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合同法
❶ 合同法52.53条内容
合同法第52条列出了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第53条则规定了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效力。合同被视为无效通常是因为其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损害了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这类合同自订立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也不会在日后变得有效。已履行的无效合同应通过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措施,使当事人的财产恢复至合同订立前的状态。
通常,如果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了免责条款,并且这些条款未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法律是承认其效力的。然而,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这不仅会滥用免责条款,还会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不利于保护正常的合同交易。以下两种免责条款被规定为无效:
1. 免除造成对方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由于法律对人身权利给予特殊保护,允许通过合同免除人身伤害责任将纵容对他人生命的摧残,这与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原则相违背。
2. 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条款。这类条款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允许其存在可能导致一方当事人利用条款欺骗对方,损害其合同权益,与立法目的相违背。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因一般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可以认为是有效的。此外,只有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才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只有涉及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财产损失免责条款才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三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❷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哪些情形下合同无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版胁迫的手段订立权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我国于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我国,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律,它主要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保全、违约责任等问题。
(2)合同无效合同法扩展阅读
合同法订立原则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5、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循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干扰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❸ 合同法52条全文规定
法律分析:
《合同法》第5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五条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台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