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案件当事人陈述的法律效力

行政案件当事人陈述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02-20 21:56:37

⑴ 行政处罚案件中,仅凭询问笔录和当事人的陈述,能否认定违法事实

可以认定,涉及到对非法经营额的认定问题,这是行政处罚中的非法所得情况,这个非法所回得因行政处罚的种答类情况,有时是需要没收归公的,但是有些单位的这一情况很隐蔽,有时根本不入账,或两个账本,执法人员很难调查到非法所得金额多少情况,这就需要经过询问笔录来解决,当事人陈述的真实性情况,办案人员要相信的,要佐证的,不相信任何人,就失去了正常的生产,交流,谁做了伪证,经调查落实后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办案人员也会对当事人的陈述做调查的,不会草草了事,都有工作艺术,能力的,如果办案人员弄虚作假也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彼此信任才是,,,,

⑵ 受害人的陈述属于《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中所规定的证据种类是对还是错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材版料; (四)证人权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做为定案的根据。
当事人的陈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关于案件事实和证明这些事实情况的叙述。由于行政争议就是在当事人之间进行的,所以他们最了解争议的事实。当事人的陈述是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线索,应当加以重视。但是,由于行政争议直接涉及到当事人双方的利害关系,所以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客观地对待,注意是否有片面和虚假的部分。当事人的陈述只有和本案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审查,才能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⑶ 行政处罚的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权利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对行政机关处理的程序提出置疑。2、对处理依据,3违法事实认定。4处理结果是否得当。

⑷ 当事人的陈述能不能作为单独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从证据意义上讲,当事人陈述是指诉讼当事人就他们所悉知、理解和记忆的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当事人基于诉讼利益而参加诉讼,向人民法院作出有关案件情况的陈述,属于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已明确规定。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当事人的任何陈述都是证据,都能起证据作用。换句话说,只有当事人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才属民事诉讼中的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有关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的说明和案件处理方式的意见,对证据的质辩意见以及对事实的法律评断和法律适用的意见,不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五)规定的“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的范畴。
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种类之一,从应然的意义上讲,比任何其他证据形式都更能反映案件真实情况,具有更大的证明价值;但是从实然的意义上讲,我们又不能忽视当事人陈述的虚假的一面,不可轻信以免被其误导,造成错判。因此,法律又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是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陈述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是仅凭当事人陈述式无法作为单独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这样势必影响公正的处理案件,必须有其他证据一起形成证据链条,才能认定案件事实。望您予以采纳。

⑸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为了保证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现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如下:

当事人享有以下诉讼权利: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三、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四、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诉讼。
五、经人民法院许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可以查阅本案庭审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六、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有权申请有关人员回避。
七、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有申请撤诉的权利。
八、执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的,原告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裁定停止执行。
九、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有关决定不服,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申请复议。
十、当事人有提起上诉、提出申诉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
当事人应履行以下诉讼义务:

一、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义务。
二、遵守法庭秩序,服从审判人员指挥。
三、依照法律规定的期限举证和如实陈述案件事实的义务。
四、自觉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

⑹ 行政控制决定书 需要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权利吗

事人陈述和申辩时限的规定

1、行政处罚法中,对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期限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行政过程中,应考虑相对人的实际情况,实践中一般行政机关只给当事人1-3天的期限,但从保护相对人利益的角度讲,我个人还是认为应参申请照听证的期限,即3日为妥,最好为3日以上,这样更有利于避免产生行政纠纷。

2、三个日期的问题,一般行处罚事先告知书不会直接有当事人意见记录,需要另行记录的,设计在事先告知书上是不科学的。

一般事先告知书在期限的设置上,不会直接指定到某日,因为要考虑送达的时间,一般都会写“在**日内到**进行陈述和审辩“,这样,无论在什么时间送达,都以送达日为基础,给足当事人3日时间。”卫生行政机关盖章日期“就是做出事先告知行为的的日期。

(6)行政案件当事人陈述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修订后的《税收征管法》规定,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连续状态,是指行为人连续实施数个同一种类的违法行为;继续状态,是指一个违法行为在时间上的延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_行政处罚

⑺ 行政案件转刑事案件,陈述和辩解可以作为证据吗

行政案件转刑事案件后,言词类证据要重新收集,也就是说陈述和辩解要重新问材料。

⑻ 行政处罚中,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的陈述、申辩应当如何处理

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时,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为当事人的申辩而进行加重处罚。

《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其中主要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执法人员应当场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因其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可以当场作出。为确保执法效率,这种情况下执法人员应当场听取相对人陈述、申辩,不必再规定期限。

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应当规定陈述、申辩期限。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对程序要求更为严格,案情也更为复杂。基于对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应该为相对人预留一定的陈述、申辩时间。在执法实践中,多数处罚机关将陈述、申辩权期限规定为一至三天,少数部门规定为三天以上,笔者认为处罚机关参照听证权的期限给相对人预留三天的陈述、申辩期限比较适当。

(8)行政案件当事人陈述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法律法规:《行政处罚法》

第三十二条 : 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为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⑼ 行政案件中最后陈述权可以由辩护人行使吗

不来可以。

陈述权是自身权利源(不可替代).陈述权,指当事人本人对案件事实,依据和理由,所提出的综合认识和看法。
律师的代理权,是指律师依照法律和事实,并根据的意愿做出保护当事人权益的意见。
例如,刑事诉论辨护技巧中案例。为了达到符合“悔罪”条件,当事人在陈述中必须认罪,才可以达到“悔罪”,但律师可做为无罪辨护,此时,律师不可能在代理陈述过程中,做出无罪的陈述。

热点内容
中级经济法txt 发布:2025-09-29 20:21:54 浏览:737
民法中的交易 发布:2025-09-29 20:20:25 浏览:479
法院判好了 发布:2025-09-29 20:09:23 浏览:871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利大于弊 发布:2025-09-29 19:57:28 浏览:171
法院会计待遇 发布:2025-09-29 19:54:41 浏览:88
法律硕士英语分数线 发布:2025-09-29 19:41:41 浏览:388
安泰司法 发布:2025-09-29 19:36:29 浏览:237
药品法律法规考试题 发布:2025-09-29 19:36:23 浏览:144
2016cpa经济法目录 发布:2025-09-29 19:35:33 浏览:56
聊城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9-29 19:34:04 浏览: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