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可以同时追究法律责任吗
① 民告官去那里告最快
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内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容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三条 对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诉状、接收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诉状内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扰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决定等违法违纪情形,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投诉。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查明事实,并将情况反馈当事人。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② 民告官能赢吗
代价太高,现在官场那么腐败,想搬倒一个人不那么容易,民告官实在是下策,如果告不赢,很可能遭到打击报复,类似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果真要告,有证据、有把握,诉讼之路也是漫长的,你要有思想准备。
③ “民告官”是属于“刑事”、“民事”还是“刑政”责任,“民告民”、“官告民”又分别属于哪种责任
你说的这些,要看是因为什么事情起诉,不能只看双方是什么样的主体,就分是版行政民事的,有权时候民告民,民告官,官告民都是属于民事诉讼,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如果是在一个民事活动中处于同等的地位的话,那平等主体之间的诉讼就是民事的。如果你不懂法律,我就给你简单举个例子,我们曾经办过的案子,我给你说一两个吧:劳动局的大门口,有一所属于劳动局的门脸房,劳动局把这个房子租给了一个农民甲用来卖农药,可是甲到了交租金的时候总是不给钱,于是劳动局把甲起诉到了法院,这是民事的诉讼。
如果一个行政单位的执法中有错了,给民造成了损害,那么民可以告这个机关单位,这就是行政诉讼,因为执法中不是同等的地位,而前面我说的租金的事,在租赁关系中,劳动局和甲都是平等的,不是谁管着谁的
④ 审理民告官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是
民事诉讼法除外。刑事诉讼法有时可能参考。其他的都要用。
⑤ 行政诉讼能不能要求败诉方负刑事责任
行政诉讼中如果有如下情形,当事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九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调查决定、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调查、执行的;
(二)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三)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四)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
(五)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的;
(六)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以哄闹、冲击法庭等方法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七)对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调查和执行的人员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殴打、围攻或者打击报复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六条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二)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四)向监察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⑥ 民告官的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应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的受理案件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被拒绝的
四,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土地、矿藏、水流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等协议的
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
(3)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停止执行。 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如果原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判决或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责令再审。
⑦ 民告官告的到吗
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三条 对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诉状、接收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诉状内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扰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决定等违法违纪情形,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投诉。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查明事实,并将情况反馈当事人。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告官”依据的法律是《行政诉讼法》,可以认真了解一下该法律的各项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订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对“民告官”受理的范围作了新的规定。其中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⑧ 民告官的补充规定
2010年5月22日在广东东莞召开的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5月22日开始到2010年底,在全国各级法院集中开展解决行政案件申诉上访专项治理活动 。
最高院要求,各高级法院在6月底前完成案件的登记、核查和汇总,并报最高院备案。
重点排查非正常申诉上访案
“专项治理活动将纳入政法机关集中开展的‘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活动和‘百万案件评查’活动,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据最高院副院长江必新介绍,将通过案件评查和纠错改偏及完善终结制度,及时有效地排查化解矛盾,力争使现有行政申诉上访案件基本得到解决,在较短时间内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据了解,排查的案件包括列入“涉诉信访积案清理”活动、“百万案件评查”活动中的行政案件,以及2009年以来进京赴省申诉上访的行政案件。重点排查非正常申诉上访、重复申诉上访、越级申诉上访案件。各类案件将逐级迅速分解到各个责任法院。
逐案落实责任领导包案到人
“要实行包案责任制,包案到省、包案到院、包案到人。逐案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江必新说,凡列入“涉诉信访积案清理”活动和“百万案件评查”活动中的案件,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评查、清理工作。进京赴省申诉上访案件也要比照活动的要求进行评查和清理。
江必新指出,要在全面甄别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方案。对属于错案和有瑕疵的案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纠正或补正。被诉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且有协调余地的,要做好协调化解工作,尽量予以照顾性解决。确实无法通过法院自身解决的,在认真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要主动向党委政法委汇报,并按照政法委的统一协调和部署,积极配合行政机关帮助落实协调方案。对于申诉理由不成立的,也要耐心做好息诉罢访工作。
江必新要求,要认真分析总结造成申诉上访的原因和教训,对于违法办案或者失职渎职情节严重的,应当给予责任人员必要的处分。
专门代理民告官的律师事务所
全国专门代理民告官案件的专业律师事务所是江苏崔武律师事务所。该所创办有国内第一家中国民告官网。 “民告官”案件一把手须出庭
2014年8月25日,《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首次提出,“民告官”案件,行政机关“一把手”应出庭应诉。同时行政诉讼不要求“具体行政行为”,也让民告官更易立案。
民告官被告无故不到庭将受处分
“只见民不见官”是“民告官”案件审判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数据显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仅占一成多。许多行政机关都以委托律师出庭的形式应诉,而律师很难真正深入了解行政行为的背景信息和具体行政流程,不利于矛盾的化解和纠纷的解决 。
有分析认为,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不愿出庭,原因主要在于放不下身段,感觉“尴尬”“丢脸”。尽管缺席审判并不影响法律效力,但却反映了一些政府官员漠视公众诉求的心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代表政府和公权力,而原告往往是公民个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官员出庭与原告平等对话,体现的是对普通公民和法律的尊重,不仅丢不了“面子”,还会保住“里子 ”。
新修订的法律明确地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同时也明确规定了“被诉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
据了解,上一次审议时,有些常委委员、部门提出,实践中有些行政机关不到庭应诉,或者中途随意退庭,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理,草案应当对这类行为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采纳了这一意见 。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夏勇表示,行政机关、审判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虽然是被告,但也要积极支持、配合人民法院依法开展行政审判工作 。
“被告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法院可以予以公告,还可以提出关于处分的司法建议,所以说行政机关面临的压力更大了。这就要求行政机关更加积极地配合、支持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特别是行政机关内部要健全行政应诉的配套制度,强化责任制,把行政应诉工作纳入到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指标考核体系中来推动。”夏勇说 。
征地补偿明确纳入行政诉讼受理范围
新法适当扩大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上一次审议时,有些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实践中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订立的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产生的争议,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争议,应将这类争议纳入行政诉讼解决 。
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在受案范围中增加一项:“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上午针对新法表示,对于那些出于地方利益或者部门利益而干预法院执行案件的,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说拆迁,采取向有关部门,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报告,追究其责任的办法 。
“这次修改扩大了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过去有一些法院不管的案子,现在也管了。比如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以及大家比较关注的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夏勇说 。 行案改革香洲行政案件或在金湾斗门审理
2015年1月26日,珠海中院透露多项针对司法排除行政权力干扰的改革内容,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行政案件(即“民告官”案)集中管辖和异地审理。
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行政案件主要实行辖区法院受理制度,容易使基层法院受到辖区政府行政部门压力,未来中院将尝试在受理案件上打破地域限制。一是尝试将所有行政案件集中到某一个在审理此类案件水平较强的法院审理,即实行“集中管辖”;二则是让各个基层法院实行交叉管辖,如香洲区某行政部门的案件,可指定由金湾法院或斗门法院等珠海其他法院受理和审判。上述改革措施目前处于调研阶段,预计当年2-3月份或将进行试点。
此外,中院还将探索建立非法干预案件记录、通报和追责制度,确保司法公正。而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职业保障、省以下人财物统管等改革任务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中院负责人还表示,推进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也将是重点任务,此前珠海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一直不高,已经与珠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
⑨ “民告官”适用的是行政诉讼法,那么“官告民”应适用什么法律求教!
主要看官复告民事件的起因,不制同的起因适用不同的法律类别。
最典型的官告民,是《刑事诉讼法》、公诉案件。
参见《刑事诉讼法》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其中还有一些单行条款中,比如环境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涉及。
(9)民告官可以同时追究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一般而言,民和官诉讼适用法律如下:
官告民,除了《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之外的所有法律。
民告官:《行政诉讼法》。
民告民:《民事诉讼法》。
三大诉讼法各自特有的原则如下:
(1)行政诉讼法: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举证责任。
(2)民事诉讼法:辩论原则、处分原则。
(3)刑事诉讼法:公检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得确认任何人有罪原则;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等。
网络--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网络--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网络--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⑩ 民告官民输了应承担什么法律
输了官司,自己的主张得不到法院支持,也就是说打官司的目的没有达到,还得支付律师费,诉讼费。还有就是结了个冤家,以后可能给你添堵。没有法律责任,但有代价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