即每年1月和7月,由本人或其监护人持残疾人证、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填写表格,办理继续享受补贴的审核手续。
⑷ 精神病二级是什么概念
精神病是依照级别划分是挑选医治方式,关键有4个级别,针对一级精神病,仅仅个人行为出现阻碍,日常生活不可以自立,彻底是需要别人监测的,这类病症是情况严重的,大伙儿应当要立即的开展医治,也是最比较严重的精神病,大伙儿能够来掌握这四个级别的区划状况,立即的开展治疗精神病的病症。
精神病伤残等级,有4个级别。
精神残疾一级:融入个人行为比较严重阻碍;日常生活彻底不可以自立,忽略自身的生理学、心理状态的基本规定。不和人相处,没法从业工作中,不可以学习培训新生事物。需要自然环境出示全方位、普遍的适用,日常生活长期性、所有需别人监测。
精神残疾二级:融入个人行为中重度阻碍;日常生活绝大多数不可以自立,基本不和人相处,只与照料者简易相处,能了解照料者的简易命令,有一定自学能力。监测下会从业简单劳动。能表述自身的基本要求,有时候处于被动参加商务活动;需要自然环境出示普遍的适用,绝大多数日常生活仍需别人照顾。
精神残疾三级:融入个人行为轻中度阻碍;生活上不可以彻底自立,能够和人开展简易沟通交流,能表述自身的感情。能单独从业简单劳动,能学习培训新生事物,但自学能力显著比一般人差。处于被动参加商务活动,有时候能积极参加商务活动;需要自然环境出示一部分的适用,一部分日常生活需由别人照顾。
精神残疾四级:融入个人行为轻微阻碍;生活上基本自立,但自控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候忽视清洁卫生。能和人相处,能表述自身的感情,感受别人感情的工作能力较弱,能从业一般的工作中,学习培训新生事物的工作能力比一般人稍弱;有时候需要自然环境出示适用,一般状况下日常生活不需要由别人照顾。
⑸ 精神病二级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第十八条规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
具体法律如何界定的,可以登陆律伴,咨问律师了解
⑹ 二级精神残疾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会怎么判
如果是在发病状态那就判不了了,因为精神病人是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换句话版说就是精神病权在发病的时候所做的事他本人无法去负责,最多也就会派一个强制治疗,但是如果精神病人不是在发病状态下袭击别人导致死亡的,那他就要为此事负责了,必须要看它是属于间歇性精神病,还是属于长时间都是思维混乱的那种精神病,如果要是间歇性精神病在没有发病的时候持械伤害他人他照样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是具体的公安部门会对精神病人做检查的。
⑺ 二级精神病杀人犯法吗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的,因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这并不代表这种行为不违法,而是因为其精神病人的特殊性而不具有可责性而已。
⑻ 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认定为精神残疾二级如何维权
被精神病事件
郑州汪飞董事长
董事长突然被逮去精神病院
49岁的汪飞(化名)是河南省酒类销售的大腕儿,他经营着一家酒业销售公司,自己是董事长。
2012年7月20日,他早早来到公司,和员工一起忙碌着生意。不知何时,一辆救护车停在公司门口,车上下来6个彪形大汉,直奔汪飞而来。“就是他!”瞬间,汪飞就被几名彪形大汉包抄并按倒在地。还没等在场的员工愣过神,汪飞就被控制得严严实实,继而强行搜身,手机、劳力士手表等物品被全部掳走。“你病得很重!”“我没有任何病,我没有……”不容分辩,汪飞就被强行架上救护车,拉到了郑州某精神病医院。
等汪飞明白时,他已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医院戒备森严,他被绑在病床上。“我真的没有病,正常得很。” 被强行拉到这家“戒备森严”的精神病院后,只要有机会,他都极力向医生解释自己没有精神病,然而医生根本不听,反认为“病人”已失去理智,是不想配合治疗。汪飞说,进到医院,“我的手脚全部捆绑到病床上,腰间还系一根绳子,这样的捆绑持续了24个小时”。住院后,医生、护士强行撬开汪飞的嘴巴“喂”药,还注射针剂。汪飞稍有解释或不配合,医护人员就打他。因为病房“与世隔绝”,他的活动范围仅限病房、楼道,里面都是穿着病号服的精神病人。没人可以沟通,也不准和外界联系。
要想出去,谁送来谁接走
2000年,他和前妻离婚,因经济问题他们发生过矛盾。
汪飞的前妻“委托”精神病院把汪飞非法拘禁在精神病院。汪飞辩解:“如果我是精神病人,还会有人来找我做生意?”
接受“救治”的第三天,趁有人到病房探望,汪飞多次乞求后,得到一位病人家属的怜悯,给他使用手机。他的四弟小汪接到求救电话后,联系律师参与营救。当天下午2点,他们赶到了这家精神病院。折腾了几个小时,医院仍是不放人,小汪无奈报警。民警明确告知院方,凭直觉“患者”汪飞没有精神病。院方负责人和医生均声称没有家属,也就是汪飞的妻子同意,医院无权“放人”。
“入院”第四天,小汪和律师再次来到精神病院,要求出院。但是,医院医政科长宋某、精神科主任王某仍解释,“谁送来的谁接走,必须要有汪飞的妻子殷女士到场才能放人”。“殷女士不是他的妻子,他俩早离婚了。”汪飞弟弟说。但是院方说:“他们是不是夫妻,医院不负责查实。”
胞弟、公安民警、律师反复交涉,郑州某精神病院就是不“放人”。
汪飞知道这一切都是前妻“设计”的, 可是,他不明白,医院为什么不做检查,单凭前妻的一句话,就认定他是精神病人。“被精神病”80多个小时,医院逼他口服、静脉注射药品,并被无端捆绑、殴打,苦不堪言。
小汪又向几家媒体反映,迫于各方面压力,当晚6点30分左右,已失去人身自由长达80多个小时的汪飞才获得自由。
告医院讨回道歉和3万赔偿
为讨要说法,汪飞将医院告到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
律师认为,精神病院非法收治正常人,限制汪飞人身自由80多个小时,严重侵犯他的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要求赔偿20万元。院方逼迫他吃药,并遭到无端捆绑、殴打,严重侵犯他的身体权、健康权,要求赔偿10万元;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共计40万元。并要求医院公开道歉。
院方承认,后来得知汪飞和殷女士已办理了离婚手续,但当时,殷女士拿出两人的户口本表明两人还在一起生活,而且她还和孩子一起送汪飞来医院治疗。医院还举证说,“病人”汪飞不积极配合治疗,打骂医护人员,为稳定情绪,才给他使用了药品。根据精神病诊治流程只有送病人入院的殷女士才能签字,为其办理住院和出院手续。因殷女士一直不愿出面才导致汪飞住院三四天。
法院认为,精神病院仅凭殷女士办理的住院手续,就擅自派人将汪飞带往医院诊治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汪飞的身体权和自由权。
最终判决,医院当面向汪飞赔礼道歉,并赔偿汪飞精神抚慰金3万元。
2013年元旦前夕,收到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判决书的那一刻,汪飞热泪纵横。
说法
精神病院收人谁说了算? “医院凭一面之词就能将人强行带走?”汪飞非常困惑。
可喜的是,我国《精神卫生法》201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防止医院和医生“错判”“误判”,《精神卫生法》增加了法律救济渠道,规定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认为行政机关、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患者合法权益的,可以提起诉讼。
参考资料
被精神病事件:http://ke..com/view/3471824.htm
被精神病:http://ke..com/view/4505120.htm
⑼ 二级精神病 法律责任在发病时对别人伤害,别人沒办法时正当防卫打伤精神病人有责任吗
正当防卫都是不用承担责任的,无论是不是精神病人。当然,如果正当防卫超过一定的限度,也是要承担超过部分的责任的。
⑽ 有二级精神病本是不是终身不具备任何法律行为能力
精神病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正常状态下的民事行为有效
《民法通则》第13条第2款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宣告自然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被宣告人须为精神病人(包括痴呆人)。
(2)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没有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不得主动进行宣告。这里所说的利害关系人,主要是指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以及其他亲属等。
(3)须经人民法院宣告。自然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能力只是处于一时的中止或受限制的状态。
所以,当他们智力障碍排除,具有辨认事物的能力时,可以根据其健康恢 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0)二级精神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目前我国刑事责任能力主要分为三级:
(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2)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3)无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刑法又对这三级刑事责任能力规定了不同的责任承担。其中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轻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轻度精神病、精神发育不全、神经官能症及病态人格的精神障碍者。
我国《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上述刑法规定可以看出,对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进行刑事处罚,既不同于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于完全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