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喝酒事故承担法律责任

喝酒事故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2-20 22:12:32

① 一起喝酒出事,要负连带责任

我最近听了这个来案子。源是说一桌人一起喝酒,甲不知乙不胜酒力,极力劝酒,结果乙酒精中毒死亡。

按老师的讲法,这是生存共同体,对彼此的安危要有一定的照顾义务。

与此类似的是登山队的救助义务。

承担的是一定的民事责任。

你举的案例,于此好像没有相像的地方。此两人没有形成共同体。

中央2还播个案例,说几个人在一起喝酒,晚上饭店关门了。结果出不去了。

甲想从楼上爬下来。乙帮忙。丙等人在楼下聊天。甲失手摔死。结果乙丙,都判负一定的民事责任。

判的理由就是生存共同体。

希望对你理解此类案件,有所帮助。

② 因醉酒导致人身事故,同饮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起喝酒的人竭力劝阻无效执意要酒驾的无责任,明知酒后驾车是违法的机时不劝阻或纵容酒驾醉驾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连带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上述第二十二条第三款“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包括了“同桌人可预见酒驾的严重后果,但不加以制止甚至纵容”的情形,说明一起就餐喝酒的人有连带责任。负有连带责任的人在这里主要是纵容酒驾,不是强迫、指使他人酒驾。
以案为证:郑州市民赵先生、王先生、刘先生、程先生聚在外地一朋友家吃饭。席间,大家都喝酒了。有人提醒:“谁开车谁就少喝点。”但看赵先生喝了,也没有人强加阻拦。最后几人一共喝了3瓶白酒。返程时,赵先生开车,王先生坐在副驾驶,刘、程坐在后排。行至郑密路郑州绕城高速桥上时,赵先生开的车与马先生开的车相撞,赵、王当场死亡。
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认定赵先生负全部责任,王、刘、程与对方司机马先生无责任。对此,赵先生的家属未能接受。家属认为,王、刘、程3人明知赵先生酒后驾车是不允许的,却没能阻止,这种行为难辞其责。死者家属将当时车上的另外3人告上法庭。
法院审理认为,造成公民死亡的应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王先生、刘先生、程先生明知赵先生已饮酒,还纵容他开车,存在过错,对事故的发生应承担次要责任。
法院法官称,同桌人如果知道司机喝酒,都可以预见到酒驾的严重后果,不加制止甚至纵容,属于间接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如果事故严重,还可能承担刑责。”法院判决,王、刘、程各承担10%的民事责任,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共计17万余元。赵先生承担70%的民事责任。

③ 跟朋友喝酒出了事情法律责任在谁

有六种行为人要对酒后发生的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回
第一种是强迫性劝答酒的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劝酒,这种人要对被劝饮酒者发生的任何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种是明知饮酒者不能喝酒或身体不适仍劝其饮酒的人,这种人要对对方因饮酒诱发的疾病以及酒后驾车肇事等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种是共同饮酒后任酒友驾车离开的人,这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同饮者不仅要对共同饮酒的伙伴承担责任,还要对因事故受害的相对方承量相应的责任。
第四种是共同饮酒后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的人,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饮酒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种是明知驾车人饮酒而唆使其酒后驾车的人,这种人不但要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明知驾车人醉酒仍唆使其驾车的还涉嫌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种是酒局的组织者要承担饮酒适度和酒后安全护送的义务,否则出事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 喝酒出事故有没有责任

是否有责任要视具体情况而论,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一起喝酒的人竭力劝阻专无效执意要酒驾造成的交通属事故的,一起喝酒的人无责任;第二种是同桌喝酒的人明知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但不劝阻或纵容酒驾醉驾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连带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上述第二十二条第三款“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包括了“同桌酒的人可预见酒驾的严重后果,但不加以制止甚至纵容”的情形,说明一起就餐喝酒的人有连带责任。负有连带责任的人在这里主要是纵容酒驾,不是强迫、指使他人酒驾。

⑤ 一起喝酒出现意外事故参与者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具体情节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劝酒等过错;第二,发生的意外是否因饮酒有直接关系;第三,发生的意外与饮酒是否有因果关系。

不当劝酒、强行劝酒会产生损害后果。如果由于不当劝酒产生了损害后果,除了饮酒人自己负责自担风险外,劝酒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是一个基本常识。

任何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均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饮酒者对劝酒不加拒绝而造成饮酒过量,并对自己的身体或他人造成伤害,应当首先由他个人负责。即应首先实行饮酒人的自己责任原则。

所以在责任分配时,一般认定由醉酒人承担主要责任,劝酒人承担次要责任,即劝酒人一般应在10%至30%的范围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以下四种情况,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

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劝对方饮酒者,要承担由劝酒引起的一切责任;

2、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

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清醒酒友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未劝阻

对于醉酒的酒友其他人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如果未加劝阻则就有可能承担由此引发的相应法律责任。

4、宴会的主人应当确保参加宴会的每个人的安全

醉酒者一旦出现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5)喝酒事故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2017年6月15日晚上,赖某、陈某德、陈某鸿、林某,4人在烧烤摊店包厢喝酒。此时张某与陈某香邀请包某,也在该烧烤摊上吃烧烤,因陈某鸿与张某相识,便邀请张某进包厢喝酒。约10时许,包某到达烧烤摊,包厢内的人邀请包某一起进包厢喝酒。

后因朋友间互邀,包某、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聚在包厢一起喝酒。10人喝酒至凌晨1时许,陈某鸿等陆续回家。

此时,包某已明显处于酒醉状态,林某明和包某一起离开,包某提出要到足浴城找人,林某明骑着摩托车在前,包某骑摩托车在后,行至上杭县临江镇瓦子街步行街北侧入口路段时,包某摩托车碰到步行街用于隔离步行街与上杭县临江镇人民路的大理石石礅,头部撞击在石礅上,大量出血。

包某受伤后,被送至医院急救,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上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本事故系当事人包某一方违法过错行为所导致发生,包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包某父母以张某等人作为请客的邀请人并相互劝酒,劝酒行为与包某醉酒有关,应该承担包某死亡的相应责任为由将共同饮酒的9人告上法院。

本院审理后认为,包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意识到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具有高度危险性,过于自信放任事故发生,造成肇事死亡结果,包某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明显过错,应对损害承担主要过错责任,确定包某自行承担90%的责任。

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系共同饮酒者,应当意识到酒后驾驶摩托车是一项危险活动,而未对包某进行劝阻、提醒、制止或护送,违反善良风俗和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过错,应承担包某父母损失的10%的责任。

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共同饮酒,造成包某死亡,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对包某父母因包某死亡所造成损害承担共同连带赔偿责任。遂作出如上判决。

⑥ 一起喝酒后有人出事,其他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劝酒人应当对饮酒人酒量和承受能力作内出必要判断,并给予饮酒容人必要劝阻的注意义务。若未尽到该义务,造成饮酒人伤亡的,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组织者、劝酒者、同饮者均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承担责任的四种情况:

一、强迫性劝酒

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劝对方饮酒者,要承担由劝酒引起的一切责任;

二、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

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清醒酒友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未劝阻

对于醉酒的酒友其他人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如果未加劝阻则就有可能承担由此引发的相应法律责任。

四、宴会的主人应当确保参加宴会的每个人的安全

醉酒者一旦出现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⑦ 因喝酒出了事故是不是一起喝酒的人都有责任追究制度

【四种劝酒情来形要承担法源律责任】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⑧ 一起喝酒出现意外事故参与者应负什么法律责

民事责任的承担原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无过错即无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无酒不成席,在中国请客、聚餐时喝酒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文化,但有六种行为人要对酒后发生的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第一种是强迫性劝酒的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劝酒,这种人要对被劝饮酒者发生的任何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种是明知饮酒者不能喝酒或身体不适仍劝其饮酒的人,这种人要对对方因饮酒诱发的疾病以及酒后驾车肇事等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种是共同饮酒后任酒友驾车离开的人,这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同饮者不仅要对共同饮酒的伙伴承担责任,还要对因事故受害的相对方承量相应的责任。

第四种是共同饮酒后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的人,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饮酒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种是明知驾车人饮酒而唆使其酒后驾车的人,这种人不但要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明知驾车人醉酒仍唆使其驾车的还涉嫌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种是酒局的组织者要承担饮酒适度和酒后安全护送的义务,否则出事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酒是好酒,宴是好宴,但喝酒有风险,劝酒须谨慎。

⑨ 因喝酒出了事故是不是一起喝酒的人都有责任追究制度

【四种劝酒抄情形要承担法律责任】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热点内容
中级经济法txt 发布:2025-09-29 20:21:54 浏览:737
民法中的交易 发布:2025-09-29 20:20:25 浏览:479
法院判好了 发布:2025-09-29 20:09:23 浏览:871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利大于弊 发布:2025-09-29 19:57:28 浏览:171
法院会计待遇 发布:2025-09-29 19:54:41 浏览:88
法律硕士英语分数线 发布:2025-09-29 19:41:41 浏览:388
安泰司法 发布:2025-09-29 19:36:29 浏览:237
药品法律法规考试题 发布:2025-09-29 19:36:23 浏览:144
2016cpa经济法目录 发布:2025-09-29 19:35:33 浏览:56
聊城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5-09-29 19:34:04 浏览: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