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政法律责任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政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3-04 03:53:00

Ⅰ 侵犯知识产权什么情况下才会承担刑事责任

网店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一般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停止侵害。
其中赔偿损失是责任的主要形式。侵犯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主要有以下计算方法:
1.按权利人因侵权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
2.按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确定。
3.根据情节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3倍合理确定(适用于侵犯专利权的诉讼)。
4.按前述方法都难以确定时,在侵犯著作权或商标权民事诉讼中,由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依职权在50万元以上酌情判决。在侵犯专利权民事诉讼中,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实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1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赔偿。确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损害赔偿额,可以参照确定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法院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二.行政责任
由于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使得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与行政机关关系密切。因此,在侵犯知识产权纠纷中行为人的行政责任不可忽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所导致的行政责任主要有三种,即停止侵权、没收和罚款。比如《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侵犯他人著作权,又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以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著作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该规定同时体现了停止侵权、没收和罚款三种行政责任
三.刑事责任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危害巨大、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应承担刑事责任。如我国《刑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专利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象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犯罪。

Ⅱ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

单选的话,选4,明显的违反劳动法;多选的话,选1和4,1应该算作是一种不规范的管理行为,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会导致法律责任。

Ⅲ 一式两份合同,如果一方遗失掉合同,会有什么后果,是否依旧具有法律效应

如果合同双方如约履行合同则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双方因为此合同产内生纠纷,那么当需要容以此合同作为证据时就无法举证,只能通过其他的相关证据来形成证据链达到证明的目的,这将会直接加大举证的难度。当然,丢失合同后不影响合同法律效力,双方可以协商补签一份合同,望采纳!

Ⅳ 多项选择4.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导致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A D

第二百零四条 【重新审判的情形】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版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权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Ⅳ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导致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首先,只有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才具备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具体包括以后几方面:
(1)原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上确有错误。①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上确有错误;②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
(2)原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①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②重罪轻判,轻罪重判,量刑不当;③认定罪名不正确,一罪判数罪,数罪判一罪,影响定罪量刑或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④免予刑事处罚或者适用缓刑错误;⑤对具有法定从重、从轻、减轻的处罚情节的,没有依法丛重、从轻、减轻的处罚,使量刑显失公正的。
(3)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影响了对案件的正确裁判。①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公开审判的规定;②违反回避制度;③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等等
(4)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

由上可得,该题选择ABCD。另外,这是你从哪儿看到的题?“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导致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这个问题应该是由这些答案来回答,诸如检察院抗诉、上级人民法院指令等等。而从该题的答案来看,问题应该是“下列属于引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的是哪些”。出题者,哎~~不讲究。

Ⅵ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

你好,这不是法律问题,最多算法律题吧。

  1. 在食物中下毒构成何罪?这个要分具体情形而定,如:仅仅给准备抛弃到下水道里的食物中下毒无罪;以杀人故意给他人食物中投放足以致人死亡的毒药构成故意杀人罪;以杀人故意给他人食物中投放泻药等根本不足以致人死亡的药物最多构成故意伤害罪甚至无罪;以伤害故意投放致人伤残的药物构成故意伤害罪;以伤害故意投放毒药致人死亡同时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最终以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定罪处罚;在他人销售的食物中或者被不特定人群食用的食物中下毒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2. 在自己吃的食物中下毒无论是否导致自己受伤或死亡,均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在自己吃的食物中下毒,下毒后将该食物锁在自己家里的柜子中被他人偷得食用无论其结果如果均不构成犯罪,下毒后将食物放在自家桌子上未锁门就出门被突然来访的朋友食用导致死亡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下毒后将食物放在自家桌子上被下班回家的妻子食用导致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等等。

  3. 在食物中下毒给老鼠吃未导致其他结果或仅在自己家中安放且已尽到严格的谨慎防范措施义务无罪,如果未尽到谨慎措施义务视情形不同可能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等。

  4. 在食物中下毒想老鼠结果被其他人吃了视情形不同可能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等。

5.在自己吃的麻辣烫中下毒,然后因为去厕所被服务员回收,继续做成麻辣烫(店铺承诺不回收旧油的)。此情形依然要分具体情况,可能无罪,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投放危险物质罪。

6.在自己吃的食物中下毒,但食物被人偷了,吃下去了。此情形依然要分具体情况,可能无罪,也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7.把毒药放进饮料瓶,被熊孩子喝掉了。要分具体情况,可能无罪,也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8.把毒药放进饮料瓶并写明毒药,被熊孩子拿去喂另一个熊孩子喝掉。此情形依然要分具体情况,可能无罪,也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Ⅶ 有哪些情形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哪些情形学校不需要承担责任

一、学校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1、《侵权责任法》规定:

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十二)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条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三)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四)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五)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

二、学校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

第十二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四)学生自杀、自伤的;

(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

(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7)下列哪些情况会导政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1、事故处理: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

第十五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第十六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学校要求或者认为必要,可以指导、协助学校进行事故的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十八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诉讼。

第十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调解。

第二十条

经教育行政部门调解,双方就事故处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在调解人员的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结束调解;在调解期限内,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调解过程中一方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调解。调解结束或者终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

对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双方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第二十二条

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学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损害赔偿: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

第二十三条

对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学生伤害事故赔偿的范围与标准,按照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时,认为学校有责任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提出相应的调解方案。

第二十五条

对受伤害学生的伤残程度存在争议的,可以委托当地具有相应鉴定资格的医院或者有关机构,依据国家规定的人体伤残标准进行鉴定。

第二十六条

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赔偿,但不承担解决户口、住房、就业等与救助受伤害学生、赔偿相应经济损失无直接关系的其他事项。

学校无责任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自愿和可能的原则,对受伤害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二十七条

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

第二十八条

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学生的行为侵害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组织、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九条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经调解形成的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应当由学校负担的赔偿金,学校应当负责筹措;学校无力完全筹措的,由学校的主管部门或者举办者协助筹措。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举办者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设立学生伤害赔偿准备金等多种形式,依法筹措伤害赔偿金。

第三十一条

学校有条件的,应当依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参加学校责任保险。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中小学参加学校责任保险。

提倡学生自愿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学校可以为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创造便利条件,但不得从中收取任何费用。

参考资料:网络-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Ⅷ 下列哪种情形构成了民事法律关系为什么

C。本来题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源理解问题。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与礼仪关系或道义关系不同,后者属于道德范畴,不为法律关系。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是否产生民事法律后果。本题A选项中,虽然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但具体的合作事宜尚未明确,双方之间并不产生具有法律意义的关系,故不为民事法律关系。本题B选项中,甲对与乙结婚附乙考上研究生的条件,其对婚姻行为附条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故其条件无效,甲与乙之间并未产生具有法律意义的关系。本题C选项中,虽然甲不知乙不胜酒力,但其作为正常人,应当知道过度饮酒会损害饮酒人的身体健康,其极力劝酒的行为存在主观上的过错,该行为与乙酒精中毒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甲应对乙负过错赔偿责任,甲、乙之间形成损害赔偿的法律关系。本题D选项中,乙在水库中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系因自身原因而遭受损害,与乙邀请一同前往游泳的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乙邀请同事一同游泳也属于礼仪关系,故双方当事人之间不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第二,应当注意民事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

Ⅸ 一式两份合同,如果一方遗失掉合同,会有什么后果,是否依旧具有法律效应

一式两份合同,如果一方已经遗失掉合同,会造成以下的不利情况:

1、对方有可能私下修改合同,篡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造成双方在履行合同中的纠纷。

2、当遗失合同方因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需要起诉时,造成遗失合同方无法提供书面证据,在诉讼中处于被动的情形。

即使合同遗失,也不会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的法律效力依然有效,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会导致合同的失效或者无效。

1、合同终止造成合同失效

《合同法》第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2、合同无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9)下列哪些情况会导政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的处理

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Ⅹ 责任追究情形有哪些

领导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使各级领导者全面、认真、合法履行岗位职责,加强各级领导队伍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责任追究是领导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生失职、渎职、失误或其他个人原因,对公司发展或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时对领导的追究与处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党政副职以上、各部室(车间、分公司)负责人。
第四条 责任追究坚持下列原则:
1、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实事求是、客观、公平、公正原则
3、惩前毖后、有错必究原则
4、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5、过错与责任相适应原则
第二章 追究范围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班子成员责任:
1、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发生政策性偏差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2、违反公司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的;
3、违反公司人事制度、财务制度、采购制度等制度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的;
4、擅自更改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或其他领导小组会议决议造成不良后果的;
5、失职造成公司生产经营、重大项目投资发生决策失误的;若属方案错误诱导造成的,主要追究方案制定人的责任;

6、失职造成公司财产被诈骗、盗窃、浪费,损失在2000元以上的;
7、连续三个月内因疏于对部下的管理法律,使其发生三次以上严重工作失误的;
8、一般文件送达后1.5个工作日、急件0.5个工作日不批阅,影响后续工作正常开展的;
9、对下属的请示、报告无故三日不答复,影响工作开展每月3次以上的;
10、以权谋私、接受他人财物损害公司利益的。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各部室(车间、分公司)负责人责任
1、工作中以权谋私、吃请受贿、接受他人财物、回扣损害公司利益的;
2、顶撞上级领导、不服从管理两次(含)以上的;
3、工作中虚报冒领、弄虚作假的;
4、工作不配合、不协调或推诿、扯皮造成不良影响的;
5、工作中拒不执行领导签批或工作安排两次(含)以上的;
6、工作中不及时沟通、汇报造成失误或重大损失的;
7、工作中不能顾全大局、谋取小团体利益的;
8、工作中不按程序办事且造成失误的;
9、遇到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损害公司利益的事件,不能及时制止,致使事态扩大的;
10、对到其部门(车间、分公司)办事的人员,态度恶劣、拖延服务或拒绝为其服务;
1
1、一季度内本职工作或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3次(含)以上未能按时完成,或重大工作任务
(一次)未能完成造成不良影响的;
1
2、越级请示、汇报且不符合事实的;
1
3、对各类文件不及时传达、执行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
1
4、不能搞好本部门内部团结,形成帮派影响正常工作的;

1
5、将工作或其他争执发展为吵架、骂人或发生打架的;
1
6、违反公司其他规定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第七条 对安全事故及工作责任事故的追究,按公司相关事故认定和追究办法执行。
第三章 责任承担
第八条 承办人失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导致审核人、批准人失误,造成损失的,追究承办人责任。
第九条 审核人、批准人应发现而没发现、应纠正而没纠正问题,追究审核人、批准人责任,同时追究承办人责任。
第十条 领导者不负责、故意或指令做出的错误决定,追究领导责任。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追究:
1、情节轻微,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
2、主动承认错误并积极纠正的;
3、确因意外和自然因素造成的;
4、非主观因素经济损失在100元以下且未造成重大影响的;
5、因行政干预或当事人确已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议而未被采纳的,不追究当事人责任,追究上级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从严或加重处罚;
1、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影响较大且事故原因确系个人主观因素所致的;
2、屡教不改且拒不承认错误的;
3、事故发生后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
4、经济损失在2000元以上且无法补救的;
第四章 追究的种类
第十三条 种类

1、责令改正并作检讨;
2、通报批评;
3、留用察看;
4、调离岗位、停职、降职、撤职;
5、开除;
以上行政处罚的同时可附带经济处罚进行。造成经济损失在10000以上的,主要责任人视情节和态度承担损失总额的30%--80%,并承担法律责任,次要责任人或连带或领导责任按损失总额的20%给予经济处罚;损失在10000元以下的,主要责任人承担100%,次要责任人或连带或领导责任的,按损失总额的20%给予经济处罚。
第十四条 违反国家法律的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 因故意造成经济损失的,被追究人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第十六条 因过失造成经济损失的,视情节按比例承担经济责任。
第五章 追究程序
第十七条 责任追究可由人力资源部、纪委(监察室)提出,人力资源部、纪检(监察室)调查核实。也可根据举报调查后提出。处理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落实。处理意见报批前应向处理对象核实。
第十八条 处理意见根据被追究者职务、事件性质、损失程度、影响大小等因素,报董事长或总经理审批。
第十九条 被追究人对处理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意见申诉。申诉期间不影响处理决定的执行。经调查确属处理错误的,应予纠正。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非领导人员责任追究,在本办法制定后,可参考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热点内容
魔法学院名称 发布:2025-09-27 19:10:23 浏览:143
静安法院答疑 发布:2025-09-27 18:38:40 浏览:200
美国恐怖主义立法 发布:2025-09-27 18:34:18 浏览:762
部队交通法规教育 发布:2025-09-27 17:56:33 浏览:858
上虞民间律师 发布:2025-09-27 17:41:45 浏览:66
信托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27 17:38:24 浏览:968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万家灯火 发布:2025-09-27 17:38:22 浏览:97
民诉司法解释67 发布:2025-09-27 17:29:43 浏览:25
经济法的基本理论 发布:2025-09-27 17:24:49 浏览:444
法治沂源在线 发布:2025-09-27 16:54:02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