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他人隐私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Ⅰ 关于泄露别人身世的隐私,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侵犯名誉权、隐私权法律责任追究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它不但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样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定势。这一特点在法学界同样如此,网络空间的法律问题对现有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产生了一定冲击,其中首当其冲的当属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名誉权、隐私权领域。 网络服务提供者(简称I )是网络空间最为重要的主体,它承载着网络空间的运营、信息传输及其相关服务,正因如此,使得I 往往成为我们研究网络空间名誉权、隐私权侵权的主要对象。名誉权和隐私权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最重要的人格权,但由于网络的交互性、瞬间性等特点,使得人们的这些权利在网络空间变得十分脆弱,同时网络的特点使得名誉权、隐私权的直接加害人具有匿名性,离开I 的协助,多数场合被害人都无法确定直接加害人,因而只能转而追究I 的责任,从而使得I 与侵权行为具备了关联性。 网络空间中,I 的名誉权、隐私权侵权问题具有一些共性,比如归责原则、抗辩事由等,但是更多的是不同之处,这体现在披露的信息、损害的后果等方面。比较域内外名誉权、隐私权的保护现状,结合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实践,有理由认为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有关网络空间人格权的相关规定不应该单独成篇。虽然网络名誉权、隐私权侵权相对传统侵权行为有一些特别的表现和不同,但总体并没有突破现有法律体系的调整范畴,只是对传统名誉权、隐私权的延伸而已。保持现有人格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维护现有民法体系的完整性。 首先对域内外相关法律保护做出比较,提出了对我国目前网络侵权立法的思考和笔者的立法建议。
Ⅱ 泄露他人隐私信息怎么处罚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内、医疗等单位容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五十三条 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盗窃罪、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Ⅲ 请问,窃听别人隐私算不算犯法用不用付法律责任
根据我来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自属于侵犯隐私权: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Ⅳ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该罪的立案标准为:(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Ⅳ 泄露他人隐私如何定罪
一、原则上,只是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的,不构成犯罪,这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属于民事法回律的调整范畴。
二答、侮辱罪,《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三、侮辱他人的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才以犯罪论处。
一般侮辱行为,情节轻微的,不以犯罪论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4项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Ⅵ 我这样做是否泄漏别人的隐私,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具体问题如是事实,没有进行刻意的贬低或诋毁.是可以写的.最好是要是实际的名字和地址.
Ⅶ 不是故意的泄露了别人的隐私负责任吗
泄露他人的个人隐私去轮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属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Ⅷ 暴露他人个人隐私到什么程度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有如下关于侵犯隐私权的规定:
1、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专,或者非法属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2、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Ⅸ 侵犯他人隐私属于违法行为吗是的话将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谢谢
侵犯他人隐私属于违法行为。
承担的法律责任视情况可能有:
民事责任,被侵犯隐私人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行政责任,可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如果侵犯他人隐私情节严重,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则涉嫌刑事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拓展资料:
隐私权的主要种类:
个人生活自由权
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预、破坏或支配。
情报保密权
个人生活情报,包括所有的个人信息和资料。诸如身高、体重、女性三围、病历、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爱好、信仰、心理特征等等。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例如,对公民身体的隐秘部分、日记等不许偷看,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强制披露其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其他不为外界知悉传播或公开的私事等。
个人通讯秘密权
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传真及谈论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隐私权制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现代通讯的发达联系在一起的,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个人通讯的内容可以轻而易举地被窃听或窃取,因而,保障个人通讯的安全已成为隐私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个人隐私利用权
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各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如利用个人的生活情报资料撰写自传、利用自身形象或形体供绘画或摄影的需要等。对这些活动不能非法予以干涉,但隐私的利用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权利不得滥用。例如利用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制作淫秽物品,即应认定为非法利用隐私,从而构成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