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遇责任的法律依据
1. 定责任法律依据是什么
对于超过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限额的赔偿部分,由交通事故当事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江苏省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二条的对定,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对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除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情形以外,一般可根据公安机关交通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来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并参照下列比例承担:
1、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5、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6、属于交通以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应根据《民法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视具体情形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
7、属于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双方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应当按照下列比例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
1、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减轻80%至90%;
2、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60%至70%;
3、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30%至40%;
4、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20%至30%。属于交通以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或不能认定事故责任的,由机动车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 如何确定共同债务人承担责任,法律依据是什么
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等
两个共同债务人应对债权人负连带责任。
如果没有其他约定,承担连带责任
3. 对缔约过失责任有哪些法律依据
缔约失责任指合同订立程事违反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产先合同义务(称先专契约义务)造事信属赖利益损失依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其先合同义务随着缔约事双签订合同互相接触、磋商逐渐产义务非合同效立所产给付义务缔约失责任特点:①发订立合同程缔约失责任违约责任基本区别合同尚未立或具备定条件确认效或撤销才能产缔约失责任②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定义务由于合同尚未立或归于效、撤销事能违反合同义务承担缔约失责任事订约阶段违反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应付定义务③造信赖利益损失信赖利益损失主要指实施某种行另产信赖(:相信其订立合同)并支付定费用或放弃其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补偿
4. 什么叫连带责任法律依据是什么
连带责任,就是在责任一方清偿不了的情况下,由另一方承担清偿责任。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 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人法> 第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条 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一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三条 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 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担保法> 第十八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5. 法律责任划分依据是什么
按你的说法,你家与廖某之间是承揽合同关系,廖某与张某是雇佣关系,张某出了问题,应该由廖某来承担相关费用。
6. 什么是首遇责任制
首遇责任制是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中学校长郏云翔先生于2004年2月想出的一专种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是属在责任制、首问责任制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她强调“首遇”责任和责任追究、优越于首问责任制;这种管理制度强调第一个遇到问题、事件、来访者等等的人的责任,如果第一个遇到问题、事件、来访者等等的人自己有能力就应尽力处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果自己没有处理这种问题的能力和权限应当把问题移交给有能力解决的部门或者人员,不得采取推诿、拒绝等办法,否则追究“首遇”责任;首遇责任制也叫做首遇负责制(有人说“首遇责任制也叫首问责任制”,这种说法是错的)。
7. 追究责任是否有法律依据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版,由行为人承担的权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8. 由谁承担责任,法律依据是什么
楼上法条引用没错,但本题情形不涉及劳务派遣,应该由乙公司承担责任。
并:本题中责任是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依何种理由主张权利由丙公司自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