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障妇女权益法律知识的宣传

保障妇女权益法律知识的宣传

发布时间: 2021-03-04 04:44:12

1. 宣传普及有关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知识,抵制封建迷信

为认真来贯彻落实依法治区的要自求,区妇联多举措加大妇女儿童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有效引导妇女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一是抓住关键,学法用法。积极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号召干部职工深入、广泛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把依法治理的全局工作与服务妇女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与深化妇联职能改革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质,将四中全会精神及“依法治区”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是突出重点,普及法律。区妇联始终把“送法下乡”作为工作的重心,多形式、多途径的拓宽法律普及面,真正把法律送进基层、送进群众心坎上。有效的提升妇女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良好氛围。
三是夯实根本,主动作为。运用法律知识对上访事件进行调解。妇联作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机构,在处理妇女儿童上访事件的时候,区妇联除了从道德的层面来调解,更多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用法律说话,做到处理的上访事件有法可依,让上访人心服口服,也让他们知道学法、用法、懂法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怎样维护妇女权益保障法

1、增强妇女依法维权意识:
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要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必须首先增强广大妇女的依法维护权益意识,一是要加强对广大妇女的法律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学法、知法、懂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教育指导广大妇女在权益受到侵害或有可能受到侵害时如何保存证据。二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弘扬“四自”精神。教育妇女要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明确妇女不仅仅是被维护的对象,还应是维护权益的积极参与者,既是被维护的主体,也是维权的主体。
2、建立健全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抓好源头维权。通过为政府提建议,参与人大、政协提案议案,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出台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维护妇女权益问题的政策、法规和法律,使妇女维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抓好个案维权。个案维权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社会、家庭、单位;程度有大有小,大到司法机关执法全过程的维权,小到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解决;涉及的内容多,包括妇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身、财产、婚姻等。在我们审判过程中,尽力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抓好社会化维权。建立完善维护妇女权益举报机制、诉求机制、援助机制、调处机制。形成“四大网络”,即:妇女儿童法律咨询投诉网络、司法保护网络、社会救济网络、法律维权监督网络,以促进妇女权益的有效保障。
3、不断强化人民法官维护妇女权益的责任意识:
要破除“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陈腐观念。由于侵犯妇女合法权益案件大多发生在家庭内部,而法院工作人员如果不破除“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陈腐观念,就很难积极主动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统一法官执法理念。把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作为践行执法为民司法理念的重要内容,时刻不忘,件件不忘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3. 保障的妇女权利有哪些(法律及措施)

《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的财产权益作了如下规定:
“第二十八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第二十九条 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不得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
第三十条 农村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不得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
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
第三十一条 妇女享有的与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
丧偶妇女有权处分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三十二条 丧偶妇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3年11月3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作了如下规定:
“1.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的,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
2.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包括:
(1)一方或双方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
(2)一方或双方继承、受赠的财产;
(3)一方或双方由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利益;
(4)一方或双方从事承包、租赁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
(5)一方或双方取得的债权;
(6)一方或双方的其他合法所得。
3.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复员、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费、转业费,结婚时间10年以上的,应按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复员军人从部队带回的医药补助费和回乡生产补助费,应归本人所有。
4.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财产时,各自分别管理、使用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双方所分财产相差悬殊的,差额部门,由多得财产的一方以与差额相当的财产抵偿另一方。
5.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各自出资购置、各自使用的财物,原则上归各自所有。
6.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7.对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难以确定的,主张权利的一方有责任举证。当事人举不出有力证据,人民法院又无法查实的,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8.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属于个人专用的物品,一般归个人所有。
9.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与他人合伙经营的,入伙的财产可分给一方所有,分得入伙财产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入伙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
10.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生产资料,可分给有经营条件和能力的一方。分得该生产资料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
11.对夫妻共同经营的当年无收益的养殖、种殖业等,离婚时应从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经营管理考虑,予以合理分割或折价处理。
12.婚后8年内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的,房屋仍归产权人所有,增值部门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由房屋所有权人折价补偿另一方;进行过扩建的,扩建部分的房屋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13.对不宜分割使用的夫妻共有的房屋,应根据双方住房情况和照顾抚养子女方或无过错方等原则分给一方所有。分得房屋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房屋一半价值的补偿。在双方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应照顾女方。
14.婚姻存续期间居住的房屋属于一方所有,另一方以离婚后无房居住为由,要求暂住的,经查实可据情予以支持,但一般不超过两年。
无房一方租房居住经济上确有困难的,享有房屋产权的一方可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
15.离婚时一方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归一方所有。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另一方予以适当的照顾。
16.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
17.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
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4)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18.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等财物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为购置财物借款所负债务,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19.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
对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20.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未从家庭共同财产中析出,一方要求析产的,可先就离婚和已查清的财产问题进行处理,对一时确定难以查清的财产的分割问题可告知当事人另案处理;或者中止离婚诉讼,待析产案件审结后再恢复离婚诉讼。”

4. 妇女权益保护法应怎样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权益保护

1、继续加大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妇女权益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可通过司法、妇联等部门联合,采取送法上门、发放明白纸、开辟电视、电台法律知识专栏、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重复宣传,使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司法程序家喻户晓,使广大农村人人形成知法、用法,遵纪守法的意识,使广大妇女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妇女权益保障立法。对农村妇女权益保障方面区别对待,采取政策倾斜,特别立法,保证立法的贴切性和可操作性。
3、加大农村妇女维权执法力度。对侵害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案件进行严厉打击,提高对维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震慑力,在广大农村形成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风气。
4、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对关心、爱护农村老年妇女的宣传力度、教育力度,在农村形成尊敬关爱老年妇女的社会氛围,使农村老年妇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得到生活、精神的双重保障。

5. 我要搞一个妇女维权知识的宣传单,可是内容都不够精练,谁有这方面的材料,谢谢!

您好.
困局一:家庭暴力

中国8100万个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女性是主要受害者。很多女性不愿对外说,而是忍气吞声,给心灵带来很大创伤。虽然法律法规对家庭暴力行为有禁止性规定,但因缺乏明确的认定和制裁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多数受虐女性得不到有效保护。

花 蓓:考虑到家庭、孩子等因素,许多受虐女性无处倾诉,政府有关部门不妨设立收容机构,让她们挨了打后有倾诉、发泄和受教育的地方。同时,相关部门的调解工作要做得更细致,更彻底。

赵景玉:家庭暴力是个世界性问题。家庭暴力发生的范围小,具有隐秘性,而且不仅仅只发生在夫妻之间,还有包括大人对小孩,子女对老人等。一定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对这种粗暴的行为进行谴责;大力推行文明教育,推崇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同时严格在法律上确保对受虐者的保护。

张玉梅:受家庭经济地位、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许多女性产生强烈的依赖性。社会应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再教育的平台,帮助女性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地位,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时对于施虐行为,要有人来对施虐人采取强制性措施。

困局二:就业歧视

女大学生应聘时,常有用人单位说:“你的条件完全符合要求,但我们要求只进男生。”有的单位即使招女生,也常提出附加协议,如“不结婚不生子”等,这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呈现出“男强女弱”态势。

张玉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可能最多的还是考虑到自身的效益。作为单位部门负责人,我想多招一些女性,但也对她们的结婚、生育等有顾虑。建议政府出台一些政策配套措施,如对于招收女性的企业,当人数达到一定的标准,给予减免税收等。

战秋萍:可以通过立法明确禁止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应当从法律层面严禁部分歧视性招聘启事出现,以及以性别为由拒绝女性就业的现象。另外,对企业也要有相应的要求,强调其社会责任。企业不仅要追求效益,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这就包括企业对相关利益群体的责任,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此制定比较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保障女性权益。

赵景玉:这种情况说明有些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目光短浅,不愿承担社会责任。马克思说,人有推动社会发展和繁衍后代两种功能。企业不能把女性的第二种功能视为负担,而应该主动为社会分忧。从女性个体来看,每个女人都应该自立自强,主动提高个人素质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当然,社会方方面面应该为女性创造更多的机会,包括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花 蓓:要处理好个体与团体的利益问题。有些女大学生比较娇贵,认识不到就业竞争的残酷性。社会对于困难的女性应该照顾,但是女大学生自己还是要正确对待,不断提高自己。

困局三:性骚扰

受传统文化影响,法律在保护妇女免受性骚扰方面的缺位,加之性骚扰时的语言和身体接触都很难取证,众多女性面对这一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问题羞于启齿,告状无门,更多地选择了逃避。

黄裳裳:首先在法律层面上应对性骚扰作出具体的鉴定,让女性在寻求法律武器时有法可依;其次,受害女性要破除传统的观念,不要忍气吞声,要勇敢地站出来。

张玉梅:这种情况最多的可能还是发生在上下级之间,应该加强道德约束。建议在任命干部、领导时,增加“道德考核”这样一项内容,把好领导干部的道德关。

花 蓓:作为一个女性,应该确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不能急功近利,首先要把好自己这一关。我的手机有时候一天能收到八九条不良骚扰信息,短信服务商应加强自律,在不损害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采取技术手段予以屏蔽。

赵景玉:性骚扰具有多种方式,也是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关于性骚扰的界定,如肢体语言、黄段子等,首先要确立一个“参照物”或者说“参照系”。

困局四:不同龄退休

男同志可以60岁退休,女同志为什么就要卡在55岁?这是提了很多年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说明女职工还没有完全享受到与男职工同等的权利。

花 蓓: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许多能做事、想做事的女性却受到了年龄的限制,这很不公平,应该在法律上明确男女同龄退休的权利。我今年都63岁了,现在还身兼三职,工作起来并没有感觉力不从心。

张玉梅:无可争议的是,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同志长,55岁的妇女已经摆脱了来自家庭的压力,可以说正焕发生命的“第二春”。建议女性至少应该和男同志同龄退休,也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措施:若身体条件不允许,可提前退休;若身体健康可申请工作到60岁退休。

困局五:生育保险

一些企业根本不执行《生育保险有关办法》相关规定,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用,个体私营企业大部分没有实行生育保险,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医疗保险的水平很低,女职工的生育费用绝大部分要个人承担,得不到补偿,即使是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职工孕期检查、生孩子等一系列费用也迟迟得不到报销。

赵景玉:这也是我最为关心的问题,我曾经调研过多次,发现我省铜陵等地做得不错。关于这一问题,政府部门的责任首当其冲,必须大力推行;对于不为女职工买生育保险的企业,执法部门应该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

张玉梅:这种行为绝对不应该,有社会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执行生育险。

战秋萍:现行的生育保险制度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仍然需要完善,如其覆盖的范围还不够大,许多农村妇女以及非正式女工都无法享受。此外,生育保险的资金全部由企业承担也不太合适,这样企业的负担过大。我认为应当完善社保制度,让生育保险也作为其中一项内容,范围要扩大,待遇也要提高,如产假就可以从56天提高到3个月。不过,生育保险的资金渠道也可以适当拓宽,个人及国家都可以拿出来一点,减轻企业的负担。

困局六:消费安全

女性化妆品中醋酸铅、砷、汞含量超标,口红中检出苏丹红……这些都严重威胁着妇女健康。去年,化妆品、食品里检查出不少问题,妇女往往成为某些假冒伪劣、有毒有害不安全商品的直接受害者。

6. 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谁的责任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条规定,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保障妇女权益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项需要综合治理的长期性工作。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总则和6个权益领域中具体明确了国家、政府及部门、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法律责任一章增设了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全局性保障措施,完善了对妇女的救济途径,充分体现了保障妇女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执法机关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妇女权益保障的各项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当前妇女权益保障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司法机关要适时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司法解释,指导各地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该法;各级人大要加强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执法检查,调查了解法律执行中的问题,反映妇女群众的呼声与诉求,监督法律的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要将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的修订纳入地方人大的立法计划,修订完善本地区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使妇女权益保障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大众传媒要充分发挥广泛覆盖的优势,大力开展社会监督,对侵犯妇女权益的重大事件和各类丑恶现象进行抨击和揭露。大众传媒从业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深刻理解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精神实质,全面、深入地宣传,为形成男女两性和谐、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妇女联合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要善于发现涉及妇女权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各级党和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社会公众要通过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提高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摒弃陈旧的性别观念和歧视妇女的做法,主动预防和自觉减少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妇女群众作为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受保护群体,要自觉提高法律素质,主动学习了解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主要内容,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务人员要强化性别平等观念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贯彻执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要增强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减少和杜绝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热点内容
部队交通法规教育 发布:2025-09-27 17:56:33 浏览:858
上虞民间律师 发布:2025-09-27 17:41:45 浏览:66
信托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27 17:38:24 浏览:968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万家灯火 发布:2025-09-27 17:38:22 浏览:97
民诉司法解释67 发布:2025-09-27 17:29:43 浏览:25
经济法的基本理论 发布:2025-09-27 17:24:49 浏览:444
法治沂源在线 发布:2025-09-27 16:54:02 浏览:364
公司的法规 发布:2025-09-27 16:53:53 浏览:376
2018法律硕士刑法分则 发布:2025-09-27 16:52:51 浏览:751
国家开放大学民事诉讼法期末案例 发布:2025-09-27 16:44:26 浏览:620