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安排后事法律效力
❶ 不管老人后事触犯了那些法律法规
只要尽到了赡养义务、不管老人的后事,只会涉及到民事方面的法律,如果你有义务的话,别的负责老人后事的人可以按份额像你追偿!
❷ 老人在明白时立遗嘱现在湖涂了遗嘱还有效吗
立遗嘱时神志清楚是有效的
这些年来,很多人迈进了有产阶层:或是用攒了多半辈子的积蓄,买了商品房;或者曾经是单位分配的公房,赶上了房改,折算上工龄,便宜买下,从只有使用权的人变成了拥有所有权的人。很多老人去世后,留下了房产,可也留下了一堆烦恼,子女为此反目的不在少数。老人奋斗一生积攒的钱产怎么继承?自然得是老人说了算,因此法律规定遗嘱继承具有最高效力。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老人虽留下了遗嘱,却依然没有避免身后的麻烦。遗嘱并非落在纸面上的简单几句话,法律为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规定了不少条件。我们这组报道就从遗嘱人的能力和遗嘱的形式两方面,为您详解法律的相关规定。 热案报道 有了痴呆症状 再写遗嘱无效 年逾九十的王老太去世后,她的子女们近日对簿公堂。儿子拿出王老太的自书遗嘱,要求继承全部遗产。但老人的三个女儿提出质疑:“我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后又突发脑梗,不可能书写遗嘱!” 王老太生前育有三女一子。王老太的丈夫已于2002年去世,去世后子女曾表示放弃继承权,全部财产由王老太继承。而2011年王老太去世后,她的四个子女却因遗产分割问题发生争执,且官司打上了法庭。 庭审中,儿子拿出了王老太于2008年自己书写的一份遗嘱。内容是:“我死后将全部遗产均留给儿子,三个女儿不享受遗产份额。” 然而,王老太的三个女儿对遗嘱的真实性产生争议。她们称,王老太自从老伴去世后精神抑郁,从2007年开始就经常精神恍惚,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2008年,王老太还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2011年在医院里去世了。“在住院治疗期间,无论是从智力上还是意识上,我母亲都不可能书写遗嘱。” 最终,法院判定该份遗嘱无效。于是此遗嘱成谜,可能除了她的儿子,谁也不知道老太生前的真实打算。 老太虽健忘糊涂 但公证精神达标 陈老太也是年逾九十,有两个儿子,她一直和小儿子夫妇一起生活。前年陈老太去世,留下一套二居室,大儿子找到小儿子要求分割遗产。小儿子拿出一份陈老太的遗嘱公证书,写明由自己继承遗产。 但大儿子认为,陈老太近年来精神状况不好,时常出现健忘、糊涂,其所立遗嘱无效。哥俩争执不下,大儿子遂将小儿子告上法庭,要求鉴定遗嘱公证书的效力。 法院调出公证书的备案文件,显示已做过精神状况的谈话笔录和录像资料,公证处作证陈老太的精神状况符合立遗嘱的条件。最终,法院驳回了大儿子的诉讼请求。 虽有遗嘱执行人 争议遗嘱难执行 很多老人突发疾病后,才想到了应该订立遗嘱,向儿女们交代身后事,以免日后发生纷争,而此时一些老人因患老年痴呆、脑梗等或者处于病危状态,在语言和行动上有所不便,于是,一些老人订立遗嘱时,还选定了遗嘱执行人。 于老先生(化名)就在发病住院后立了一份遗嘱,遗产中的存款由5个子女均分,长子可继承房屋,给其他子女补偿现金。老人还让长子作为遗嘱执行人,一般来说这可方便继承,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然而,老人去世后、长子开始执行遗嘱时,却遭到了其他子女的反对。他们认为老人立遗嘱时在住院,精神状况非常糟糕,这遗嘱不能算数。 由于子女们争执不下,遗嘱执行人还是无法执行老人的遗嘱。 法律观点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遗嘱才有效 老人的精神状态影响自书遗嘱效力吗?北京市铭滔律师事务所钱学志律师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平均寿命提高,高龄老人的继承容易发生像王老太这类自书遗嘱无效的情况。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立遗嘱的被继承人,需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而《继承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也就是说,如果被继承人精神健康状况不足以适应自立遗嘱的能力,被视为限制行为能力人,那么,其所立遗嘱无效。法律的规定是为了保证遗嘱内容是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而不被其他利害关系人也就是继承人利用,作出对自己有利的、侵害其他继承人继承权的对遗产的处分。 无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无效自不必说。然而,是不是所有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也都无效呢?钱学志律师认为,从继承法的规定来看,这是肯定的。 立遗嘱前可进行医学检查或鉴定 有人提出疑问:有的老人精神状况轻微不良,或者记忆力减退,但能够辨别人和事,是不是也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钱学志律师说,无行为能力人,是无法认识和辨别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的人。成年人里,有严重精神病的患者和严重老年痴呆症的患者都是无行为能力人。而限制行为能力人,是不能完全认识和辨别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的人,成年人里,指的是轻微精神病患者、轻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和较重心理疾病患者等。 在生活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等,再加上对自己喜爱的子女的依赖,容易按照继承人的意思来书写遗嘱。但在此钱学志律师提醒大家注意,同时也有一些老年人虽有一定程度的诸如记忆力减退、精神衰弱等精神问题,但仍然能够正常辨别自己的行为,知晓事情的性质。这些老年人还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所立遗嘱是有效的。所以,老年人的遗嘱是否有效,需要确认其精神状态问题的严重程度。 实践中,究竟怎样才能确定老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还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呢?钱学志律师建议,在出现上述情况时,为了避免日后产生争议和纠纷,可以进行医学检查或鉴定。在立遗嘱之前,最好通过相关权威机构做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或者通过相关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检查确定。 市民评论 不愿看到纷争 该早立就早立 市民周小姐说:“立遗嘱的话太伤感情了,会让外人觉得这家孩子不孝。我爸妈肯定不会这样做,我也接受不了。非要搞到这一步吗?如果你们一家人关系很好,大家都互相谦让,会发生这种事吗?若是关系不好,立了遗嘱也还是会打得头破血流啊。” 读者陆女士认为,现在不仅是名人遗产官司频出,普通百姓家庭也一样,但凡老人有套房子、有些存款的,老人没事先安排好身后事的,都容易引起家庭矛盾,产生遗产纠纷和诉讼。“这也是老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该早立(遗嘱)的就早立吧。” “一方面,一些老人希望自己的遗产有个好的安排,另一方面是老人心里有忌讳,认为人还没走呢,现在就要订立遗嘱的事情,岂不是盼着早死,多不吉利。因此,他们不愿采用遗嘱继承的合法方式,打算‘适时’再说。换句话讲,想等到岁数再大点、病重时再留下遗嘱。”读者祁先生说,“但是很多老人就没想或者不愿意想到,一旦病危或者发生意外,可能想立遗嘱都来不及了。” 法律观点 遗嘱公证可对 老人精神状况作证 陈老太的大儿子认为她立遗嘱时精神状况有问题,为什么她的小儿子拿出遗嘱公证书,法院就认定该遗嘱有效呢? 钱学志律师说,公证处是法律机构,所作公证书有很强的法律效力。公证处会对遗嘱的形式、内容,以及立遗嘱人的行为能力、财产证明等进行全方面的法律审查,只有完全合法,公证处才会出具公证书。所以,一旦出具公证书,遗嘱的效力就是很强的。 公证处的遗嘱公证,对于老人的精神状况,一般有相应记录。根据2000年实行的《遗嘱公证细则》的规定,公证人员应当制作谈话笔录,记录遗嘱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遗嘱人系老年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危重伤病人的,还应当记录其对事物的识别、反应能力。而且,遗嘱人年老体弱,是危重伤病人或聋、哑、盲人或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弱智者的,公证人员在与遗嘱人谈话时应录音或者录像。只有遗嘱人身份属实,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才能办理公证,否则会拒绝公证。 “从本案来看,只要法院依申请调取公证处的公证资料,如果公证资料里有关于老人精神状况的谈话笔录和录像,则遗嘱一定是有效的。当然,也存在个别公证人员工作失误的情况,若公证资料里没有关于老人精神状况的谈话笔录和录像,则可质疑公证遗嘱的效力。”钱学志律师认为,“只要原告能够拿出相反的、证明老人立遗嘱期间精神状况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据,比如有资质的医院出具的老人精神状况的诊断,或者法医鉴定机构出具的诊断,那么,即使是遗嘱公证书,也可被判决无效。” 遗嘱执行人 执行无效遗嘱属无效 就于老先生遗产争议案,老人选定长子作为“遗嘱执行人”,来促成其遗嘱的实现,不希望日后出现争议。但是在实践中,该遗嘱的执行还是最终无效。 钱学志律师说,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公民在立遗嘱时可指定遗嘱执行人,遗嘱执行人既可以是继承人之一,也可聘请律师。“尽管于老先生选定了遗嘱执行人,但是遗嘱执行人只能执行合法有效的遗嘱,无效遗嘱不受法律保护。” “因为立遗嘱时,公民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精神状况良好,且须是本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不能是被胁迫、欺骗。遗嘱执行人按照有效遗嘱的意思,严格执行继承程序,可避免产生纷争。但是,如果老人在精神状态不好时立遗嘱,则有可能是无效的,遗嘱执行人若执行这样的遗嘱,则等同于违法。
❸ 怎么样立遗嘱,老年人立,有两个子女,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场合下,找什么人立遗嘱具有法律效力!
遗嘱有五种来法定形式,公源证、自书、代书、录音、口头。
公证遗嘱效力最高,但公证处的要求比较麻烦,可能有全体继承人到场等要求。
自书遗嘱最常见,自己写就行了,必须全文和落款都亲笔手写,不能打印。
代书遗嘱是说明自己的意思,让别人代笔,需要有两个无利害关系人见证。
录音遗嘱就是口述遗嘱录下来,也需要两个无利害关系人见证。
口头遗嘱遗嘱只用于紧急情况,也要两个无利害关系人见证,比如出了车祸奄奄一息,向急救人员交代一通后事,如果后来抢救过来,口头遗嘱就失效,还要立遗嘱得重新立。
除了口头,另外四中可以任选其一。必须确保立遗嘱人立遗嘱时意识清醒,安排的财产只能是自己的合法财产,比如夫妻共同财产中,只能安排属于自己的一半。
❹ 老人去世后未按遗嘱办理后事,这份遗注还有法律效力吗
如果没有1公证过就只有走法律程序了,打官司
❺ 老人留遗嘱给儿子做了主 遗嘱管得太宽是否有效
遗嘱仅限于对立来遗嘱者自己的源财产及身后事做出安排,比如后事如何办理、遗产如何分配,这些是有效的,但是对于自身之外的事务作出安排,即使立遗嘱者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做主的事,死后遗嘱当然更加无权做主,比如儿子的婚事、儿子的财产、子女间的互相照顾等,这些不属于死者有权自行决定的事务,遗嘱中即使有安排也没有法律效力。
❻ 老人后事是不是赡养义务的一部分有无法律依据
中国婚姻家庭法中有关于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作为子女有共同赡养的义务与责任。同样对于你的这种情况也适用于法律!可以要求你其他的兄弟共同支付相应的丧葬费用!!
❼ 法律求助:老人赡养问题!
儿女好坏,都是父抄母的袭心头肉。这种案件,只有告诉的才处理。而告诉人只能是当事人,其他人不经当事人委托授权,无权上告。
一切都要听从老人的意见。
你女友妈妈,念起这段感情,只能是在老人有生之年好好照顾老人,尽量让老人不受苦。至于死后,她和她的女儿都没有义务再管后事。
在老人有病的时候,给老人的女儿一个通知,让她们知道就行了。
❽ “智衰”老人立遗嘱有效吗
老人私自立的遗嘱属于自书遗嘱,如果满足以下条件是有效的:(1)由立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2)立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3)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4)遗嘱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5)遗嘱应为缺乏劳动能力而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立遗嘱人所立的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只要遗嘱内容合法、形式要件完整即可。只有公证遗嘱才需要提交材料到公证处办理公证遗嘱。一般遗嘱公证应提交以下证件和材料:1、本人有效的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集体户籍的当事人提供《常住人口登记卡》本人页原件及经过户籍所在单位盖章的首页复印件。2、立遗嘱人所处分的财产的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存折、存单,银行卡、基金股票账户证明、车辆登记证、行驶证等。3、遗嘱草稿。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遗嘱人以遗嘱的形式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这部分无效。因为夫妻中一方无权立遗嘱处分夫妻全部的共同财产,一方只能立遗嘱处分属于自己那部分的财产,因此若夫妻一方立遗嘱处分全部的夫妻共同财产,该遗嘱部分有效。遗嘱中处分自己财产的那部分有效,遗嘱中处分配偶一方财产的部分无效。法律依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遗嘱人以遗嘱的形式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这部分无效。因为夫妻中的一方无权立遗嘱处分夫妻全部的共同财产,一方只能立遗嘱处分属于自己那部分的财产,因此若夫妻一方立遗嘱处分全部的夫妻共同财产,该遗嘱部分有效,部分无效。遗嘱中处分自己财产的那部分有效,遗嘱中处分配偶一方财产的部分无效。
❾ 后事交待在法律上算遗嘱
后事交待在法律上不算遗嘱。
对于口头遗嘱这种遗嘱方式,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即要内有两个以上无利容害关系人在场证明,立口头遗嘱的人系出于自愿真实的意思表示,且处分的是其个人的合法财产。
订立口头遗嘱必须是在危急情况下,且已经没有事后再订其他形式遗嘱的可能。如果继承人都自愿按照老人的后事交代来处理遗产,法律上也认可的。否则一旦有继承人诉至法院,该遗嘱会被判决为无效,在没有其他有效遗嘱的情况下,继承需要依照法定继承办理。
《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五款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❿ 老人后事如何处理
1.准备衣物来等相关物品,告知相关人自员(亲属,单位)病危消息.
2.如有事.请迅速通知到相关人,以免老人有遗憾
3.老人走后,按规定医院会直接送到殡仪馆,会给你开个单子,回去用这个单子领死亡证,有了这个才能销户口,火化.不同城市流程不同,有的城市医院有太平间,恐怕会被敲诈.
4.选择时间,搞追悼会,告别仪式.
5.火化,火化后自行选择骨灰处理
建议找个会事的朋友协助.因为有好多细节问题.或者让单位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