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私自用公司做合同法律责任

私自用公司做合同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2-11 12:20:12

⑴ 业务员做用公司合同做私活,我想追究其责任

要看你想怎么样对抄待这个业务喽袭,如果这个业务能力不错,给公司带来了不少利益,你还想留这业务在公司,就给一定的惩罚行了,只是要严重点,贴出惩罚通告,让所有人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敢再做这样的事,做企业的,偶尔也要人性化点,如果做得太绝,走法律程序的话,可能也会给其他业务一些不好印象,认为老板不讲人情,就会所有事都只是公事公办,不想太会为公司着想,个人意见

⑵ 冒用他人公司签合同会判刑吗

冒用他人公司签合同要看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进行犯罪行为肯定是要判刑的,如果是进行合法贸易往来,则涉嫌违反公司法的规定,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被冒充公司也可以依法要求其进行民事赔偿。

根据《公司法》第二百一十条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的,或者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义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私自用公司做合同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合同的签订

一般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

一、要约

为当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订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议。提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在要约里,要约人除表示欲签订合同的愿望外,还必须明确提出足以决定合同内容的基本条款。要约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

要约人可以规定要约承诺期限,即要约的有效期限。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要约人受其要约的约束,即有与接受要约者订立合同的义务;出卖特定物的要约人,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样的要约或订立同样的合同。要约没有规定承诺期限的,可按通常合理的时间确定。对于超过承诺期限或已被撤销的要约,要约人则不受其拘束。

二、承诺

为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提出的要约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约的一方称要约受领人,或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对要约表示承诺,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约人就要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对要约内容的扩张、限制或变更的承诺,一般可视为拒绝要约而为新的要约,对方承诺新要约,合同即成立。

⑶ 用私自刻的章签合同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一般来说,私自刻章不违法,只有私刻公章才有可能违法,甚至构成犯罪。

一、私刻公章违法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规定: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如果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1、私刻、伪造、变造公章,可能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罪论处。

刑法》第280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

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也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刑法》第224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⑷ 别人用我们公司的名义签合同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他人冒用你公司名义签订合同,你公司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你公司不承担责任。如果你公司同意他人以你公司名义签订合同,你公司按合同约定承担责任。

⑸ 未经同意,私自以公司名义签订合同,责任又哪个负责

由公司负责,但是公司可以追究私自合同的签订者。这是没有讨论余地的。

⑹ 公司私自制作劳动合同有效吗

如果不违反劳动法法规的规定当然有效,但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劳动部门制作的格式文本.
劳动合同并非一式三份,而是二份,企业及个人各一份,劳动部门无需备案或者签证.

⑺ 用公司的名义签合同公司不知道,现在发现了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关键问题是你签的这个合同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如果产生比较大的利益损失,这很有可能涉及诈骗问题。

⑻ 冒用公司名义签订合同的后果

热门城市:漠河县律师
凉城县律师
康平县律师
张家界律师
四子王旗律师
法库县律师
丰镇市律师
新民市律师
在公安经济犯罪案件中,有很多离职员工或者根本没有在公司工作过的人,利用对于公司的了解,冒充公司代表在外与他人签署各种合同,给公司带来形象,经济损失。冒用公司名义签订合同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详细请阅读下文。
一、冒用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后果
冒用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已经构成无权代理,严重者还可能触犯刑法遭到刑责。
二、民法规定
中国《民法通则》将无权代理概括为三种表现:未经授权的“代理”。民事主体未经他人授权,也没有法律的规定或国家主管机关的指定而擅自以他人名义所为的行为;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代理权基于被代理人的撤销、有效期限届满、代理事务已完成或附解除条件之代理中在因条件成就而消灭后,原代理人仍以原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超越代理权限的“代理”,则超越代理权限的部分属于无权代理。
对狭义无权代理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见于《民法通则》第66条:“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依此规定,就狭义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为订立合同行为而言,该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处于未定状态,其民事责任的承担取决于被代理人是否对无权代理行为予以追认。如果被代理人追认,则该无权代理转变为有权代理,所订合同对被代理人产生拘束力,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被代理人不予追认,则所订合同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其民事责任,自应由无权代理人承担。可见,因无权代理所订立的合同的法律后果,就其效力而言,为效力待定合同;就其民事责任的承担而言,则取决于合同效力状态的确定。
三、刑法规定
我国《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这些都是冒用公司名义签订合同的后果,如果没有构成经济犯罪的话,犯罪嫌疑人只需要背负民事责任,一旦涉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或者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他人财产的,轻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则会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签订合同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签订合同需要公证吗?
签订合同授权委托书样本怎样写?

⑼ 关于公司私自签订的协议书有关法律问题

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回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答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注意:服务期约定前提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如飞行员什么的)

所以除了这个法定情形,不得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而且,要注意该法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热点内容
中国司法史 发布:2025-10-01 12:45:26 浏览:892
危险品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发布:2025-10-01 12:41:45 浏览:954
协议代写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1 12:24:06 浏览:755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管辖 发布:2025-10-01 12:17:16 浏览:404
法律援助的机构 发布:2025-10-01 12:15:49 浏览:884
十大立法亮点 发布:2025-10-01 11:51:15 浏览:657
呼吁2016年修改婚姻法解释二24条 发布:2025-10-01 11:49:13 浏览:680
珠海劳动法无期合同员工裁员赔偿 发布:2025-10-01 11:44:07 浏览:407
微商法条例 发布:2025-10-01 11:44:05 浏览:823
社会与法从心开始倾情拯救 发布:2025-10-01 11:25:34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