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虚假的贷款合同法律责任

虚假的贷款合同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5-09-27 14:34:59

① 朋友要我和他签虚假合同,用于贷款,我要冒风险吗

从民事角度上讲,签虚假合同用于贷款,无论你是“付款方”还是“受款方”,都面临合同无效的风险——当然,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履行的意思的话,可以认为合同无效并不构成风险,但是,从刑法上讲,如果你是收款方,则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的主犯,而如果是付款方的,则可能构成从犯,法院认定比较严格的,还可能作为共同正犯。
法律分析
根据民法理论,“通谋虚伪”行为对相对第三人无效,因此,行为人和朋友签订的虚假合同事实上无效,不得作为银行贷款的根据,因此,用于贷款的借贷合同存在真意隐藏而导致的意思表示瑕疵,需要一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并且,银行如果发现有问题的,也会尽快追回贷款,此时如果行为人是收款方则会作为责任承担者,被迫支付贷款金及其利息,这笔钱不一定能够从朋友那里追回。另外,如果无法偿还的,银行可能通过刑事手段解决问题,此时签订虚假合同用于贷款的双方都将面临刑法当中“贷款诈骗罪”的追究,根据相关规定,数额如果在二万元以上的,就可以立案追诉,行为人将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危险,视具体的情况,有可能被作为共同正犯论处,也有可能被作为从犯论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最高检、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四十二、贷款诈骗案(刑法第193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热点内容
法治沂源在线 发布:2025-09-27 16:54:02 浏览:364
公司的法规 发布:2025-09-27 16:53:53 浏览:376
2018法律硕士刑法分则 发布:2025-09-27 16:52:51 浏览:751
国家开放大学民事诉讼法期末案例 发布:2025-09-27 16:44:26 浏览:620
行政诉讼法的溯及力 发布:2025-09-27 16:42:50 浏览:784
随意造谣污蔑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9-27 16:41:38 浏览:617
民法典进企业宣传 发布:2025-09-27 16:40:29 浏览:97
新冠疫情中防控的法规 发布:2025-09-27 16:35:08 浏览:724
广西法官工资待遇 发布:2025-09-27 16:30:34 浏览:171
民事诉讼法虚假陈述 发布:2025-09-27 16:25:24 浏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