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学生溺亡的法律责任

学生溺亡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2-16 05:41:08

① 中学生溺水事件责任该如何划分

校方有一定的责任,但不全是学校的责任,监护人应该和学校一起承担。
近几年专中学生溺属水不断发生,各地各校要引以为戒,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工作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彻底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特别是盛夏来临,要把预防学生溺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学生监护人要加强对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各地政府也应加强对河道的监管,减少隐患。

② 小学生水库溺亡案件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③ 学生溺亡,学校应承担什么责任

答:学生溺亡得看学生是在学校里溺水的!学校负担管理,教育的责任!如果不在学校,在放学到家了后!去游泳溺水的!责任由自己承担责任!解答能采纳吗?

④ 想问一下关于中学生溺水的法律责任问题

法律明确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自己责任的格式条款无效。实际上学校这种做法,严格来讲是无法免除自身责任的。即使别人签了,在学生由于学校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溺水,学校任然需要承担责任。

⑤ 在校大学生周末外出溺亡,学校法律责任

学校无责任。来若是在校发生的事情,源学校有监管职责,将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责任量刑标准根据校园规定,若学校有名为规定,不准学生下水,或是发现学生下水有劝说等行为,学生溺亡需负责部分责任)。在校外溺亡,不属于学校的监管范围,学校没责任。

⑥ 假期学生溺水 教师承担什么责任

没有 任何 责任

⑦ 学生溺水死亡学校该负什么责任

这位朋友,您好!1、午休时间学校一般不负责任。2、如果是住宿式学校,那么就要负责任了,因为没有尽到看管的义务。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向本律师发布一对一咨询!

⑧ 小孩放学路上意外落水溺亡,学校是否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 (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⑨ 暑期学生溺水身亡,家教老师有无法律责任

如果暑期溺水身亡的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在和家教老师约定专的学习时间内,属或者有家教老师陪同去游泳,家教老师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如果不在约定的学习时间内,是在课间休息时间内,或者没有家教老师陪同的,则老师无责任。
这里所说的责任,指的是部分责任,而非全部责任。

⑩ [法律求助]溺水身亡与法律责任承担问题

说的太笼统

那些学生多大 有没有行为能力

再说这种责任很难认定,因为溺水身亡是由于这几个学生放任所致的举证很困难

你追究责任只能是追究水坝负责人责任

校方基本没责任 因为不再上学期间

从法律上说这几位少年没有救助的义务,因为法律对不救助的行为不进行法律上的惩罚

由于跳下去的同学是自己跳下去而不是那几个推下去因此那几个同学并没有必须要去救助的义务,这个问题上只有道义上的谴责而没有法律上的责任

很遗憾 法律就是这样 很难证明他们成了不作为的犯罪

以下的文章共你学习

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成立,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特殊条件:第一,行为人负有作为义务。同其他不作为犯罪一样,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成立,其首要条件是作为义务的存在。这种义务,如上文所述,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和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第二,行为人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即行为人有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能力。判断行为人有无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应结合当时客观环境,以行为人本人的能力为依据。第三,不履行义务即不作为的行为与他人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亦即如果行为人履行其作为义务,他人死亡的结果就可避免。需要指出,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成立须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但并非所有不作为引起他人死亡,都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其原因在于:其一,不作为引起他人死亡的如果行为人出于过失,只能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法律对过失致人死亡另有规定的专门罪。如刑法第335条的医疗事故罪,就可由不作为构成,该罪的结果包括“造成就诊人死亡”。其二,有些不作为引起他人死亡、行为人主观上也有故意的行为,由于刑法的特别规定,对之亦不能定故意杀人罪。如绑架他人后,当被绑架人有死恨危险时不予救治而放任死亡结果发生的,依刑法第239条仍定绑架罪。顺便需要指出,由于我国刑法对不纯正不作为犯未有一般性的(总则)规定,因而许多不作为犯包括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在司法实践的认定中往往被忽视,例如,实施遗弃行为的行为人对被遗弃人死恨结果有故意,而客观上亦导致了死亡结果的,一般只认定为遗弃罪,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很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刑法理论对有关问题进行更深入探讨。

http://www.criminallaw.com.cn/anlifenxi/anlifenxi/.htm

热点内容
民法典编目 发布:2025-09-30 15:51:31 浏览:79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考试试卷及答案 发布:2025-09-30 15:50:57 浏览:434
行政法上单位可以作证吗 发布:2025-09-30 15:47:10 浏览:16
2016银行新条例 发布:2025-09-30 15:33:41 浏览:851
修正后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共几条 发布:2025-09-30 15:32:40 浏览:95
司法处的意义 发布:2025-09-30 15:27:34 浏览:179
2020年婚姻法最新规定彩礼 发布:2025-09-30 15:19:12 浏览:273
婚姻法第六十四条 发布:2025-09-30 15:18:34 浏览:929
微信被盗发出的微信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30 15:01:58 浏览:160
经济法基础关于自有房产 发布:2025-09-30 14:55:28 浏览: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