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员工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员工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02-17 00:50:09

❶ 夫妻双方签订的“忠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现实困惑
郭女士与汤先生在结婚前签了一份“忠贞协议”,约定婚后任何一方出现婚外情,都要向对方赔偿人民币10万元。婚后5年,郭女士发现丈夫在郊外另买了一套房子,常以加班、出差为由与一女子同居。郭女士向法院提出与丈夫离婚,并要求丈夫根据婚前签订的“忠贞协议”赔偿她10万元。郭女士的请求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吗?
律师答疑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条和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本案中,郭女士与汤先生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婚前自愿签订了“忠贞协议”,且该协议不违背法律,不损害公序良俗,因此应当认为其合法有效。汤先生因跟他人同居而违反了“忠贞协议”中有关条款的规定,应该按照协议上约定的赔偿数额承担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
《婚姻法》
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法理荟萃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法律充分尊重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只要约定不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尊重与保护。

❷ 婚内忠诚协议应该受法律保护吗

由于是律师的缘故,虽然我并不做婚姻、继承领域的法律业务,但也经常被朋友咨询关于离婚的问题,现今的社会,人心浮躁,各种诱惑也多。我好几个女朋友都因为第三者插足而婚姻破裂。有一些明明知道老公在外面有外遇、包女人也睁一只眼闭一支眼,前几日和几个闺中蜜友吃饭,有个敢作敢为的朋友问我,“你说我们和老公签个婚姻忠诚协议行吗?受法律保护吗?”刚巧,
贴子这么写到:“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此协议不应受法律保护,理由如下:
第一、此类约定的履行与制裁,是亲情的问题,不是法律问题,法院并不适于处理此类复杂而敏感的亲情问题。所以,无论是从协议的目的还是内容来看,双方都无建立法律关系的意图,这是一个默示“排除法院管辖”的协议,所以不受法院强制力保护。
第二、《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夫妻之间有相互忠实的义务,只是一个宣言,一种法律价值取向,结合最高院关于《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法律没有把夫妻双方相互忠实规定为一项义务。因为有配偶者与他人通奸或者发生“婚外情”仅仅是道德问题,法律虽不鼓励,但也不应加以限制,当事人也不可以通过契约加以限制。理由是,涉及到人身自由的权利,不能通过合同契约加以限制,即使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也不应例外。
第三、侵权损害不能通过合同契约预定。理由是在侵权法中实行的是填补损害的赔偿原则,如果允许当事人对此侵权损害事先约定,就违反了填补损害的原则,也会造成有钱人任意侵犯他人权利的恶果。
第四、个人隐私权、人格权应高于“忠诚原则”。如果法院赋予“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则为了确定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一方当事人或人民法院就有举证证明和查证的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使婚姻另一方甚至是无辜第三者的隐私暴露于公众之下。
第五、赋予“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的另一个后果是鼓励婚姻当事人在结婚前都缔结这样一个协议,以“拴住”对方,这样势必会增加婚姻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会使建立在纯洁的爱情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婚姻关系变质,婚姻不免变成类似商人买卖的讨价还价。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以下是对持反对意见的人的反驳。
第二,关于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夫妻之间有相互忠实的义务,只是一个宣言,一种法律价值取向,涉及到人身自由的权利,不能通过合同契约加以限制。我也不能认同。我认为,这既是一种法律价值取向,
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必要在立法和法律实践中完善的内容。就如同新修订的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并在第46条规定,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情形之一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人同居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要求赔偿,那么,由于法律对违反夫妻“忠诚”义务、情节尚未达到“重婚”、“与人非法同居”等严重程度的一方如何承担相应责任未做具体规定,为什么不允许当事人自行约定呢?
第三、侵权损害不能通过合同契约预定。这个原则是没错的,但是,我觉得上面的论证有点偷换概念的嫌疑。违反忠诚义务,可以造成侵权,可同样的,如果双方就此曾达成协议,也是违反了双方合同的约定。造成了侵权和违反合同义务的竞合。并不能单纯的理解成对侵权损害提前做了约定。
第四、个人隐私权、人格权应高于“忠诚原则”。如果法院赋予“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则为了确定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一方当事人或人民法院就有举证证明和查证的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使婚姻另一方甚至是无辜第三者的隐私暴露于公众之下。我觉得这个理由更是牵强,新修订的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不是也需要举证和法院查证吗?新修订的婚姻法向前走了一步,
只对“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情形之一而导致离婚的”有了明确法律规定,而未对程度不到的违反忠诚义务的情况做明确而已。并非有实质上的区别。
第五,“赋予“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的另一个后果是鼓励婚姻当事人在结婚前都缔结这样一个协议,以“拴住”对方,这样势必会增加婚姻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会使建立在纯洁的爱情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婚姻关系变质,婚姻不免变成类似商人买卖的讨价还价。”我认为这个理由更是可笑。人们是有良好的愿望,希望把爱情婚姻神圣化纯洁化,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婚前财产协议,婚内财产协议不都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和使用了吗?所以,婚内忠诚协议只是需要一个被人们逐渐接受的过程。
我同意贴子的第二种观点,此协议应受法律保护:
第一、婚姻法允许夫妻双方可以自己约定财产的处理方式,拥有对财产的处理权。同时,新婚姻法也规定,如果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非法同居等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此外,夫妻相互保持忠诚是婚姻关系最本质的要求,婚姻关系稳定与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此。违约赔偿的“忠诚协议”,实际上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所以应该而且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
第二、只要“婚姻协议”在制订时,婚姻双方自愿约定的内容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也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约定的赔偿数额有可行性。同时,双方在协议中体现的是各自的真实意愿,并且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签约,法律就应该认可它,法官就应该采信它。
在实践中,也有法院的判例支持这种婚内忠诚协议的约定。
随着婚前财产协议、婚内财产约定、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情形之一而导致离婚的损害赔偿,到将来也许越来越多地出现的婚内忠诚协议,让人们把本来神圣纯洁的婚姻爱情越来越世俗化,物欲化,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但是,真正让婚姻纯洁化和神圣化靠的是人们修养和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不仅仅是良好的个人愿望,更不是掩而盗铃自欺欺人,目前阶段,冷静地面对现实,通过立法,
通过双方自主的约定,让对方对婚姻多些责任,对负心者多些惩罚,让负心者投鼠忌器,对于婚姻的稳定,孩子的成长,社会的稳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❸ “忠诚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基本没有什么用,来这相当于是源一个书面的约定。但是约定的内容还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如果对方在发生纠纷时,不想遵守这个约定,仍然还是需要靠相关的法律来进行判决。
一些过分的要求是不会被法院支持的(比如说净身出户等)

❹ 忠诚协议效力如何认定

所谓忠诚协议,就是男女双方在婚前或婚后,自愿制定的有关在婚姻存内续期间夫妻双方恪守婚姻法所倡容导的夫妻之间互相忠实的义务。如果违反,过错方将在经济上对无过错方支付违约金、赔偿金、放弃部分或全部财产的协议。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三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只要夫妻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夫妻忠诚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规定,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协议的内容具有可执行**,法律就应当承认其效力。本案中,根据李某提供的证据,可以认定许某存在婚外情,是婚姻的过错方,李某和许某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夫妻忠诚协议是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签订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没有损害对方的人格权和身份权,没有限制对方的人身自由,也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❺ 夫妻签订的《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对于婚内夫妻双方签署的《忠诚协议书》,如果《忠诚协议书》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当内事人在自愿合法前提下签容订协议的,《忠诚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忠诚协议书》内容部分或者全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协议无效,不具有法律效力。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❻ 忠诚协议书有法律效力吗

你好,你的问题为你解答如下:

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忠诚协议是否有效,要看具体情况及协议中的内容和条款。

1、一般来说,男女之间所谓的“忠城协议”,不能适用《合同法》来调整,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忠实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而不是法律义务

2、从“忠诚协议”的内容来讲,如果有限制一方基本人权,如离婚自由权、人身自由权、通信自由权等的相关条款是无效的;剥夺孩子抚养权、探望权的条款无效,因为孩子抚养权的归属是以考虑孩子利益为着眼点,探望是父母的权利也是义务,不能将剥夺抚养权、探望权作为对过错方的惩罚;还要注意对家庭财产的分配不能影响一方的基本生活;约定的赔偿数额要符合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明显畸高的法院不会认可。

3、不要在“抓奸现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忠诚协议”,要出轨方立刻签。这会被认为是在“胁迫”状态下所签,不具有法律效力。

4、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忠诚协议”一般是判决离婚时才有可能支持。不离婚只要求按协议赔偿的,法院立案的可能性非常小。

5、虽然一般来说忠诚协议没有法律效力,但如一方有重婚、有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之一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依据,双方签订的“忠诚协议书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❼ 夫妻签订的“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对于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签订的《忠诚协议》,若《忠诚协议》的内容没有违回反法律规定,且当答事人在自愿合法的前提下签订,《忠诚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原则上,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违反善良风俗(其中包括违反婚姻伦理)的合同是无效的,但在实践中,忠诚协议属例外。我国曾经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草案第六条规定“离婚时夫妻一方以婚前或婚后双方签订的“忠诚协议”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协议系自愿签订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的,应当予以支持”。该规定在当时颇有争议,虽然《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最终未纳入该条款,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夫妻一方要求以“忠诚协议”获得赔偿的案例已经是屡见不鲜。

❽ 婚内的忠诚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关于婚内的忠实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具有法律效力。理由如下:
一、《婚姻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夫妻间有相互忠诚的义务,这为上述婚内协议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该约定的实质内容不与强行法冲突,不损害第三者的利益;
问题仅在于:上述协议其约定内容的实现,需以离婚为条件。因为:夫妻间之不忠,在法理上属于损害赔偿的一种特殊形式,而现行法律对此特殊形式损害赔偿权利的行驶,明确规定了以离婚为条件(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九条第二、第三款)。
有另外一种观点不具有法律效率,该观点认为:
1、协议内容违法。其理由是根据《宪法》的规定,人身自由是法定权利而不是约定权利,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来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不合法的。
2、夫妻相互忠实并不是强制性的法定义务。《婚姻法》第四条所规定的是“夫妻应当相互忠实”,而非“必须忠实”。“应当”意在提倡,只有“必须”才是法定义务。
3、确认夫妻忠诚协议有效,将严重损害部分公民的基本人身自由。
4、夫妻忠诚协议中的补偿并不是婚姻财产约定,而是一种损害赔偿,不能约定,只能依法据实计算。
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未意识到损害(赔偿)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则多种多样,如有侵权的损害赔偿,如有违约(合同)的损害赔偿。而在违约的损害赔偿中,当事人是完全可以事前约定“违约金”的(你总不能否认立法吧?),同时,这个违约金的数额与实际上造成违约损害数额之间,法律并不要求存在着某种等比关系。如果其还坚持认为“要依法据实计算”,那么他应当等到进了全国人大或者最高院之后去修订现行法吧。但是现在,该观点就应当(我这个应当就是必须)断然抛弃。
实践中,当事人特别是女性当事人经常会出现明确约定一方出现“婚外情” 、 “家庭暴力”等情形,离婚时须净身出户甚至高额赔偿对方条款的效力问题,其中尤其以婚外情条款居多,

热点内容
法官书 发布:2025-09-30 11:35:58 浏览:688
实施细则试行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30 11:32:39 浏览:104
2016新婚姻法离婚规定 发布:2025-09-30 11:31:56 浏览:451
镇江公益林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30 11:28:12 浏览:68
鸡西国土上拆迁补偿条例2015 发布:2025-09-30 11:21:55 浏览:156
黄浦法院执行庭 发布:2025-09-30 11:19:43 浏览:573
唐雪榕律师 发布:2025-09-30 11:15:20 浏览:404
婚姻法离婚小孩抚养问题 发布:2025-09-30 11:00:22 浏览:497
社会与法踏痕 发布:2025-09-30 10:58:59 浏览:348
福建安凯律师 发布:2025-09-30 10:51:40 浏览: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