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实际借款人法律责任

实际借款人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2-26 10:10:09

1. 名义借款人以什么法律关系向实际借款人追讨

这是个非常纠结的问题,法律无规定

2. 借款人与实际收款人不一致时的债务主体如何认定

您好,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其主体双方都是特定的,债权人的权利原则上只对债务人发生效力。《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此条款确立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即合同只对合同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具体到此借款纠纷来说,谁在出具的欠条上签字谁就是当事人,不论实际收款人是谁。因此应将借款人作为被告。

3. 债权人承认借条上的借款人不是实际用款人,可否由实际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

能够确定的话实际借款人应该承担还款责任,但在借条上签字的人有担保的意思没过担保时效的话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4. 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无力偿还债务,只是民事纠纷,不会坐牢。如果对方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后,债务人不履行法院判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债务人有履行判决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严重的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如果确实履行困难,法院也会宽限履行时间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1、债务人确实无力偿还债务的,可以于债权人协商延期或者分期偿还。

2、债权人起诉到法院判决后,债务人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而拒不执行的,会被拘留、罚款。情况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当然,债务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的,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由此可见,债务人必须偿还债务是肯定的。但目前社会上债务得不到偿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力偿还,另一种是有能力而拒不偿还。而《民法通则》对此也仅作了上述原则性规定。

实践中,债务人无力偿还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暂时无力偿还。如属于这种情况,可按照上述《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由债务人分期偿还。另一种是永久无力偿还。

如果是永久无力清偿的话,则只能就债务人的个人现有财产来清偿了,这就要经过法院审理、作出判决,再付诸执行,也就是说债务人有多少个人财产可供执行,债权人就拿多少。

私人之间的借款要慎重。借钱给人,必须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就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互通有无、如果数额较大的话,除立借据外,也要尽可能由借款人提供担保或以一定财产作抵押,这样就可减少风险。

(4)实际借款人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债务人长期不还债的处理办法:

1、注意催讨

有句俗话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仍然存在着不讲信用的人,他们有的到期不还,有的借整还零等等。因此,凡借出的款项已经超过双方约定期限,但借款仍未归还的,出借人就要考虑催讨,提醒借款人,催告其在合理的期限内返还借款。

2、及时起诉

借贷双方权利受侵害的,被侵害者应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算起的二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超过二年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就会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债权就失去了法律保护。

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届满前让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从而使诉讼时效中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新的诉讼时效就可以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这样,出借人不仅拥有了起诉权,而且可以继续拥有胜诉权,从而有利于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3、债务还不起要被判刑吗

欠钱不还属民事行为,一般不会因此而构成刑事犯罪,也就不会坐牢。除非你确有能力归还而拒不执行法院的民事判决、裁定的,或在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你故意暴力抗拒等。此外,法院可能因为你拒不执行法院的判决、裁定而对你人身采取司法拘留,最长可达15天。

5. 本案实际借款人如何确定

【案情】 原告邹某对被告傅某及被告某木业公司考察后,次日,原告邹某和被告傅某、伍某、某木业公司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被告傅某向原告借款200万元、借款期限三个月(以实际到款日期计算);由被告伍某与某木业公司为借款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等内容。三被告随即向原告出具借条,内容为:被告傅某向原告借到200万元,并且被告傅某同意将三本林权证及一本股金证作为借款抵押担保等。并将林权证和股金证移交给原告占有。当日原告将款转入担保人被告伍某的银行帐户。借款届期,被告傅某未能还款,经原告追索,双方多次协商还款事宜,被告傅某亦提出通过银行贷款和联保方式贷款来偿还原告借款,但始终未能兑现。为此,原告邹某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傅某偿还借款,被告伍某、某木业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邹某与三被告经过协商签订借款合同,合法、真实、有效。三被告向原告出具了借条,被告傅某亦按照借条的约定将相关凭证移交原告占有,原告善意、积极履行提供借款的义务,当天将借款转账到被告伍某的银行帐户。由于被告某未能按合同约定归还借款,造成本案的纠纷,被告傅某应予归还并承担违约责任。被告伍某、某木业公司为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因此被告伍某、某木业公司应对借款及违约金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依照相关法律,判决被告傅某应归还原告邹某借款200万元及相应利息;被告伍某、某木业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原告邹某与被告傅某之间的借款关系是否成立并生效;谁是实际借款人的问题。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10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被告傅某与原告邹某签订借款合同,被告伍某、某木业公司作为担保人分别盖章签字。合同订毕,被告傅某向原告出具借条,借条明确写明被告傅某借到200万元,说明该借条既是借条又是收条,即被告傅某认可收到借款,因此借款合同成立关生效。 被告傅某签订借款合同后,又向原告邹某出具借条,声明“借到”借款,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应当能识别借款人和借到的法律意义,也应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其未收到借款根本无需再向原告出具收条性质的借条。借款发生至原告起诉有半年多的时间,被告傅某没有向原告提出其未收到借款,也没有到法院申请撤销借款合同,这不符合常理。在签订合同之前,原告对被告傅某进行了考察,认可了被告傅某的还款能力,同时被告傅某将相关权利凭证移交原告占有,为借款提供担保,可以证实被告傅某是作为借款人的身份。借款的转帐发生在借款合同签订的当天,可以证实被告傅某对原告转帐给被告伍某是协商一致或是其默认的。至于原告将款转给被告伍某,仍应认定借款人是被告傅某,被告伍某仅为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外指定收款的第三人,即被告傅某与原告邹某约定向第三人履行。同时被告傅某提出伍某是实际借款人,未提供相应证据予以证实,其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泰宁县人民法院 陈更新

6. 名义借款人代替实际借款人偿还后以什么法律关系追讨

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双方如签订有代借协议的,可以根据协议主张权利;如果没有可以根据双方转账记录等主张对方不当得利追讨。

7. 民间借贷名义借款人该不该承担责任

1、民间借贷案件中,名义借款人,即借款合同中确定的借款人(签字人),在法律上视为实际借款的人,应当承担到期还款的责任。

2、但是,如果出借人在出借时知道实际签字人只是代他人(实际借款人)借款,而仍然提供借款的,签字人视为实际借款人的代理人,归还借款的责任由实际借款人承担,签字人不承担还款责任。

《民法通则》 第六十三条 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得代理。

(7)实际借款人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在民间借款合同实践中,民间借款合同的效力瑕疵通常有以下情形:

1、民间借款合同违反《合同法》关于利率的有关规定,约定利息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利率上限的4倍,这样的利息是“高利贷”,高出的部分无效。

2、民间借款合同中规定有复利条款。根据前述有关民间借贷案件审理的司法解释,民间借款合同中贷款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的,属于复利条款,该条款是无效的。复利的计算结果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利息4倍的,高出部分无效,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3、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200条规定,约定借款的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该约定无效。

4、非银行、非金融机构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贷款人的民间借款行为无效。

5、民间借款合同的主体是自然人的,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存在瑕疵的,则该民间借款合同的效力也存在瑕疵。如自然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如果得到其监护人的追认,则该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否则该合同无效。

6、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受损害方的变更权或撤销权应当依法行使。

7、在民间借款合同关系中,贷款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款合同无效,不受合同法的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款行为,人民法院在审理中,还可依法予以制裁。

8、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手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效:

(1)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2)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非法集资;

(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9、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借贷行为。因非法同居、不正当两性关系等行为产生“青春损失费”、“分手费”等有损社会公序良俗的情感债务转化的借贷。

8. 贷款合同上的债务人与实际债务人不一致,如何承担责任

原则上以合同签字的债务人为准,有证据证实实际债务人的,名义债务人在承担债务后版可以向实际债务人承权担责任。
尽管合同上债务人不是实际借款人,但合同系在其意思表示下签订,按照合同相对性原则,合同借款关系即在其与银行之间建立,至于其与实际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属于他们内部关系,这不影响合同上债务人与银行间的合同关系。

9. 贷款人和实质用款人谁的法律责任大,比如:谁应该还款。 急用!请懂法律的帮我解答,谢谢!!!

还款的话首要责任就是贷款人,因为贷款人是直接和银行签订合同,具有还款内义务的容人,至于借款后,资金如何使用是借款人自己主导,具有决定权的,银行无权利管辖。但是如果发生逾期,银行依照贷款合同,向借款人、担保人依法追索债务,有物品抵押或质押的可以依据合同规定进行拍卖等方式的代偿。
至于实质用款人的问题,是与贷款人之间的问题,与银行债务执行无任何关系。

热点内容
新民事诉讼法解释管辖 发布:2025-09-28 23:07:25 浏览:203
会计法律责任形式有 发布:2025-09-28 23:05:32 浏览:547
经济法独立董事选举制度记忆 发布:2025-09-28 23:04:46 浏览:349
新婚姻法谁赚钱 发布:2025-09-28 23:03:35 浏览:662
临潼法院电话号码 发布:2025-09-28 22:57:44 浏览:563
年休假实施条例 发布:2025-09-28 22:56:54 浏览:948
法院的巡回法庭 发布:2025-09-28 22:52:34 浏览:459
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宗旨的区别 发布:2025-09-28 22:47:52 浏览:401
法学院刘洋 发布:2025-09-28 22:39:20 浏览:187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的民法典 发布:2025-09-28 22:33:06 浏览: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